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很多人不喜歡行為藝術,從大範圍來說,也有很多人不喜歡當代藝術,這從頭條藝術推薦的內容可見一斑,寫實的人體,美麗的風景和傳統書畫是他們最喜歡的。

所以,當代藝術都難以接受,就更別提行為藝術了。

接受不了行為藝術,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大眾媒體的「獵奇式」報道,為了吸引眼球,報道最猛最厲害的往往是一些粗製濫造,膚淺的「行為藝術」。大眾就會覺得「行為藝術」是個什麼玩意啊。

2、審美的邊界很難開放的心態去面對,說得通俗一點就是審美被馴化了,顯得保守,腦子裡只有畫面的色彩,筆觸,線條,境界……不知道藝術在沒有邊界的世界是什麼樣子。當然,行為藝術(當代藝術)質量好的作品不多。

3、與審美無關的個人趣味。

介紹兩個行為藝術家,阿布拉莫維奇和謝德慶。阿布被譽為「西方行為藝術之母」,她有很多經典的行為作品,其中有一個作品是在美術館裡和陌生人坐下來對視的,考察和思考人與人關係。而謝德慶最著名的是他做了五個以一年為單位的作品,在我的主頁文章中有專門的介紹,就不贅言。


行為藝術也叫「觀念藝術」,是近幾十年才興起的一門新興藝術形式,大約誕生於上世紀60年代初期,它跟傳統藝術形式有很大不同,其最大特徵是具有表演性質,所以,評判行為藝術有四大基本要素,分別是時間、地點、身體、交流。

時間和地點很好理解,是指藝術家在表演之前要告訴觀者在什麼時間和地點進行表演,以便觀者前去欣賞。

身體是指,藝術家在創作行為藝術時,必須有身體的參與性,把自己的身體當做藝術創作的道具,通過身體的肢體語言來傳達一些藝術理念,以起到引發觀眾思考的作用。

交流是指,行為藝術家在表演行為藝術時,必須跟現場觀眾形成互動和交流,甚至把現場觀眾也變成藝術的一部分。如果是藝術家在自編自演,自娛自樂,沒有觀眾欣賞,那就談不上是行為藝術。

從以上四大要素可以看出,人們對行為藝術的界定還沒有形成一個比較完善的概念,因此,一些表演藝術同樣符合行為藝術的標準,如,街頭的雜耍,雜技、魔術,甚至戲劇、舞蹈、社火等,都可以劃歸為行為藝術的行列。

由此可見,行為藝術的構成是雜亂無章的,很難看到有統一的藝術綱領來引導。

同時,行為藝術目前還處在探索和發展階段,許多行為藝術家的表演和觀念,用概念很難評判是不是行為藝術,其漏洞比較大,這就會導致一些想出名的人,借著行為藝術的幌子,招搖過市,做一些打擦邊球的舉動,相關部門預想制止這些舉動,卻難以找到相關依據,只能任其自由發展。這是大眾覺得行為藝術一無是處的根本原因。

我們常常可以看到,一些人為了一舉成名,常常會在大庭廣眾之下做出一些雷人的舉動,尤其以「裸」最為常見。有的人會在身體上寫出一些標語裸奔,有的人會拿著一些道具裸奔,在世界盃期間,不少女球迷用胸部夾手機,然後一舉成名天下知,這些都屬於行為藝術的範疇。

這些對觀者增加笑料之外,似乎並沒有帶來震撼人心的精神力量,跟文學、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帶給觀者的精神享受相去甚遠,這也是人們對行為藝術不感冒的重要原因。


行為藝術是一種通過身體為媒介,通過誇張的行為來表達自我思想的一種藝術形態,表演者通常以常人不能理解的行為震撼觀眾,呼籲大眾的一種方式。

行為藝術起源於二十世紀中期在歐洲興起,後來傳入中國,但是在絕大多數人眼裡,行為藝術都不被理解和接納,特別是在中國這種傳統思想中,誇張和大尺度的行為藝術都是不被接受的。

在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之後,不斷去西方國家的文化碰撞,總有一部分人接受並傳揚這種藝術,行為藝術也分為幾個流派,例如身體藝術,激浪藝術等等。

行為藝術表演家們通過自己的理解,會做出在我們眼中及其違背道德的行為,例如裸體,有的行為藝術表演者,會放飛自我,呼籲男女平等,女性自由等等,通過裸體表演呼籲,這樣的行為在我眼中都是不可理解,進而這種行為藝術,在大部分人眼中都是低俗的。

有的人,還會通過宣揚這種藝術,迷惑一些女性,做出一些道德敗壞的事情,也就進一步讓我們更加不喜歡這種藝術了,遭遇同樣待遇的還有所謂的人體藝術或者是人體彩繪,時常有欣慰報道,女兒裸體當畫家父親的人體模特,普通民眾看到樣的欣慰必然是接受不了的。

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這種的藝術和行為,是很難認可的。當然行為藝術中也會比較高尚的藝術形態,通過舞臺表演,在合理的誇張表現下,傳達出一些正能量的事物,例如保護水資源,保護動物等等。

行為藝術中有一些低俗的東西確實是我們不喜歡的,但是其中的精華,我們也是能加以接受。

關注我吧。


作為一個藝術工作者,我也不太欣賞行為藝術,可能是我從事傳統藝術的緣故,觀念不一樣,有些所謂的行為藝術,真不敢苟同!

行為藝術,外來西方藝術。國門打開三十多年,它便來了多少年。可能是國人憋屈的太久,一接觸到西方的行為藝術,感覺太爽,太能表達自我,釋放自我,當年的行為藝術家,毫不猶豫把它接受下來,不管好醜,全盤引入,八五藝術新潮的行為藝術大展,中國美術館的一聲槍響,把行為藝術的命給斷送了。

藝術可以有行為,但行為藝術應該是表達真善美的藝術,一股腦亂七八糟,觸碰法律的準繩,踐踏道德的底線,這樣的行為藝術,我看還是沒有的好。

目前國內偶而會有些行為藝術的展示表演,是一種比較溫和的,不挑釁旁人的行為藝術,這樣就好,並不是一無是處,我贊成!

行為藝術可以隨心所欲詮釋自己的藝術思想和藝術理念,但不能違反國家的法律,必須符合我們的審美道德標準,纔有其健康發展的空間。


我這不是藝術 這是手藝


藝術、藝術、藝術,有關藝術的形式現已變得錯綜複雜了,同一種藝術可以有好幾種表現風格,就好比同一個人可以有好幾種思想,這倒是沒什麼,主要是現如今出現了以藝術名譽的個人行為,美其名曰「行為藝術」,問題來了:為什麼很多人都不喜歡行為藝術,行為藝術真的一無是處嗎?

很多人都不喜歡行為藝術,行為藝術真的一無是處

或許每個人對「行為藝術」的理解都有差異,這是正常現象,我認為脫離了章法的藝術叫做「行為藝術」,比如,很奇葩的繪畫方式、書法方式、攝影方式,人的行為看起來是在繪畫、書法或者攝影,但是這創作方式跟傳統的創作方式截然不同,讓人跌破眼球,

之所以很多人都不喜歡行為藝術,主要是因為創作者的行為誇張,比如,那些在真實人體上繪畫,用拖把沾了墨水直接在紙上寫「書法」,類似這樣的行為,看起來在做藝術有關的事情,但是沒有遵循藝術的規律,繪畫就是要在畫紙、畫布上,書法就是「筆墨紙硯」,

這並不是說觀念很保守,要知道,藝術是有門檻的,並不是說,任何行為都叫藝術,那種粗俗的行為也叫藝術嗎?顯然是不可能的,只有高雅的行為才能創作出高雅的藝術作品,這從選材到創作完成,都是要高雅,藝術作品是要給人有欣賞價值,你隨便用筆墨畫個圈圈,就說這叫書法藝術,人家會相信嗎?瞎子才會認為這是藝術,

綜上所述,「行為藝術」對藝術來說,一無是處,因為它影響了人們的正常審美,藝術審美也是有門檻的,並不是說「看一下」就叫審美;「行為藝術」更談不上具有文化價值了,它只是創作者個人的想像出來的行為而已,沒有藝術章法,所以說「行為藝術」,根本就不是藝術。


行為藝術本身就是一種投機,就是一種你們用畢生的追求也追敢不上的一時興起。


我個人是不太喜歡行為藝術的,但是既然稱作藝術,說明也是有存在的價值的,並非一無是處。那麼我說說很多人不喜歡行為藝術的原因:

  • 行為藝術部分從業者變質。我前幾天看了一個新聞,是關於行為藝術的,一位老師在指導學生模特兒凹造型的時候,做出揩油下流的行為。那麼這種行為一旦被媒體曝光了之後,就容易誤導民眾對行為藝術的看法,所以這也成為了很多人不喜歡行為藝術的原因。所以行業內的規範也很重要,行為藝術從業者要具備正確的價值觀纔行,不能讓心存歹念的人混入行為藝術行業。

  • 我國人民思想觀念普遍比較保守,對行為藝術的接納度低。行為藝術本就是西方傳進中國的,在與中國傳統文化相碰撞的時候,肯定會產生火花,然而在我們思想觀念裏,普遍都認為這種藝術「欣賞不來」,更不提參與到這個行業中去了。所以受人歡迎的文化一定是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


是正義的粉絲!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