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后,一生輔佐了順治、康熙兩代皇帝,是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實際上也是大清王朝真正的掌權者,她就是孝莊文皇后。

  作爲一位女強人,她不得不忍住多方面的壓力,皇太極死後大權實際上在多爾袞的手中,爲了輔佐順治,她不得不與多爾袞周旋,甚至還有傳言說她曾下嫁多爾袞。

  可惜順治不爭氣,早早就去世了,一說是出家了,但正史中的記載是去世了,所以她只能輔佐年幼的康熙上位,成爲康熙堅強的後盾,在《康熙王朝》中我們能看到孝莊強悍的一面,智慧的一面,和在國家危亡之際那種沉穩的表現,不得不讓人敬佩之至。

  而真實中的孝莊也確實如此,但令人奇怪的是孝莊死後37年沒有下葬,這其中有何隱情呢?

  康熙二十六年十二月,太皇太后開始病危,康熙晝夜不離左右,親自爲自己的祖母餵食湯藥,而且康熙還到天壇祈求上天,願意以折損自己的壽命爲祖母增壽,可見康熙對祖母感情之深,然而孝莊還是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臨終前她對康熙說:“我身後之事特以囑汝,太宗文皇帝梓宮安奉已久,卑不動尊,此時未便合葬,若另起塋域未免勞民動衆,究非合葬之義;我心戀汝父子,不忍遠離,務必於遵化安厝,我心亡憾矣!”也就是說:“我的身後事就交給你辦理了,皇太極已經入土多年,就不要再打擾他了,另起陵寢難免勞民傷財,我留戀你們父子,就讓我留在你們身邊吧”。

  但是按照大清的祖制,孝莊死後必須與皇太極合葬,這下難壞了康熙,不讓祖母與祖父合葬就是違反大清祖制,讓他們合葬又違背了祖母臨終前的安排,所以這個問題將康熙難住了。

  康熙想來想去,決定先把祖母的棺槨放在父皇順治帝孝陵附近的宮殿內安放,然後自己再慢慢的想辦法,然而康熙的一生實在是太忙了,忙着收臺灣、平葛爾丹等等,若干年來只是祭拜祖母,卻不曾想出辦法,一晃時光飛逝,直到自己駕崩也沒能安排好這件事。

  等到雍正繼位之後,雍正覺得大清風調雨順,一定是曾祖母的棺槨停在了風水寶地上,於是雍正想出了辦法,決定就地安葬,這樣就不違背曾祖母的遺願了,於是就在此地建造了陵寢,並命名爲昭西陵,據說是葬在了順治帝昭陵西邊而得名,這樣停了37年的孝莊棺槨終於入土爲安了。

  關於孝莊不與皇太極合葬的傳聞有很多,一種說法是說皇太極死後,孝莊爲了輔佐順治帝而下嫁多爾袞,因此死後不好意思與皇太極合葬,怕在黃泉相見無法交代,感到羞愧。但這種觀點得不到史學家的認可,因爲歷史中沒有記載孝莊下嫁多爾袞這件事情,有的只是民間的傳說而已,所以不能確認不與其合葬就是因爲下嫁了多爾袞。

  另一種說法是孝莊實際上與皇太極的感情並不是很好,他們之間的感情並沒有那麼深,據說皇太極最喜歡的是海蘭珠,而並非孝莊,所以孝莊和皇太極的感情並沒有那麼深,所以死後也就不想與其合葬了。當然還有第三種說法,就是孝莊對康熙的感情最深,從小培養到大,所以死後依舊想留在孫子身邊,這也是其中的一個原因吧,這種觀點是站的住的,因爲孝莊輔佐康熙從小到大,對康熙的感情是最深的,可以說是用盡了畢生的心血,所以死後就想留在孫子身邊,這種觀點靠的住。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