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三十一回: 撕扇子作千金一笑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

史湘雲一直戴著個比較小的金麒麟,賈寶玉從清虛觀張道士那裡也得到了一隻較大、又有文彩的金麒麟,兩隻麒麟一雌一雄;寶玉欲把這隻麒麟帶給湘雲看時不小心丟了,卻恰巧被湘雲拾到。

曹雪芹寫紅樓夢「草蛇灰線,伏脈千里」,本回回目的後半句「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究竟指什麼,一直以來眾說紛紜。

雙星指牛郎織女二星,唐杜甫 《奉酬薛十二丈判官見贈》:「 相如才調逸,銀漢會雙星。」「白首雙星」指一對夫妻是沒有疑義的,其中之一必定是史湘雲,而另一個是誰呢?從本回情節看,「白首雙星」似乎就是指一對麒麟的持有者——寶、湘二人,但這就和「金玉良緣」(寶玉和薛寶釵)之說有了衝突。而且,在第三十一回最後,脂硯齋有一句批語:「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線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庚辰評)。可見,寶玉這隻麒麟後來到了衛若蘭手裡,這又將目標指向衛若蘭,由此推斷:史湘雲嫁給衛若蘭成就夫妻,「白首雙星」自然就成了史湘雲和衛若蘭。

根據史湘雲判詞:富貴又何為?襁褓之間父母違。轉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畫:幾縷飛雲,一灣逝水。)

「展眼斜輝」、「飛雲逝水」都是指好景不長,夫妻幸福生活短暫,暗喻史湘雲的丈夫可能早卒。在小說第二十六回,還有一條批語說:「惜衛若蘭射圃文字迷失無稿,嘆嘆!」後面對於衛若蘭的描寫那部分書稿迷失,後文及續書中也沒有交代,如果衛若蘭早逝,則又無法應合「白首」之意。

俞平伯《紅樓夢研究》,中提到另一種解釋:大概是說清虛觀張道士和史老太君年輕時有過一段情結,這一對金麒麟是他們的定情信物,後賈母的麒麟給了湘雲,張道士假借眾道友送寶玉賀禮之機暗中歸還,暗示賈母和張道士纔是一對「白首雙星」。這種說法太過離奇!小說第二十九回原文:賈母因看見有個赤金點翠的麒麟,便伸手拿起來笑道:「這件東西好像是我看見誰家的孩子也帶著一個的。」寶釵笑道:「史大妹妹有一個,比這個小些。」賈母道:「是雲兒有這個。」如果金麒麟曾是賈母的信物,賈母焉有不認識之理,如果是賈母將金麒麟給了湘雲,又怎會說「誰家孩子也帶著一個」。況且一個人將自己和老情人之間的信物轉增晚輩,無論如何也說不通。

在各種觀點之中,我個人還是傾向於「湘雲寶玉」說,和「湘雲衛若蘭」說。兩種說法都有矛盾,又都有合理性。

衛若蘭符合「才貌仙郎」的王孫公子身份,「衛若蘭說」的最大障礙是,史湘雲婚姻短暫,不能和衛若蘭「白首」。其實對於「白首」的引證解釋有兩個:(1).猶白髮。表示年老。(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人們的注意力似乎都放在了第一種解釋,自然過不了白髮這一關;可如果按照第二種解釋呢?或許在遺失的小說文稿中有這樣的情節:已訂婚的史湘雲和衛若蘭,在某一時刻走到一起,兩個人互訴衷情,共同立下了「願白頭偕老」的誓言和期許,但天不隨人意,衛若蘭意外早卒,轉眼斜暉,湘江水逝,也未可知。這樣「白首雙星」似乎就解釋得通了。

「白首」未必表示年齡。史湘雲固然嫁給了衛若蘭,寶玉也娶了薛寶釵,後隨著賈家的沒落,兩位主人公經歷「抄家之痛」和「喪夫之痛」,一夜白頭,在貧困交加中不期而遇,因麒麟得以相認,「白首雙星」相依為命共同艱難度日,但最後賈寶玉還是懸崖撒手,出家為僧,「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樂中悲】)

此外,紅學泰斗周汝昌先生認為脂硯齋就是《紅樓夢》一書中史湘雲的原型,而且是曹雪芹的妻子(具體相關信息這裡不做討論),這一論斷的認可度也很廣泛。那麼現實中賈寶玉(曹雪芹)和史湘雲(脂硯齋)最終走到一起,一芹一脂,共築紅樓,這不正是現實世界的「白首雙星」麼?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猜測。


許多讀者都以為「白首雙星」是指寶玉、湘雲,我認為絕對不是。 「雙星」除了湘雲,另一應為前80回尚未出場的青年才俊。

為什麼說寶玉不是雙星之一?第5回的《紅樓夢》曲之《終身誤》有「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終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此曲唱的是寶玉對黛玉的懷念,雖然寶釵為妻恭順溫柔,但寶玉回饋她的卻是無情冷落——雖然金、玉無愛,但金玉姻緣是做實了。

可見,寶玉娶的不是湘雲,那寶玉會不會遺棄寶釵又娶湘雲?也不會。第25回寶玉被馬道婆魘魔,幸得來了一僧一道,那和尚手持通靈寶玉說:「塵緣滿日,若似彈指!」通靈寶玉者,即賈寶玉也,賈母不是曾說「何苦砸你的命根子」麼。依和尚所說,寶玉很快就將攜其通靈寶玉兌現第1回石頭與僧道二仙的約定:「待劫終之日,復正本質,以了此案。」本質者,即不能補天的大石頭。何時又為「復還本質」時?25回,那和尚說: 「沉酣一夢終須醒,冤孽償清好散場。」何為冤孽?何為清嘗?笫1回,絳珠草(黛玉前世)要下世為人,以淚還神瑛侍者(寶玉前世)所灌甘露,她說:「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淚還他,也償還得過他了。」因此,是不是可以理解,當黛玉淚乾命絕時也就是冤孽償清日。黛玉未歸離恨天時,寶玉對她是「睡裏夢裡常想念」,哪裡會對湘雲有男女之愛?

白首,指老年人;雙星,牛郎、織女二星(銀河所隔,不得相見之意)。「白首雙星」似是指夫妻離散至終老。雖是揣測,但是切合第5回的湘雲判詞與「樂中悲」的曲詞,「湘江水逝楚雲飛。」「廝配得才貌仙郎,……。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雲散、水涸湘江均指湘雲的夫妻離散,晚景悽苦! 這說明湘雲是嫁了人的,這人才是「雙星」之一——牛郎星。

第31回的「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顯見得是寶玉所得麒麟與那雙星有關。脂批曰:「後數十回(衛)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雪芹原作或提綱中應有寶玉送衛若蘭麒麟的情節,此麒麟又恰與湘雲所佩的為一對。所以,第31回有幾句敘述意味深長,值得咀嚼:「湘雲舉目一驗,卻是文彩輝煌的一個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雲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語。」如果不是為伏後面的衛若蘭擁有此麒麟,作者就不會安排湘雲拿自己的麒麟與之比,更不會有湘雲的「默默不語」——「又大又有文彩」暗指麒麟主人為男性,而且文彩飛揚的青年才俊,此照應第5回的「才貌仙郎」。此時湘雲應該是感慨良多,自然地想到了自己的另一半,因為剛剛王夫人也說她「眼見有婆婆了。」剛有人提親,眼前又是一對金麒麟,湘雲自然會由麒麟想到自己那「才貌仙郎」。

湘雲、若蘭好一對才貌俱絕的玉人,可惜是「雲散高唐」、「白首雙星」!


空對著山中高士晶瑩雪,空對著的意思應該和水中月,鏡中花是一個意思,都是虛的,空的,是隔了一個世界的,只有和史湘雲那纔是實實在在的白首雙星。薛寶釵從小喫冷香丸估計壽命也不會太長。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說明作者對他和史湘雲的婚姻還是認可的,只是美中不足而已。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在這裡作者並沒有不平之氣和憤慨之意,而是有一種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感慨和感嘆,是作者對人生變幻莫測,大起大落,大喜大悲,心裡始終感到難以平靜的心態。

另外作者在選用[終身誤]這曲牌並不單單是指婚姻,更主要地而是指自已在一生中由於厭惡科舉制度而沒有進入仕途,在家道中落衰敗之後沒有能力補救補天而留下了終身的遺憾。


這是一個很燒腦的問題,不論如何答都會喫力不討好。

「紅樓夢曲」是一首紅艷薄命的輓歌,首先讓我們看看這支曲子究竟是怎樣一回事:

為官的家業凋零——湘雲

富貴的金銀散盡——寶釵

有恩的死裡逃生——巧姐

無情的分明報應——妙玉

欠命的命已還——迎春

欠淚的淚己盡——黛玉

冤冤相報豈非輕——可卿

分離聚合皆前定——探春

欲知命短問前生——元春

老來富貴也真僥倖——李紈

看破的遁入空門——惜春

癡迷的枉送了性命——鳳姐

這個分配看來似乎妥當,然而,值得懷疑的是,寶釵和湘雲的結局,在這裡卻給了他們不痛不癢的兩句話。按《好了歌》看來,是黛死釵嫁。「昨日黃土隴頭堆白骨,今宵紅綃帳裏臥鴛鴦。」據此,高鄂在續文中,定要說:「當時黛玉氣絕,正是娶寶釵這個時辰」?緊接著就應是,寶玉出家,寶釵守寡從以下便可看出:

(1)薛姨媽道:「姨媽不知寶丫頭古怪呢,他從來不愛這些花兒粉兒的。」(第七回)

(2)寶釵念支《寄生草》給寶玉聽,內有「沒緣法,轉眼分離乍,赤條條來去無牽掛」之語。後來寶玉便因此悟出「禪機」。(第二十二回)

(3)寶釵的燈謎是:「梧桐葉落紛離別,恩愛夫妻不到冬。」(同回)

(4)賈政忖道:「……看來皆非福壽之輩(同回)

(5)寶釵聽見寶玉在夢中喊罵說:「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金玉姻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釵不覺怔了(第三十六回)

(6)寶釵房中,佈置的十分樸素。賈母說:「使不得。……年輕的姑娘們,房裡這樣素凈,也忌諱……」(第四十回)

所以在高鄂補本中寫寶玉娶寶釵後做和尚,也是基於以上這段文字。

至於湘雲守寡又是怎樣一回事呢?曹雪芹是這樣寫的:

(1)冊子上畫著幾縷飛雲,一灣逝水,其詞曰:「……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

(2)曲子《樂中悲》折,「……廝配得才貌仙郎,……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均見第五回)

然而,高鄂卻誤解了這兩句,在他所補湘雲傳中,也顯得草率之至。他只用「姑爺很好,為人又平和」等語(第一百六回),來敷衍曲子上所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又說她丈夫得了癆病(第一百九回),後來死了,湘雲立志守寡(第一百十八回):這就算應合了「雲散水涸」了。至於金麒麟這段公案,幾乎一字不提。即在第八十三回,周瑞家的和鳳姐,談了半天金麒麟,也並無關於湘雲的姻緣。所以高鄂寫湘雲,幾乎是無所依據。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那麼「白首雙星」又是怎麼回事呢?很容易讓人覺得是寫寶玉、湘雲成婚,以金麒麟為伏脈,那麼何謂「因」、何為「伏」呢?在後四十回沒有一點照應,照有的證據看來,寶玉末出家:

(1)曹雪芹即是賈寶玉,曹雪芹無出家之事。

(2)第一回中有「晨風夕月階柳庭花」的話,不是出家人的光景。

(3)第三回贊寶玉有「貧窮難耐悽涼」之語。那麼甘心出家,何謂「難耐悽涼」。在第一百十六回上有「得通靈幻境悟仙緣」,這裡便可看出有高鄂?綴的痕跡,寶玉即使出家,也決不會成仙,而我們相信曹雪芹即賈寶玉,無論賈寶玉或出家,或窮困潦倒,總沒有做舉業,登黃甲:這是無疑的,曹雪芹的實事可以做傍證,又可將本書原文作直證,那就是曹雪芹按顧頡剛的說法「貧窮之後也許真是出家」。即如此,又可得出一種新的解釋,湘雲不嫁寶玉,與他人成婚是行得通的,與回目無甚關係。

而寶釵最後的結局如何?釵、寶成婚,依八十回大勢所趨,應該沒有問題,而嫁後呢,有沒有局面突變,那就只有三種可能:

(1)嫁寶玉而寶玉出家。

(2)早卒。一個是未嫁而卒、一種可能是嫁後卒。

(3)被選入宮。

在此3項中,偏向第一項,因為依據充足些。

但為什麼說湘雲與寶玉有婚嫁之事,全賴於有第三十一回,「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樣一句話。又如:

(一)寶玉因湘玉有麒麟,故取之。(第二十九回)

(二)翠縷與湘雲明辨陰陽配偶之理。(第三十一回)

(三)寶玉說:「倒是丟了印平常,若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可見麒麟之事並非偶然和閑文。

(四)李嬸娘說:「怎麼那一個帶玉的哥兒,和那一個掛金麒麟的姐兒,……」特意雙提「金玉」,並不是出於無意。

還有,即:(一)《紅樓夢》曲雲:「廝配得才貌仙郎(疑指寶玉),博得個地久天長(即所謂白首雙星)。」

(2)第二十一回寫湘雲睡態,寶玉愛洗殘水,湘雲為寶玉梳頭,均極工細明活,也不是無意之筆

那麼,以上所有這些我們都把他看成比附穿鑿,但「因麒麟伏白首雙星又作何解釋?何為因?何為「伏?何為雙星?在後四十回本文回目中有照應沒有!或假定作者疏忽,但曹雪芹不應如此糊塗。此書雖不免有支離之處,但都是小節目,不可與此相提並論。

那麼,第三十一回的回目究竟是不是發現舊時真本的作者戚蓼生在補文時給簒改了呢,而同時又作出史湘雲不嫁寶玉這個斷案。他說:

史湘雲的親事,三十一回,王夫人道,「前日有人家來相看,眼見有婆婆家了。」三十二回,襲人說,「大姑娘,我聽前日你大喜呀!」可見湘雲自有去處。對此,三十回本就應有較園滿的解釋,即:湘雲不嫁寶玉,卻借金麒麟作媒介。否認寶玉湘雲的姻緣,似乎便說得過去了。

若論湘雲嫁後的結局如何,便有甲、乙兩種可能:

(甲)不終的夫婦。

(1)湘雲早卒

(2)湘雲守寡——高鄂說

這一說的依據是:

展眼吊斜暉,湘江水逝楚雲飛(第五回,湘雲冊詞)

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同回,《紅樓夢》曲《樂中悲》)

(乙)偕老的夫婦——所謂舊時真本的作者戚蓼生。

他的依據是: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第三十一回目錄)

如再看史湘雲的冊子、曲子,頗有她自己早死的樣子,並不似與寶玉同度貧窮悽涼的生活的:那何來「因麒麟伏白首雙星」這一段情境呢?兩相衝突、兩不相下,所以只得歸於作者,續作者自不易圓得攏來,補本改回目在先,他是用來照顧他自己煞尾時「寶湘成婚」這一段情事的。

致誤致疑的步驟應該是這樣的:

(1)曹雪芹要寫出黛玉的嫉妒,所以借這「小物」引起一篇極深刻的寶黛言情文字。

(2)補作者戚蓼生見原文中既有金麒麟的巧合,想寶湘二人應該有夫婦的緣分,但原文中處處露出寶玉與寶釵結婚的預言,所以結果只得寫寶釵早卒,寶湘在貧賤中偕老。

(3)這部補書作完了,作者覺得寶湘成婚在八十回太沒呼應,所以改了一個回目,確定他們的婚配。

(4)高鄂看了這部補作覺得不滿意,所以把他打翻,自己另做,使湘雲仍照曲子、冊子,與原文中散見的說法,而丟了金麒麟一事。

這回目的原名,給補作者改了,後人無從知曉,補本里湘雲的結果又被高鄂改了。遂使我們讀著,感覺到這是很矛盾的情境,徒然疑到曹雪芹原文的牴牾:或者以為高鄂的粗忽,不能曲盡曹雪芹之意,等等。

高鄂拋開原回目於不顧,堅持自己的補法,其原因也有幾種:……

(1)書中處處說黛玉要早死,而說寶釵,則處處說她厚福,並無早死之意。所以與其寫寶釵早卒,不如寫寶玉出家。寶釵不死,則史湘雲決不會與寶玉成婚配。

(2)曲子裏又說:「廝配得才貌仙郎,博得個地久天長,准折得幼年時坎坷形狀,終久是雲散高唐,水涸湘江。這是塵寰中消長,數應當,何必枉悲傷!」這「準」與「終久」的挈合詞,極明顯的是:起初覺得很滿意而後來大失所望的樣子。可見曹雪芹之意,原是要他嫁一個可意的夫婿,但終究是無可奈何的病死了,折不得幼時的坎坷。這正是「不終的夫婦」,如何會變得「白首的雙星?」曲子裏說他幼時坎坷,並不是說他遲暮的乞丐:曲子裏說他早年喪偶,並不是說他老年好合。補作者拘泥於金麒麟一物,不恤翻了曲子的案,這是他的不善續。……

湘雲的結局,見於評註裏最明白的只有兩條:

金玉姻緣已定,又寫一金麒麟,是一間色法。(第三十一回,眉評)

後數十回,若蘭在射圃所佩之麒麟,正是此麒麟也。提綱伏於此回中,所謂草蛇灰線在千里之外。(第三十一回,總評)

從第一條,我們知道,佚本的作者讀這段文字,只當它是文章的間色法,並沒有寶湘成婚之說。從第二條,知道在佚本上,湘雲夫名若蘭,也有個金麒麟,或即是寶玉所失,湘雲所拾得的那個麒麟,在射圃裏佩著。這裡前因後果究竟是怎樣的,我們卻不知道。揣想起來,似乎寶玉的麒麟,不知怎樣會輾轉到若蘭的手中,彷彿蔣琪官的汗巾,到了襲人的腰間一樣。所以回目上說「因」「伏」,評語說,「草蛇灰線千里之外」。不然,如寶湘因麒麟而配合,這是很明顯的,說「因」則可,似乎用不著「伏」字。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作這樣解釋,甚妥,一則因什麼,伏什麼都有了著落。二則不必推翻金玉姻緣。三則衝突已少了一層,不必一定假設回目已經人改易,這雖不見得合於曹雪芹的原意,但總是較滿意的解釋。


難道「白首雙星」是指寶玉和湘雲嗎?從湘雲的結局看「寒塘渡鶴影」,「鶴影」湘雲孤單的從水塘裏走過,那麼她應該是寡婦,在前八十回裏,她好像定婚了,應該嫁的還不錯,但入薄命司,說明她命運並不好,可能青年守寡。

她自己佩戴一個金麒麟,她又於園子裏拾了個「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正好和她佩戴的金麒麟是一對,並且此回題目是「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文中交代這「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是寶玉的,那我們就聯想到「白首雙星」指的就是她和寶玉。

我們猜測寶玉寶釵成婚不久寶釵死亡——寶釵很健康,古代也沒車禍,那麼寶釵可能死於產難……那麼只有湘雲陪在寶玉身邊,……也非白首,寶玉最後出家去了——他始終忘不了林妹妹,所以湘雲再次守寡……所謂「寒塘渡鶴影」……當我們看到後來湘雲和黛玉走的很近的時候,並且她倆聯詩,都是自己的結局,我們是不是該想一想她倆有啥關係呢?「寒塘渡鶴影」接下來是「冷月葬花魂」表過湘雲表黛玉,她們共同的情人是寶玉,這是寶釵開始和湘雲好,後來黛玉和湘雲好的原因嗎?

但也有考證那「又大又有文采」的金麒麟是衛若蘭的……即衛若蘭是湘雲的前夫,衛若蘭是寶玉的朋友。

因《紅樓夢》的斷臂之美,所有都是猜測,在此與大家探討。


「因麒麟伏白首雙星」,是《紅樓夢》第三十一回的回目。那麼這一回講了什麼故事呢?講的是史湘雲回賈府。

史湘雲和丫鬟翠縷一邊走一邊聊天,聊的是「陰陽」。翠縷問史湘雲的金麒麟有沒有陰陽,史湘雲答道:「走獸飛禽,雄為陽,雌為陰;牝為陰,牡為陽。怎麼沒有呢!」翠縷再問這個是是公是母,史湘雲說不知道。翠縷再問:「咱們人倒沒有陰陽呢?」湘雲照臉啐了一口道:"下流東西,好生走罷!越問越問出好的來了!"

正說著,湘雲看見一件首飾,讓翠縷撿了起來,翠縷笑道:「可分出陰陽來了。」原來正是賈寶玉從張道士那兒要來的金麒麟。湘雲舉目一驗,卻是文彩輝煌的一個金麒麟,比自己佩的又大又有文彩。湘雲伸手擎在掌上,只是默默不語。

正此時,寶玉來了,湘雲跟他到了怡紅院。〔一時進房歸坐,寶玉因笑道:"你該早來,我得了一件好東西,專等你呢。"說著,便向懷內摸掏,掏了半天,"啊呀"了一聲,便問襲人"那個東西你收起來了麼?"襲人道:"什麼東西?"寶玉道:"前兒得的麒麟。"襲人道:"你天天帶在身上的,怎麼問我?"寶玉聽了,將手一拍,說道:"這可丟了,往哪裡去找呢!"頓時黃了臉,就要起身尋去找。湘雲方知是他遺落的,便笑問道:"你幾時又有了麒麟了?"寶玉道:"前兒好容易得的呢,不知多早晚丟了,我也胡塗了。"湘雲笑道:"幸而是完的東西,還是這麼慌張。"說著,將手一撒,"你瞧瞧,是這個不是?"寶玉一見,由不得歡喜非常,因說道:"虧你揀著了。你是哪裡揀的?"史湘雲笑道:"幸而是這個,明兒倘或把印也丟了,難道也就罷了不成?"寶玉笑道:"倒是丟了印平常,若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

毫無疑問,「白首雙星」其中一個必是史湘雲無疑,另外一個是誰不知道,但絕不可能是高鄂續書裏說的衛若蘭。因為史湘雲和衛若蘭定親也在這一回,襲人一見湘雲就說:「姑娘大喜了。」衛若蘭和金麒麟無疑是兩條線。

我相信另外一個人是賈寶玉。因為「白首雙星」這個「星」很重要,它暗示這兩個人是主角,而不會是小配角。

賈寶玉丟了金麒麟,暗示他丟了史湘雲,所以史湘雲嫁了衛若蘭。然後麒麟被湘雲給撿了回來,這暗示衛若蘭很快就死了,史湘雲又回到寶玉身邊。「丟了這個,我就該死了。」不就是暗示沒有湘雲,寶玉沒辦法獨自去面對「白茫茫大地真乾淨」嗎?

我相信「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代表黛玉寶釵都去世了。「山中高士晶瑩雪」和「世外仙姝寂寞林」都是薄命司中人,寶釵雖然嫁給了寶玉,但她喫的那個「冷香丸」絕不是敗落的賈府所能提供的,估計很快就香消玉殞了。

至於寶玉,當和尚絕不是歸宿。「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係身前身後事,倩誰記去作奇傳?」當和尚不就跳出紅塵了嗎?石頭幹嘛說「枉入紅塵若許年」?小說又叫《情僧傳》,寶玉當了和尚也還是個「情僧」,跳不出紅塵的。

只有當了「白首雙星」,陪湘雲走完人生,他纔回歸化外,去做他的大石頭。


在百二十回本中,湘雲結婚不久,丈夫去世,以後沒有什麼情節,無非是終身守寡。

在87版電視劇《紅樓夢》中,湘雲成為船妓,與寶玉相遇痛哭、無奈分手。這個結局很動人心,加重了悲劇意味,但是不知從何而來。

根據判詞,湘雲肯定是出嫁的,嫁後丈夫早死,「雲散高唐,水涸湘江」。她嫁給了誰?八十回中沒有明確提到。有人懷疑是露過一面的衛若蘭。不管這個推測是否確實,湘雲的婆家肯定不會是賈史薛王四家。因為如果是「四大家族」,一定會從男方傳來信息。就像「王子騰之女許與保寧侯之子為妻」,賈府除王熙鳳幫忙外,還有多人參加婚禮。

《紅樓夢》是四大家族的衰亡史,因為四大家族是「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但是湘雲的夫家並非四大家族,為什麼也同時驟然敗落?就算有罪牽連,這牽連也出太廣了吧?別忘了,《紅樓夢》一直是小心翼翼寫「聖君」寫「盛世」,哪敢寫朱元璋殺藍玉胡惟庸的牽連無辜?

四大家族滅亡,只包括湘雲的孃家。她的夫家就算難免敗落,也是一個漸近的過程,不會在短時間內一貧如洗。等到多年之後,就算窮下來了,湘雲已經年華老去,又怎麼會淪落風塵?真要成了「老妓」,又有什麼悲劇美?

湘雲垂老貧寒,與潦倒的寶玉相逢,相依為命,這是作者在寫作過程中早期的一種構思。現在改為寶玉出家,顯然就沒有了與湘雲結合的情節。難道讓寶玉棄湘雲而出家?拋棄貧苦中唯一的伴侶,寶玉也太不負責任了吧?關鍵是湘雲與寶玉很說得來,貧寒中也沒有振興家族的責任,寶玉並沒有出家的理由。

既不會淪落風塵,也不會與寶玉結合,湘雲的結局也就只剩下一種可能:少年守寡,孤獨終老。這個爽快開朗的女孩子,終於沒闖得出「薄命」的命運。


寶玉和史湘雲。


按吳氏石頭記,都做了乞丐的賈寶玉和史湘雲老年偶遇,然後憑麒麟玉佩相認。白首雙星指賈寶玉和史湘雲。


老年寶玉和湘雲相遇,二人艱難度日,相伴至終:湘雲病故,寶玉投海。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