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老威,我來回答。

首先,我需要明確一個觀點,就是我國從來只有技術史,沒有科學史。

所以要先明確一個概念,什麼是科學,什麼是技術。

科學,指的就是分科而學,後指將各種知識通過細化分類(如數學、物理、化學等)研究,形成逐漸完整的知識體系。它是關於探索自然規律的學問,是人類探索研究感悟宇宙萬物變化規律的知識體系的總稱。

科學是一個建立在可檢驗的解釋和對客觀事物的形式、組織等進行預測的有序的知識的系統。在一個舊的,密切相關的意思,"科學"還指可合理解釋,並可靠地應用型知識的主體本身。科學的專業從業者習慣上被稱為科學家。

科學是先有理論,再通過實踐證明驗證。當然,這個理論首先在邏輯上要能成立,並且有一套完整的邏輯,如果在邏輯上不成立,那麼就不能成為科學理論。

技術是製造一種產品的系統知識,所採用的一種工藝或提供的一項服務,不論這種知識是否反映在一項發明、一項外形設計、一項實用新型或者一種植物新品種,或者反映在技術情報或技能中,或者反映在專家為設計、安裝、開辦或維修一個工廠或為管理一個工商業企業或其活動而提供的服務或協助等方面。

技術是先有實踐,通過經驗的積累,最後形成理論性的總結,這個總結並不需要多少邏輯性,尤其是邏輯的完整性。

科學是從哲學中分離出來的,實際上是一種能夠量化計算的哲學,其標誌就是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問世。為了闡述這個問題,我們就要先從古希臘說起,也就是題目所說的亞裏士多德時代。

  • 古希臘哲學

實際上,古希臘的文化中,最為璀璨的就是其哲學文化,哲學實際上就是把任何事物都追根究底,通過邏輯不斷地推導,直到邏輯極致,也就是邏輯上不能再推為止,這是古希臘一羣「大男孩」玩的智力遊戲。

他們的思路和我們中國人相反,他們從不講究實踐,他們認為,能夠實踐的問題已經不是問題了,只有不能實踐的問題纔是真正的問題,而他們一天到晚研究的就是那些不能實踐的問題。

古希臘哲學一直探討的問題就是世界的本源——這個世界由什麼構成的。首先是泰勒斯提出了「水是萬物之源」,他認為世界是由水構成的,這個提問開啟了古希臘對世界本源的探討。現在我們當然知道這是錯的,但是在當時來說有著重要的意義,首先他認為萬事萬物不是我們看到的,後面一定還有一個主因。二是萬事萬物是演化而來的,這個觀點拿到我們東方就是老子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觀點。

隨後一批希臘哲學家開始追問了這個問題。

赫拉克利特說是火,因為火能使任何東西變形,火能再造萬物,而太陽就是一團火。

恩培多克勒則提出了四因說,就是水、火、土、氣,這四樣東西構成了萬物的基本質料元素。這個和我國戰國時期的五行說非常類似,但問題是,我國到了五行說就沒有繼續追問了,而古希臘的哲學家則繼續追問了這個問題。

這種追問最終形成了兩派,一派是追問萬事萬物背後的形式,叫邏輯形式;一派是追問後面的質料,於是追出了原子論——世界是由一個小的不能再小的物質構成的。

畢達哥拉斯提出了「萬物皆數「的觀念,他發現萬物都可以歸整為數的邏輯關係,他認為萬物都是假象,如果我們把萬物抽象為一個數論系統、一個數學邏輯系統,那麼萬物就跟這個系統符合,也就是萬事萬物都在變化,最終那個不變的就是世界的本源。

柏拉圖

畢達哥拉斯的學說後來傳到了雅典,然後傳到了柏拉圖哪裡。柏拉圖突然理解他的老師也就是蘇格拉底曾經提出,我們所看到的都是假象,我一無所知。如果要想有所知,我得找後面的東西。

蘇格拉底把背後的這個東西表達為理念,但是說不清什麼叫理念。到柏拉圖接受了畢達哥拉斯的影響知道後面是一種邏輯形式,這就有了理念論,即世界的本源是一種理念,是精神邏輯形式,是萬事萬物得以發生的本存、本真,萬事萬物只不過是理念的分有。

之後歐幾裏得創立了幾何學,實際上也是為了證明柏拉圖的理念論,萬事萬物都可以通過幾何學進行測量,而幾何學中的特定的邏輯,是永恆不變的,他的書叫做《形論》。

之後纔有了亞裏士多德的「形式邏輯」,人類歷史上第一門邏輯學就是亞裏士多德創造的邏輯學,這個邏輯學形式上叫做「形式邏輯」,他不是指一個事物的外形,而是你的思想形式或者你的感知形式。在思想世界裡,5乘以5永遠等於25,1加3永遠等於4,它是不會變化的。萬事萬物都是變化的,而邏輯是不會變化的,定死了的,用不變的定死的邏輯才能解釋萬事萬物的流變,是為「形式邏輯」。

古希臘經過數百年的錘鍊,形成了一脈精密邏輯系統,當然,隨著希臘的衰落,這一脈學說直到多年以後,在文藝復興和啟蒙運動的時期才重新煥發的光輝,古希臘文化是西方現代文化的源頭,為西方近現代科學的誕生奠定了基礎。

  • 近現代科學的誕生

笛卡爾發明瞭解析幾何,比如我們今天用的直角坐標系和斜角坐標系就是由笛卡爾發明的。他的哲學成果是「二元論」,認為世界是物質實體和心靈實體構成,物質實體的屬性是「廣延」,就是時間和空間;心靈實體的屬性是「思想」。他提出了「我思故我在」的著名論斷,這是世界上至今為止,唯一能從邏輯上證明思維存在的論斷。

笛卡爾

貝克萊提出了主觀唯心主義,基於對「我思故我在」的繼續追問,他認為既然無法證明外物的存在,只能證明心靈的存在,既然只能證明二元中一元的存在,那麼世界就是由這一元所構成,即「物是觀唸的集合」。由此貝克萊提出了著名的三論:「物是觀唸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對象和感覺原是同一東西」,他完全否定外物的存在,但是在邏輯上成立。

休謨提出了懷疑論哲學。休謨認為歸納法不成立,因為你無法窮盡世界所有的對象。比如,你看到了的天鵝都是白色的,那麼你的判斷就是,天鵝都是白色的,但是如果你找到了一隻黑天鵝,那麼「天鵝皆白」這個論斷就不能成立了。就因果而言,比如,一個人的出生是因為他的母親,我們說深一些,是因為基因,基因是生命的原因,但是基因的深層次又是什麼?我們所知的一切因果都是在我們的認知基礎上,而我們的認知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所認為的因果只是我們的經驗,並不是世界的本真,也就是從特稱判斷並不能構成全稱判斷,我們總是停留在特稱之中。

牛頓

牛頓的力學體系實際上是對世界本源的追問。到了牛頓的時代,牛頓繼續追問世界的本源,於是他寫出了《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就是解釋了這個世界是如何運作的,並且用精確的數學公式進行了解釋,同時通過牛頓的數學公式,人們可以精確地計算出物體的運行軌跡、以及萬事萬物的運動所需要的能量等等問題。可以說,牛頓開創了科學時代,從此人們對萬事萬物的運行都可以通過數學公式進行計算。而為瞭解釋他的理論,牛頓發明瞭微積分,這也是牛頓在數學上的巨大貢獻。在之後的200多年裡,人們用他的公式一次又一次地計算物體的運行,一次又一次地精確地計算了各種事物的運動規律。

愛因斯塔的相對論實際上是對牛頓力學體系的繼續追問。牛頓的力學體系實際上只解釋了低速情況下物體的運動規律,卻沒有解釋告訴運動下物體的運行規律。牛頓認為時間和空間是絕對的,不變的,因此牛頓的力學體系又稱為絕對時空觀,但是愛因斯坦認為時間和空間不是絕對不變的,是可以改變的,因此愛因斯坦的學說又稱為相對論,即相對的時空觀。

所以,我們可以得出總結,現代科學體系是在古希臘哲學體系的基礎上,經過數千年的發展,一步一步地積累出來的,每一次的成就和飛越都離不開前人的苦苦思索,所以牛頓也說過「我只不過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近現代科學體系的誕生,實際上是古希臘哲學的一脈相承。

說完了西方近現代科學的誕生,我們再說一下中國為什麼發展不出近現代科學體系。

  • 百家爭鳴

百家爭鳴時代始於春秋時代,那是個戰亂紛爭的年代,一大批思想家應運而生,首先就是孔子提出的儒家學說。儒家學說的核心觀點就是仁愛思想,即一個人先愛自己的家人、朋友,然後再把愛逐步擴散到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世界。在禮崩樂壞的時代,孔子試圖重建周朝的禮樂體系,最終歸於失敗,但是他的儒家學說卻從此保留並發展了下來。

孔 子

第一個出來反對儒家的是墨家,也就是墨子。因為儒家學說在邏輯上存在致命的缺陷:既然一個人的愛是從家人、朋友開始逐步擴散到社會、國家以及整個世界,那麼按照這個邏輯推論,一個人最愛的應該是他自己。由此提出了「兼愛」的學說,即對所有人都是無差別的愛。但是這種思想觀點在墨子的時代,墨家能夠成為顯學名動一時和墨子的個人魅力有很大關係,但是墨子去世之後,墨家便逐步衰落,最終歸於消亡,願意就在於墨家的「兼愛」是沒有根源的愛,而儒家的愛多少還是有根源的。「兼愛」的邏輯繼續發展,就成了墨子主張的聖人治國的理念,即一個村選出最優秀的人擔任村長,一個縣選出最優秀的人當縣長,一個國家選出最優秀的人當國君,這個首領,大家都要絕對服從,赴湯蹈火也在所不辭。正是這種觀念,實際上後來的墨家幾乎成了一個恐怖組織,其首領鉅子哪怕是要手下的弟子跳進火海,其弟子也不會猶豫。

之後就有了法家。法家實際上不是我們現代意義上的依法治國,而是將整個國家所有的權力歸於國君,由國君制定各種法制措施,全民都要無條件地服從。比如法家的集大成者商鞅就把秦國變成了一部戰爭機器,全國基本只有兩種職業,即戰士和農民,戰士負責打仗,農民負責生產,配以少量的官吏進行國家的管理。

同時代的顯學還有道家。道家講究無為而治,無為而無不為,主要觀點見於老子的《道德經》。實際上,道家的很多學說有些匪夷所思,比如老子提倡的是退步論,或者說是「反動論」,實際上反動這個詞最初出於老子的道德經「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意思就是為瞭解決人們的生存危機,大家都要回到原始社會,所有的人都無知是最好的,因為無知所以無欲,人沒了慾望就不會有紛爭了,這個觀點在當時來說顯然是不可能被接納的。

春秋戰國時期,除了以上影響最大的四家之外,還有陰陽家、兵家等等,最終的結果就是秦國依靠法家統一了六國,建立了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但是秦朝因為暴政,短短15年就滅亡,後來的歷代君王都總結了前朝的教訓,逐步形成了「儒法並用,雜之以帝王之術」的統治思想,即施行的是法家,管理社會用的儒家,管理官僚則用帝王之術。

但是各家都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也沒有如西方哲學一般對世界的不斷追問,很多問題到了一定程度就停止不前,不再追問了。沒有完整的邏輯體系,是中華文明不能發展出科學的根本原因。

  • 所以下面就要說一下佛家。

佛教起源於印度,因為印度和東西方文明都有接觸的原因,佛教中就包含了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所以在南北朝佛教大量傳入中國以後,對當時的中國文化產生了極大的衝擊。實際上,佛教是一門無神宗教,佛是覺悟者的意思,佛陀在論述他的整個佛教體系的時候,運用的是一套完整的邏輯,首先他總結人有七大苦,即生、老、病、死、愛憎會、生別離、求不得。他又追問,為什麼苦?因為貪、嗔、癡。如何化解貪嗔癡?就要修佛,如何修佛?就要從聞思修,即學習佛經開始,到戒定會,即通過閉關修行,達到覺悟者的境界。實際上,佛學是一門辭藻及其華麗,邏輯體系及其嚴密完整的學說。唐代唐玄奘從印度歸來的時候,就帶來了一套完整的邏輯學,只不過玄奘的佛學太難懂,後面也就沒有人去鑽研這些學問,邏輯學便和中華文明失之交臂了。

佛陀釋迦牟尼

實際上佛教後來興起的是凈土宗,之後是禪宗,尤其是禪宗,講究「頓悟「,基本不研究佛經,而更多的是抖機靈,也就是天天打坐,由此成佛,非常符合我們的國情——用最簡單的方式解決問題,講究實用。

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總結,即西方現代科學的誕生,實際上是源於古希臘時代,由古希臘的哲學家不斷地追問世界的本源,到了近現代這個問題繼續被追問,在追問的過程中產生的,是千年來一脈相承的結果;而中華文明體系中,因為我們一直講究實用,對事物的追問往往到了一定程度就沒有繼續追問下去,所以一直無法形成完整的邏輯體系,即便一套完整的邏輯體系擺在眼前,也沒人去研究它。而西方社會,早在亞裏士多德時代就形成了完整的邏輯體系,如果世界只有一個中華文明圈,那麼即便是千年萬年也發展不出科學體系。

實際上我們的四大發明都是技術性的發明,並不是科學發明,中國沒有誕生科學的土壤,科學是否先進與落後實際上無從談起,只能說我們的技術曾經是世界領先的,但我們的科學從來都是沒有的。


具體進入到封建社會中國從唐代安史之亂以後,中國的科學技術就不是在社會有意識的推動下發展,而是僅僅依靠社會前期的慣性力,少數人在殘酷的壓迫下憑藉個人和極少數人的推動下發展,所以安史之亂後的中國科技發展極其緩慢,就像一列失去動力的火車靠慣性和個別人們的推動前進最終停頓不前!如:發明造紙術蔡倫被閹割成殘廢人,整理寫出史記的司馬遷被宮刑成殘廢人,化學的重要里程碑火藥發明者基本都是社會邊緣化的道家人物,後來沈括,宋應星等人的科學著作《夢溪筆談》《天工開物》在國內沒怎麼流傳,還是日本朝鮮社會大量翻譯學習了這些思想,這些人當時在中國社會也是抑鬱不得志的被邊緣化人羣!最諷刺的是封建社會中國一向標榜是炎黃子孫,由於戰爭頻繁社會價值觀錯亂,連《黃帝內經》都絕跡了,還要從番屬國再引進回來!這麼一個勤勞勇敢堅韌智慧的民族,一旦走錯路了也會有可恥的一面!不能善待不同意見者,不能走科學發展的道路那就是可恥不管這個民族有多麼龐大!


什麼時候開始落後的?應該有大約2000年了。有人說明、有人說清,哥倫布1492年到委內瑞拉,好象印證了明朝。

再看歐幾裏得的幾何,公元前300年成書,傳教士傳入中國,上過初中都學過,再說阿基米德定律槓桿原理公元前200多年,學物理都學過,畢達哥拉斯公元前500年,勾股定理的論證人,咱們的古代只是發現了勾3骨4玄5,離定理還有距離,可以說從來也沒有領先過是基本事實。

人類啟源於非州,中國的必然來自於西方,不可能飛過來,應該承認這先天的不足。

秦始皇的中央集權皇權制度以及以後的儒教、科舉進一步加重了後天的不足。


(一)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把「科學」和「技術」分開。科學的核心實質是對自然的抽象邏輯推演,是可以被證偽的學問。科學的目的一定不是為瞭解決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實際問題,儘管在有些方面它做到了。科學誕生在希臘,由馬其頓太子太傅亞裏士多德分科而來。技術是為瞭解決現實問題的具體辦法,它一誕生就是為瞭解決人類生存所面臨的實際問題。

(二)中國古代技術一直很強啊!對於農耕文明時代而言,中國的各種實用技術一直世界領先啊!科學就不行了,不僅在被殖民者的堅船利炮打開國門之前沒有形成科學研究的思想環境,就是在這之後也沒有接入科學思維的基因。

(三)北洋時期、民國時期、新中國前期和改革開放後的教育才重視科學教育,這四段時間加起來時間也算不長。能有如今的成就還是很棒的,但仍然是技術>科學。今後還要加強基礎科學(原科學、純科學、非功利的可證偽的學問、無用的學問)的研究啊!


中國傳統的主流意識形態是儒家思想,不幸的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是反科學的。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科學,作為人類對外在世界認知的基本體系,始終沒有在中國這片土地上得以建立。墨家、天工開物、本草綱目、山海經等等具有實證精神的思想和作品,從來沒有登堂入室,佔據過中國曆朝歷代統治階級的文案,反而居於鄉野市井田間比較低下的地位。

作為重要的人類思想概念,科學和技術,也必然是人類對自身發展歷程的確認和追認而已。以現今社會對科學和技術的理解,科學思想可以說是誕生於西方社會,時間應該算在文藝復興時期(如果不承認「文藝復興時期」的存在,那麼就算在伽利略時代吧!)。這個誕生階段最為重要的標誌,一是對太陽系開啟了了正確的認識,二是經由經典力學的萌芽推翻了兩千年以來亞裏士多德為代表的非實證研究的思想體系。對於當時的西方世界而言的確是一個偉大的解放思想的運動。無比悲哀的是,我們中國沒有這樣的經歷,近現代的科學思想體系,是作為一個外來的異物,以「奇技淫巧」的樣貌侵入中國社會的。

技術,作為一個實踐概念,更多地與不同文明和不同社會各自的經濟、工農業生產、軍事活動等等緊密聯繫,各個不同民族國家的整體實力往往體現出其整體技術水平,從這一點上來看,中國並不輸給西方國家多少。西方第一次工業革命和第一次鴉片戰爭開啟和證實了中國的全面落後,其中,科學的落後是本質,技術的落後則是表象。


古代東西方都沒有科學技術,如果說對世界的認知的話,古希臘就推理出地球是圓的了。

李約瑟對中國古代科技做了大量研究,現在看中國古代那些只能算非常有創造力的發明。比如載人的紙鳶,四大發明。

當然那個時代西方更糟。

我們人類擁有科學其實是從文藝復興之後開始的,科學的最大源動力是質疑,而不是順從。當西方人膽敢質疑教廷對世界的解釋。當神父雜交豌豆,發現一切並非上帝創造的線索,並沒有因教廷權威而歪曲事實,當發現地球並非宇宙中心而不向當時權威妥協,這個科學的進步才逐漸開始。

技術方面歐洲各國爭霸和航海的需求對技術改良起到驅動作用。

對中國而言不需要航海,沒有強大的內敵造成軍事科技的迫切需求。

最重要的是對穩定的追求令統治者不斷加強思想控制,知識分子只修儒學。

需知道科學的進步不僅在於發現了什麼,而在於證偽了什麼。將哪些舊有的認識通過實驗和證明否定掉。


具體不清楚,不簡單說工業革命開始落後,西方能發展工業革命是有市場需求為前提的,而發生工業革命又要社會製造能力跟得上。所以我覺得應該是從宋朝開始。包括明朝。兩次都是民間有工業萌芽,資本主義萌芽(市場有需求)的時候,被北方遊牧少數民族用冷兵器打贏(當然也有內部因素)。導致很多權貴覺得這些淫物玩意沒用。阻礙了更深層次發展。我我記得我小學的時候,數學老師和我們說,算盤比計算機快。。。我真服了他。短或單一計算可能是。但多位數,多算,人手怎麼可能和計算機比?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說,應付考試,用算盤快(這話沒錯)。更深一步說就是我們太功利了,完全忽視了基礎科學。只管應用。現在我們也有這個問題。華為任正非也說過前南科大校長也在媒體說過。所以暫時好似我們的創新還是少(基礎科學薄弱),但模仿並超越則槓槓的(應用科學強)。


中國沒有原生的科學,近代技術也是通過傳入。如果把傳統的青銅冶煉、農作物引進不算,純粹考察近代意義的科技,中國落後於西方,是於康熙朝開始的。康熙之前,儘管沒有原研,通過傳教士和商人引進中國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基本上保持了和世界同步,這個從徐光啟《農政全書》以及康熙和俄羅斯的戰爭打平可以得到印證。康熙發起向歐洲學習的運動,移風易俗,但是受到保守派的抵制,半途而廢,而彼得大帝向歐洲學習卻成功了。而此時正值歐洲科技崛起的黃金時期,俄羅斯一躍而成為歐洲列強,大清卻與世界差距越來越大。落後加腐敗,還自以為東方大國,先和世界老大英國單挑,更發展到和全世界對打,最後把祖上傳下來的江山也玩丟了。


中國人祖先一直執著注重精神上面的升華和教育一直忽略人的實際物質需求和實用的技能,簡單的就是我們認為精神比物質重要而西方人認為只有物質滿足了才能讓精神豐富。所以當文明同時到一定程度出現一個還是執迷不悟的講道德講文明懂禮貌勸人為善……。一個就拚命的想辦法通過(戰爭掠奪更多的是科技和實用技術的發展和保護)物質的生產提高生命的品質物質的生產力就需要科學技術的積累來實現這樣他們就有了一個良性循環,這樣就在200年前形成東西方現在科技上的完全不同局面。


從古希臘開始的元老會議、公民大會,還有其治下的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在世界範圍內搞殖民擴張,最遠打到了印度?!再到古羅馬雄偉的建築鬥獸場,它彰顯的是何等的悍勇景象!公元十世紀,有一羅馬皇帝他預感到自己快要病死了,於是就堅持要把最高權力交給他聰慧能幹的副手,而不是昏庸殘暴的自己的親生兒子,這個皇帝他們一家人不住宮殿,而是住在城堡(即軍事堡壘、軍事基地)裏,並且也沒有任何人給他下跪,包括他家的傭人在內……總之,歐洲人的想法和中國人的想法基本上是不一樣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