中國曆朝歷代皇帝除了何不食肉糜的個別極品以外,基本都有勵精圖治的心的,但生產力水平決定了朝代必將走向滅亡!朝代之初,經過建國戰爭,人少地多,中國人又是最會種地的主,所以只要當朝者別太作。人民生活富裕是不成什麼問題的,歷代建國者也是知道的,所以建國之初通常都是修養生息,減租減負。農民有地種,自然有糧喫。自然不要自行車的,隨著經濟發展,地還是那麼多,人卻逐年增多,而且隨著因病致貧,敗家致貧,不生兒子沒人繼承,總之,土地被一少部分人兼併了,越來越多的農民成了地主家的長工了,還有一部分沒地,還不想打工的就成了村裡的二流子,二流子越多社會是越不穩定的,朝代後期再來個天災,地主家都沒有餘糧了,何況打工的,二流子只能越來越多,多到一定程度,起兵搶糧啊!新的革命就開始了,地主被搶的差不多了,人死的也差不多了,新的朝代也開始了!所以根源就是生產力不足,糧食不夠喫的,導火索就是土地兼併嚴重,二流子太多了,沒法不亂。我朝太祖是熟讀二十四史的人,太瞭解了,所以所有土地收歸國有,都沒有,但又是每個人都有,三年自然災害那麼嚴重,國家也沒出現內亂,原因就是村裡沒有二流子了,每個人都是有地的!太祖威武!

古代大一統王朝終結的原因很多,有莫名奇妙肉食者皆低能兒把自己玩死的晉,有一時腦抽稀里糊塗被蠻子給一波帶走的北宋。漢唐滅亡算是皇室力量虛弱地方權威壓倒中央,被小弟們分了行李好散夥。明代滅亡實際上非常有意思。

但從經濟上說,就和現代資本主義自由經濟如果不加以節制完全自由生產必然會導致經濟崩潰一樣。中國古代總是循環在:明君/名相/賢臣治理國家抑制兼併的耕者有其田天下大治和不抑兼併富者阡陌連田貧者無立錐之地的循環之中。而且往往越是王朝後期土地兼併越嚴重,國家也暮氣沉沉。例如明朝家凈萬曆年間,從嚴嵩到張居正個個都是家有良田萬頃的大土豪大地主。透過現象看本質,實際上到了這個時候社會階層已經開始失衡了。現在一般大家都有點社會結構的常識,就是金字塔形(社會裡低收入人最多,中等收入較少,最高收入的人最少)和橄欖型(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人羣都比較少,中等收入人最多)的社會結構都是比較穩定的,其中橄欖型人民生活相對更幸福,但是如果出了沙漏型社會結構(社會裡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的佔了絕大多數,幾乎沒有中產階層)國家就要出問題。

明代後期就是典型的兼併嚴重,社會結構徹底失衡,所以必然會有一個打破所有階層重新分配社會資源的過程。明代的因社會結構失衡而滅亡在其他朝代也有體現,只不過明代最為典型。所以可以簡單說一句,古代王朝滅亡是因為古代的國家機器執行力不足,不足以平衡社會之間的矛盾問題。


為啥邀我?要說到理據服每個朝代都是n本專著。偷懶的話四個字氣數已盡。這個看起來玄,但每個朝代要滅亡都有很多亂七八糟的巧合,天災,外敵,瘟疫等等...內在的原因概括起來說每個朝代建立的時候都一定程度改進了前朝制度上的部分問題,畢竟教訓在眼前,但是制度本身沒有能完美適應任何時代的,變則通,但改變不僅難,利益集團在那裡擡出祖宗之法,而且錯誤的可能性大,一個方法不好使不代表另一個好使。最終到最後積重難返。

「我們已經找到新路,我們能跳出這週期律。這條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纔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纔不會人亡政息。」

——毛澤東


不管啥東西都會滅亡。。。很正常


任何一個王朝都會滅亡啊。日本那個天皇不滅,幕府也來回來去換啊
從白令海到烏克蘭,從蒙古高原到北冰洋,總是有遊牧民族來刷農耕民族副本,雖然兩者差距就像灰燼與薪王,但架不住灰燼無窮無盡無始無終的渴望火焰啊……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