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部記錄片中,範笑歌提出「羲之為山我為海」的呼聲,這句話為他的書法起到了定調作用。

範笑歌曾在講座中說,自己在十歲時是一個關鍵轉折點,因為十歲時他正式開始自創新體,當時有初生牛犢不怕虎的精神,十四歲時用新體參加了省級展覽,在展覽中,他是唯一的未成年人,範笑歌那時是初中時期。

創新體的成功就像一層窗戶紙,一旦捅破就一發不可收拾,逐漸形成百體相融,又各自獨立的狀態。

範笑歌說,打好基本功是關鍵,由於範笑歌的父親範德田也是北派書法高手和現實主義繪畫名家,他對範笑歌的引導是科學而全面的。

據範笑歌說,他達到能寫百體書法時大約在三十五歲之前。

在繪畫方面,範笑歌開始是遵從徐悲鴻路線,一直認為要「洋為中用」,同時他大學中的老師也是著名油畫家沈堯伊,所以也對範笑歌追求中西兼融的畫風有很大影響。

但範笑歌的繪畫基礎是來自民族繪畫,從小就臨摹芥子園畫傳,打下了民族繪畫的牢固基礎,上學後開始進入西方繪畫領域。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