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外人》就是描述局外人默爾索的奇特人生。他的媽媽死了,他以一個外人的心態去養老院參加葬禮,並在守靈時喝了看門人給他的咖啡,也沒有流過眼淚,並且在別人談及他母親時表現出冷漠無情。

在葬禮後的一天他就和瑪麗發生了關係並覺得這並無大礙。

他和皮條客交朋友也是不分是非的做法。

他拿著手槍,在炎熱的沙灘上暈頭轉向,感到那個阿拉伯人手上有刀就向他開了槍。

那人躺下後他還向他開了四槍,明顯的要殺死他。

他感到對什麼都無所謂,對愛情也是如此,只有一種動物的本能。

他拒絕法律援助,好像知道生死都是一樣的無意義。

他最終被判死刑,在他的心中死也不是他的事。

巜局外人》的主題是,任何幸福與不幸都與自己無關,而發生的一切都不會是自己能控制的。


加繆的《局外人》我一直以來都不太敢下筆評判,因為這其中牽扯到他個人的哲學背景,倘若不對他的哲學背景做出一些瞭解的話,恐怕就會鬧出一些笑話。不過好在《局外人》這本書我是看過的,也多少了解一些他的「存在主義」哲學,不過我在此不談哲學,只說說《局外人》這本書。

《局外人》的內容

《局外人》是加繆的代表作之一,其另外還有《鼠疫》、《反抗者》等小說,說實話,加繆的小說趣味性不是很高,作為一個擁有哲學背景的作家,你很難奢望他會寫出一本像《天龍八部》一樣情節跌宕起伏的小說。

所以,《局外人》這本小說多少有點枯燥,如果不是對哲學或者純文學小說感興趣的話,那麼各位讀者倒是可以繞道而行了。

《局外人》這本小說不長,是部中篇小說,五六萬字左右,主要講述了一個小職員默爾索在平庸的生活中稀里糊塗的犯下了一樁殺人案,然後被法庭判刑的故事。

加繆在小說的前半部主要介紹了主人公默爾索「什麼都無所謂」的日常生活,在他殺人之後,小說內容開始圍繞對他的判刑展開議論。其中沒有什麼優美的文字敘述,而是平鋪直敘,甚至帶著一點哲學家的口吻。

情節並不引人入勝,偏議論性,這也是因為加繆為了闡述「局外人」的思想意義,其目的主要是批判當時的法律制度。但其深沉的意義顯然是複雜的,而且必須要結合加繆的哲學思想來加以理解,否則就會讀的雲裏霧裡。


《局外人》要表達什麼?

《局外人》這部小說要分成兩個部分來理解它,或者說加繆在這本書中闡述了兩個主要內容:

●以默爾索為代表的人物羣像

默爾索是一個生活的渾渾噩噩,沒有什麼生活目標可言的人,他對什麼事情都是一副「無所謂」的態度,無所謂好,也無所謂壞,臂如上司要調他到巴黎去擔任一個比現在要重要的崗位,他卻回答「去不去都可以」這種佛系的態度;

而交朋友他也不在乎對方是好人還是壞人,對什麼事情他都總是一副「對我都一樣」、「我怎麼都行」的不可置否的態度,對於生活,他既沒有表現出消極的冷漠,也沒有表現出積極的熱情,一切他都表現的很平淡超然。

就連最後在法庭上審判長問他還有什麼話要說時,他「考慮了一下,說沒有」,在這生死攸關的時候,他也不打算為自己辯解。

這是「局外人」的第一層含義,即以默爾索的生活態度為代表,揭示默爾索已經淪為生活的局外人。


法律制度的荒誕

默爾索被審判時,審判的焦點並沒有聚焦在他為什麼殺人的動機上,反而關心起他平時是怎樣一個人,是否尊老愛幼,是否善良等等個人行為和生活細節上來,已經脫離了審理案件的範疇,但這卻恰恰成為判決他的證據。

臂如他把母親送進養老院、他在為母親守靈時抽了一支煙、他說不上母親的歲數、母親下葬的第二天他就跑去和女友幽會等等都成為把他表述為「惡人」的證據。

由於這些在生活中看似無情的細節被無限放大,所以在法庭上默爾索被宣稱為是一個「毫無人性」、「叛離社會」的犯罪分子,所以要對他判決死刑,而且是以「法蘭西人民的名義」。

正是因為這樣一種審判制度,導致默爾索在這件審判自己的罪案中淪為了「局外人」,審判的過程、結果都並不以他的意志而改變,可以說,案件、制度、當事人三者之間已經完全割裂了。

這是局外人的第二次含義,主要揭示的是當時的法律怪圈和現象。


「局外人」的價值。

《局外人》這部小說揭示了人面臨的這個世界的種種荒誕,二十世紀是一個瀰漫著虛無、絕望、陌生感的世界,整個世界處於一片混亂之中,舊有的價值體系崩滅,人們看不到未來的希望,生存變成了一場徒勞。

自從尼采喊出「上帝死了」這一驚世駭俗之言後,西方世界「唯上帝是從」的價值觀隨之轟然倒塌,神已經不再作為人的精神依靠,人不再為「神 」而活著,那麼人要靠什麼活下去呢?

兩次世界大戰摧毀了人們的生存信心和希望,虛無和絕望瀰漫在地球上空,人們普遍認為人生不過是一場徒勞和虛無,沒有什麼值得人去活,進而令悲觀主義盛行。

這時候,存在主義橫空出世,它說:尊重個人的選擇和自由,人生儘管沒有價值和意義,但人可以賦予自己價值和意義,進而活的精彩。

就是說,不管你格格不入,還是融入人羣,隱世而居,還是追逐生活,只要你在其中找到某種值得活下去的價值和意義,那麼別人就無權說三道四,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價值觀來生活,這是人的自由。這是存在主義對後世影響極為深遠的一面。

存在主義的另一個倡導就是反抗,因此加繆後來又寫了《西西弗的神話》,其文不長,只有幾千字,卻完整的闡述了加繆的哲學思想之核心。

因此,在《局外人》一書的最後,默爾索拒絕向上帝和神父懺悔和詭異,這是反抗的時刻,他決心為自己而活,而自己的行為負責,而不是通過懺悔和詭異上帝來換取贖罪。

《局外人》這部小說十分出名,「局外人」這一形象也成為了十分重要的哲學關鍵詞以及哲學形象,同時這本小說也讓加繆贏得許多讚譽。他的一系列作品闡述了充滿人道主義關懷和大無畏精神,這也讓加繆後來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


這個問題我只能回答前半部分,根據自己的閱讀體驗分享一點點《局外人》的讀後感。

看《局外人》大概是兩年前,那時候我還不知道「媚俗」這個詞。這是前話,先放在這裡。

《局外人》的主人公默爾索,是加繆塑造出來的經典文學形象,用現在的話來說,默爾索就是一個沒有感情的「殺手」。

小說開篇就寫到:今天,媽媽死了。也許是昨天,我搞不清。

冷漠無情的默爾索形象已經公之於眾。

這在我們想來是不可思議的,媽媽死了,這個人是你的媽媽,不是別人,就算是街邊躺著一具阿貓阿狗的屍體,也應該有所動容吧,可是默爾索沒有,他甚至忘記了媽媽具體的死期。

他在媽媽的葬禮上毫不掩飾自己當下的慾望,他想抽煙就抽了,他想喝一杯咖啡就喝了,他沒有眼淚沒有硬擠出兩滴來。

葬禮結束,他好像剛高考完的學子,各種生理心理上的慾望壓抑了很久一樣,他去陽光滿地的海邊游泳,去看喜劇電影取悅自己,回家和女友做愛滿足肉慾的需求。

這些看起來用嚴重一點的話說,他已經不是冷漠無情、事不關己而已了,而是大逆不道,放在今天的網路上,絕對會被口水淹死再撈出來鞭屍。

此外還有他對工作、對朋友、對感情、對法庭的判決……等等所有的態度,似乎都是超出常理的,按照世俗的眼光去理解和看待,默爾索被判處死刑毫不為過。

但是讀的時候,讀者心中難道沒有一點點的共鳴嗎?

他對待所有感情的冷漠無情,事不關己的態度,難道在我們身上一點也沒有嗎?

他在法庭上面對他加之以無所謂有無所謂無的罪證時,冷漠自處,聽之任之,但他聽見椅子挪動的聲音,聽到有人用報紙扇風的聲音,看到陽光漏過窗簾的縫隙穿射進來。

法庭判與他死刑最大的罪證就是他的冷漠無情,彷彿喪失了正常人應有的感知和良知,他在法庭上作為被指控的人,就像從未參與過這場審判,他以往對待事物和感情的冷漠細節被無限放大,不需要他作為當事人再多說什麼,便已經鐵證如山。

兩年前,我讀到《局外人》的時候,找到了一點點的共鳴。但當時不知道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概括自己的感受。

直到去年我看了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裡面寫到了一個詞:媚俗。

就是它,媚俗。

很多時候,我並沒有太大的感受或者共情。

外公去世的時候,所有的人都在哭,看著周圍的人眼圈紅紅的,我覺得我應該哭,這種情況下不掉一些眼淚,我就不配站在這裡,可我其實哭不出來。

看到網上大家對於某件事集體出於憤怒的時候,我看過了就過去了,哦,我知道了,但我不憤怒,再當和朋友議論起這件事來的時候,他們所表達出來的情緒使我不得不有些尷尬地應和。

一羣人一起熱鬧地喝酒聚會,大家推杯換盞,都很嗨很開心,我也經常沒有太大的感覺,於是我裝作很嗨的樣子去融入他們。

我在扮演某種情緒的奴隸,在應該表現出什麼情緒的時候,我就應該出現與之對應的情緒,傷心、難過、開心、大笑……但大部分時間,仔細想想,真有那麼強烈的感受嗎?

沒有。

世俗給我們做了一個局,如果在局裡玩,就得遵守這樣的規章制度,就需要去媚俗。學習就應該要成績好,上了大學就應該要找一份好工作,成年了就必須要成家立業,結婚了就必須要生孩子,這樣纔算得上世俗意義上的成功和幸福。

但我也料想,還有很多人心裡有一點點叛逆。

不關注工作是否能夠帶來榮華,也不追求一輩子的富貴,只想看看窗簾李漏出的陽光,想抽煙的時候抽煙,想喝咖啡的時候喝咖啡,過稍微輕鬆一點得過且過的不那麼成功的荒誕生活。


第一次我向這個冷漠的世界打開了心窗。加繆《局外人》即將行刑的主人公默爾索對著夜空發出善意的寬恕,但是,他周圍的世界並不接納與原諒這個與世無爭的年輕人,他們只會沖他喊出雷鳴般仇恨的聲音。

《局外人》是一本關於「存在」與「荒誕」的小說。默爾索是一個不求改變的人,他只想按照自己簡單的生活方式生活,他認為每一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這是自己有別於他人的存在方式。他對一切都顯得無所謂,漠不關心自己周圍的世界。母親是今天死的還是昨天死的他都不能確定,奔喪的過程中也沒有悲傷的表現,在守靈中抽煙,無精打採,打瞌睡,喪禮後與女友幽會,看喜劇電影,對經理安排的新工作無動於衷,對女友提出的結婚問題,他的態度是結不結婚都無所謂,只要對方願意什麼都行。不爭強好勝,只想以一種舒適的方式過著與世無爭的生活。

但是,他的景願實現了嗎?在不緊不慢、懶懶洋洋的第一部結束之後,從第二部開始,這個與世無爭的現世局外人,個人的命運發生了急劇的變化,他遇人不淑,認識了喫軟飯的混混鄰居萊蒙,並且莫名其妙替人出頭,打死了跟蹤他們的阿拉伯人,璫琅入獄,默爾索之前把母親送到養老院,對母親的死的無動於衷的種種表現,成了他的最大心靈之惡,他的種種無心劣跡,成為他應該赴死的罪證,他不信上帝,拒絕慚悔,嘲笑神職人員,說著言不由衷的話,失去了為自己辯護的有利機會,使自己成為自身案件的局外人,最終被世俗秩序判了死刑。

每個人的存在方式都是獨特的,按理說,他人不應以此而猜度別人的內心並橫加干涉。《局外人》正是以這種荒謬的方式顯示存在主義精神:個人的選擇和自由應該得到尊重,人們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和價值觀來生活,這就是存在的價值,是人們寶貴的自由精神,一切朝此反面行走,前面必然是荒誕的世界。

讓我記憶猶新的是,與默爾索莫不關心他人不同的是,那個老鄰居薩拉瑪諾卻用八年的時間,執著地關心一條狗,一條醜陋的西班牙獵狗,並與狗相互對抗,人與狗相互嫌棄又相互依賴,狗代替他的妻子陪伴孤獨的時光,主人總是不停地咒罵狗,但狗一但丟失了,老人卻寢食難安,不停地尋找狗,他們都用孤獨對抗生活的虛無,用微不足道的存在彰顯存在。

加繆的作品揭示出人在異己的世界中的孤獨,個人與自身的日益異化以及罪惡和死亡的不可避免,熱情而冷靜地闡明瞭當代向人類良知提出的種種問題,從而獲得了諾貝爾文學獎。《局外人》是加繆的代表作,是他思想集大成者,是當之無愧的世界名著。


謝謝邀請!

對加繆的作品看的不多,更沒有專門的研究。所以,只能談點個人的淺顯看法,相互學習交流。

我認為,評價一部作品是不是名著,主要從四個方面來審視衡量:一是,作品發表的當時和後來產生的影響;二是,作品有沒有塑造典型的人物形象;三是,昨品在創作上,是否有新的突破;四是,是否通過了時間的積澱考驗。用以上四條,來衡量加繆的《局外人》,我認為它是當之無愧的二十世經文學經典。【1】《局外人》的文學和文化影響力,遍及世界。

法國作家加繆的中篇小說《局外人》,出版於1942年。小說一經出版,就引起了很大的反響,加繆一舉成名。其後,小說以各種語言譯本,逐步走向世界。其讀者之多,譯本之眾,在世界範圍內可以說是屈指可數。1957年,加繆由此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其文學和文化的影響力,早已超越了一時、一國、一語,遍及了全世界。在我國,早在1961年就有《局外人》中文譯本出現。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柳鳴九等人,再次將《局外人》譯介給中國讀者。

【2】在《局外人》中,加繆塑造了一個「局外人」莫爾索的典型形象。

在加繆的筆下,莫爾索是一個「我什麼都行,無所謂」的人。他的驚世駭俗,荒誕不近人情的言行舉止,使他和這個世界幾乎隔離了,完全成為了一個「局外人」。他對什麼都無動於衷,對一切都漠然,他不在乎別人怎麼看他,而是按照自己內心裡的價值觀念,冷漠理性而又非理性的生活著,存在著。實際上,它是在以自己荒誕的行為方式,反抗著這個荒謬的世界。

我們可以從莫爾索這「一個」人,看到更多的人,有你,有我,有他。這正像我們可以從魯迅先生的阿Q形象中,看到每個人的一些影子。「局外人」莫爾索形象的意義,恐怕正在這裡。在當今,「局外人」一詞,已經具有了文學與哲學的雙重意義。一提到「局外人」,我們自然會想到莫爾索這個形象。同時,我們也會意識到它的哲學含意。

【3】《局外人》,是新文學流派——存在主義文學的代表作之一。

要理解《局外人》,我們必須要講到加繆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20世紀30年代末,隨著存在主義哲學思潮的泛起,存在主義文學也應運而起。1936年,存在主義的代表人物薩特,發表了哲學著作《想像》之後,1938年,又發表了劇本《厭惡》。他通過文學形象,表達了他對人生存在的看法。1942年,加繆發表了《局外人》,引起很大反響。他同樣以文學的形式,詮釋和表達他的存在主義哲學觀點。評論界認為,薩特和加繆作品的出現,代表著一個新的文學流派——存在主義文學的誕生。他們把高度的哲理些思想,寓於文學作品中。不求情節的引人入勝,不注重辭藻的華麗。甚至故意使用,枯燥、冷淡、無味的辭彙,以契合他們的哲學觀念。

【4】《局外人》經住了時間的沉澱的考驗。

好的文學作品,必須能經受得住時間的沉澱和考驗。有的文學作品,發表出來,一時熱熱鬧鬧。可是沒有過多長時間,便曇花一現,煙消雲散,沒有人記起它了。而好的文學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沉澱的。《局外人》自誕生以來,經過80多年的時間沉澱,一直受到各國讀者的歡迎。莫爾索的藝術形象,象葛朗苔、唐 吉訶德一樣,深入人心。

由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作為世界名著,《局外人》是站得住腳的。


法國的存在主義哲學可以說是二十世紀影響最大的哲學流派,對整個世界的文化領域都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它們產生了或多或少的流變形式,比方說那幾年的韓流,頭髮染成紅色或黃色,穿起乞丐服,前面留海又長又醒目,這些現在在年青人中也很常見,一副玩世不恭,我就是我的樣子!

任何一種哲學派別,它們的所有宗旨和主張都不是什麼新鮮玩意,都是人類已有問題與見解的翻陳出新,它們只不過大張旗鼓地又喚起了人們對這一問題的重視與重新思索。就像存在主義,人類對自然規律帶給人的痛苦被折磨的死去活來,人無能為力但又不甘心,心愛的人死而不能復生,看著他們活活被疾病折磨而死,天人永隔的悲傷折磨地人分不清現實與幻想,這種痛苦深入骨髓,痛徹心肺!

人又生活在社會之中,無端地總會遭到戲弄與嘲笑,這種在人心靈中留下的創傷與陰影,無以言表,仿如對人意志的強姦,讓人再也恢復不到過往的純潔與熱情,我們每個人都是受害者,每個人又都是施暴者,你說滑稽不滑稽!

人類無端地遭受這些痛苦與損失,自然懷著深深的無奈與憤怒。存在主義就是在資本主義經濟危機與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背景下產生的一種人文思潮,它們宣稱人生是荒誕與滑稽,我們都被自己捉弄著。所以存在主義者都表現的我行我素,玩世不恭,他們要以自己的一己之力來對抗這個荒誕的世界,至少要不跟它合作!

當你帶著神祕主義去看哲學與哲學家的時候,他們的所有一切都讓人琢磨不透,但當你把他們拉下神壇的時候,他們的一切都再正常不過,最多加一點故弄玄虛!所以一聽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嚇得腿都軟了,但當你用常識思索的時候,一切都再簡單不過了!存在主義也是這樣,他們不過是古人笑傲江湖的另一種文體表述和在現代社會的行為實踐。當然引起了人們對陳舊問題在新形式下的思索,也為玩世不恭提供了新的文存與範例,這就是存在主義的價值所在!

存在主義在法國的主要代表就是薩特與加繆,他們在二十世紀人類文化中佔有一席之地,其為人其作品都有很強的魅力,尤其是在年青人中間!


從你那兒得到的,

我都會還給你!

善的,惡的,我絕不保留!

在認知的過程裏,所有的決定都是不成熟的。

……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