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經的無分別智就是空性?性空緣起,如來藏緣起與阿賴耶緣起有什麼區別,應該是一個吧?


不是,無分別智或者分別心都是指五蘊方面的,而空性不是五蘊,因為它不生不滅,可是分別心或者無分別智,都是生滅變化的心心所,不能和空性混同

帶觀念導向的提問,意義何在?深表懷疑。

無論是止觀,還是唯識經論,或者如來藏經論,都是足夠深入,考驗到實際修行理路與見地及功夫。

在大眾場合提這些問題,即使佛陀親自答,若無適當受眾因緣,佛陀也會語焉不詳,或可能只是淺處指點而已。

法不孤起,仗緣乃生。


個人覺得阿賴耶識這第八識就是人人所具有的佛性 如來藏緣起,我不知道是什麼意思。止 和觀 止的意思大概是受想行識裡面的 行 同意為停止 行 觀 做 遍照 觀察 看到體會 所受 止住觀察體會 最後甚至能夠去面對 去對待 去理解 甚至是找到對治的方式方法 如來藏是入禪定觀空 空是指向內尋 空性是本來就具有的 禪宗之所以說不向外求而直指內證便是如此。 法本,無法。 法,無法。 無法法 法無法法 法非法 非法非非法 。 法本無法 無法本無法 無法本法 法無法法法非法 非法非法 非法非非法 法非法 非非法 非非法法 法曾非法曾法 非法曾法曾非非法 非法曾法 非法法 法除法 萬法減法 一即全


止,止息外緣義,定所攝,不離於慧,以慧為導;觀,了別現境義,慧所攝,不離於定,依定而持!慧有正邪之別,初學人,如理會解三藏佛說法義,是為正慧,若於三藏經典邪知邪解,是為邪慧!慧正則觀不至於邪,慧邪則觀不能正觀,慧為觀之母故,與所觀無涉。於定中依正慧而正觀為正定,慧觀邪則定為邪定,慧為導故,與定境無涉!

依正定正觀,次第增進,於因地轉六、七識為妙觀察、平等性智;於究竟地,成佛之際,轉五識、八識為成所作、大圓鏡智;轉識成智,轉名不轉體,無明次第、究竟盡故,與體所攝用無涉故!

空性言法性之性,分別識是法,分別識法性俱空性,分別性為識之性。又,空性為法性共性,然性俱空性而非頑空、斷滅空,有如來藏常住自種子因緣可起用故!如蜜有甜性,不可一向說蜜即是甜性,同理,不可一向說分別識即是空性。此理應知!

如來藏涵攝萬法,此理應知!

莫學狂禪,莫聽野狐説 !

那謨護法菩薩摩訶薩……!


太高深了現在我回答不了


按照佛經裡面的方法如實修行就可以了,記得多唸佛,修行的結果需要修行後才知道,理論上是不能給答覆的,想要知道實相,唯一的方法就是修行。

無有分別,亦有分別,隨他去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