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人們每天擺弄手機七八十次,很癡迷。上世紀50年代之80年代的三十年裏,有個東東也曾經是深受千家萬戶老少婦孺喜愛。小人書,學名連環畫。誰家差不多最少有個三五本的。

在那時萬千種連環畫中,有一套連環畫獨樹一幟,堪稱經典。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推出的60集系列連環畫《三國演義》,這套連環畫集中召集了當時的十餘位美術白描名家、高手,從1957年開始,用了四年時間,陸續完成。這套連環畫製作精良且還嚴謹,畫風細緻而又統一。受到了當時廣大羣眾的歡迎。1963年又二版成套發行。

如果說羅貫中的小說《三國演義》,把歷史上的漢末三國時期的風雲際會,以通俗的手法推向了坊間市井的更受眾的知曉,那麼建國後的60集三國連環畫,則是又起到了一個更加推波助瀾的作用,並且更具畫面直達的效果,更宜被那一代人接受。國人現在喜談三國、喜論三國的,可以說多少都是有這二次波瀾的功效。就算你年輕,未多識那個年代的連環畫,肯定也會有受到家中長輩的影響。

1979年,國家政治風波停止,上美出版社又選取調整了原60集《三國演義》,發行了 48集簡化字版本。再掀高潮。後來連環畫沒落,各種娛樂形式層出,人們更適應快餐式的文化。那種作者繪製一本,從鉛筆打稿到毛筆精描定稿要耗時數月的慢活,從作者收益上,民間接受上,已經不合拍了。拍個電影電視,快的都比這細活快了。

但人各有愛,連環畫愛好者一直還有著陣地。近些年,重版重印也先後有了數次。並且,日本韓國等也有引進出版。圈內人士有說,至今,該套三國連環畫已印刷一億多本。

前綴太多,言歸正文。散發弄舟撰寫此文,目的在於向大家介紹該系列連環畫中一位作者。

那時的人們追星觀念不高,假設不是社會科技、物質發展太快,令連環畫趨後。相信這套三國連環畫的每個作者,也會更加聲名。但這也擋不住連環畫愛好者的因畫喜人的追慕。在愛好者心目中,這批作者全是美術大師級人物。放之今朝,也是甩一些號稱大家的好幾條街。

1957年,藍框美圖封面的《三國演義》一經出世,其中便有一位繪者,深受人們讚譽。他畫的該系列中的《李郭交兵》、《天水關》,至少小編我至今沒聽到過一句詆毀、貶評之聲,全是滿滿的讚譽。

他的名字叫——趙三島

介紹之前,先鄭重黑體打上七個字再表:一代連環畫大師。

趙大師畫風細膩,善於表現兩軍對壘的宏大場面,也擅長描慕突出人物的全身每一筆筆觸。

他自學成才,說他是天賦異秉 就該操弄人物白描也應該沒錯。但天妒奇才,趙三島命運卻多舛,令人唏噓。且聽我娓娓到來。

趙老{示以敬意,後面皆以此稱}生於1919年江蘇吳縣,少年時因為家貧當過學徒,聰穎好學,業餘時喜好繪畫並寫得一手好毛筆字。1939年前後來到上海,受同鄉畫家嚴紹唐{亦是大師,《走麥城》的作者}的影響,開始進行連環畫的最初創作。

解放前,創作了《三極三絕技》、《白雲觀奪劍》、《鐵戟江山》、《一髮千鈞》等諸多武俠連環畫。

《三國演義》連環畫,趙三島大師作品內頁選

《三國演義》連環畫,趙三島大師作品內頁選

他平時刻苦自學繪畫,無師自通。在不斷創作中繪畫技法日漸成熟,尤其他以白描工筆技法為主的繪畫,達到了人物生靈活現,場景豐富多彩,畫面細膩工整。一度吸引擁有了一大批讀者,成為當時連環畫界的寵書。在上海灘被譽為連環畫「四小名旦」之首,紅極一時。他的連環畫冊甚至遠銷到香港和南洋羣島等地 。

上海解放後,趙老在上海市人民圖書館任職辦事員,兼職進行業餘創作連環畫。1954年11月以名聲被吸收進入上海新美術出版社工作,後新美社併入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

這期間,上美開始出版大型系列連環畫《三國演義》。在分定各畫家任務之前,出版社先行找人繪製了連環畫三國人物的統一相貌、著裝的人物譜。規定各接受分集繪畫任務的作者,以此為標,展開創作,促成系列三國中的人物的整體協調劃一。趙老是制定人物譜重要成員之一。

1957年至58年,趙老還繪製了該系列分集《犯長安》、《天水關》。1958年,政治運動反右風、破四舊興起。趙老受到衝擊。被迫告別自己心愛的連環畫事業。1962年延後出版的他的作品《李郭交兵》,署名都被去掉,署了籠統的「本社」二字。1966年文革又起,趙老再一次受到衝擊,被遣送回原籍。十年動亂結束後,他的錯案纔得到糾正,此時的趙老已退休,身體狀況與心氣都已不好,已無法再創作連環畫,只得在家鄉默默渡過二十年的光陰。1997年逝世。

《三國演義》連環畫,趙三島大師作品內頁選

《三國演義》連環畫,趙三島大師作品內頁選

政治運動的功與錯,不便評議。也或許為人正直,從不阿諛奉承的趙老受到單位小人的排擠,以致接連受到不公。但此後,再未見到趙老力作,不能不說令人扼腕、嘆惜。

連環畫名家,大都公認劉繼卣是連壇第一。但若說,還是低調的說,趙老能排前五,相信還不會有人異議。

趙老一生也算命運多舛,本天賦其長,卻路途荊棘。名與利,俱不得彰顯。

散發弄舟嘆乎:人生事十之八九不如意。願趙老地下安好,來生常福!

謹以此文向上世紀50年代繪製《三國演義》連環畫的大師們致以深深的敬意!

趙三島大師筆下的呂布、馬超。

趙三島大師繪製三國人物定裝譜選頁

撰稿不易,請勿盜襲。頭條首發,如有轉載,請標明出處。

如果能勾起您少年時看小人書的情懷,請點個贊。謝謝!

我是愛看古書愛好美術的散發弄舟,歡迎關注交流賜教。


我小學放學回家都要去新華書店看看,買一些打仗的連環畫,對其他題材的連環畫不感興趣,有一天放學回家,照例上書店去,看到一排書架上有一桃園結義,深藍的表面還有印章,畫的還是那樣的精緻,那是一種震撼的感覺!從此以後,我每天放學都要跑書店,生怕遺漏一本,也開始了撿玻璃,骨頭,牙膏皮,銅絲,布匹。偷家裡的肥皂買給河邊的外省人…。單從三國演義的連環畫家來說;趙三島的佈局結構,劉錫永的野外戰場,陳光隘的細膩飄逸,李鐵生,汪玉山,徐宏達,屠一楓,水天宏,陳履平,讓我看的如癡如醉。只是不喜歡凌濤,嚴紹唐


徐海徐徐連環畫六十集《三國演義》是少時文學的啟蒙,儘管當時還在處在懵懂時期。由於當時的條件有限,六十集也只看到了不足一半。在的引領下,後來才對原著有了癡迷,以致成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再就是又勾起了對《三國志》的興情。一部連環畫的作用,使人能認識到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讓人明辨忠奸善惡,是非曲直,更讓人振奮的是那一幅幅波瀾壯闊的場面,千軍萬馬的馳騁,兩軍交鋒時的龍虎爭鬥,三國謀士的妙計連環,三方英主的縱橫捭闔,盡在畫中展現。老一代畫家繪畫水平實在是高,能把人物描繪在每個人的心裡,在看過畫書的人的心理認知上大都有一致的認同。難怪電影電視播放後,大家都能去評頭論足,關鍵是心裡都有一個標本,那就是連環畫打下的烙印。這裡面最讓人讚歎的畫集是《桃園結義》繪畫徐正平、徐宏達。《董卓進京》繪畫陳光鎰。《虎牢關》劉錫永。《戰宛城》陳履平。《白馬坡》李鐵生。《三顧茅廬》楊青華。《定軍山》朱光玉,以及嚴紹唐、張令濤、胡若佛等各位大家。


趙三島劉錫永陳光鎰汪玉山徐與屠為前五,李鐵生與水天宏也不錯。


胡若佛 張令濤的線描記憶猶心


名字說不出來。因為小時候看這些連環畫不可能去關注是誰畫的。但是小人書在我看來就一句話,書小道理大。一代人的歷史知識甚至道德觀價值觀和家國情懷,都和小人書密切相關。嶽飛傳楊家將,三國演義西遊記。最早都是通過小人書進入那個年代中國孩子們的眼睛和心靈的。


趙三島,劉錫永,汪玉山,楊青華,馮墨農,陳光鎰,李鐵生,嚴紹唐,徐正平,凌濤,玉亦秋,朱光玉,徐進,吳志明葉之浩,錢笑呆,盛煥文,張令濤胡若佛,徐一鳴屠全楓,蔣萍,蘇起峯陶幹臣,水天宏,盧漢等


我以為三國連環畫一眾大家裡,水天宏水平最高。


劉紹唐、趙三島、陳光鎰、盧汶、楊青華、蔣萍、汪玉山、朱光玉、墨浪、張令濤、胡若佛等


看三國,買三國連環畫長大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