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念頭起處,不要跟念頭跑,這念頭一起,哦,不睬它,讓它過去。也不是壓住它不讓它動,啊,念頭不壓,讓你來,我不睬你,讓你過去。一起讓它過去,沒有了。一起它就過去,沒有了。不要在那裡,一起在那裡兜圈子,兜圈子不停,那就不行。所以在坐上念頭起了,讓它起我也不睬,咒一提就化掉了。下坐之後要看住念頭起,噫,你來了,不睬不睬,它就過去了。要做這功夫,就是行住坐臥都要做這個功夫。那麼你一天到晚沒有妄念啊,念頭一起,息掉了。在馬路上的行人很多,都過去了,你沒睬他,他也沒睬你,他就過去了。哎,這樣做這個功夫,觀住。觀不住,不妨唸佛號持咒都可以。啊?觀不住?不習慣啊。觀不住,那麼可以念阿彌陀佛,也可以念這個咒,我們修法的這個咒:嗡,跋啦跋啦……。也可以念我們心中心法的下半部的咒嗡……,叫隨心陀羅尼,這是本門下半部修法。把上半部修好,是吧,但是我們也可以先用,因為現在障礙多、災難多,所以也可以用。因為這個咒它可以消災除障,很起作用。起這個障礙,可以把它化空。問:師父,這個咒我們……答:嗡……,也可以念這個咒,也可以觀照。問:……答:下坐時間多呀,座上時間少,兩個小時,一天二十四小時,你睡覺睡八小時,還有二八一十六,還不止八個小時,座下有十幾個小時,二十二小時,是吧,睡去八小時,十四個小時,十四個小時。所以要好好地做功夫,不要跟妄念跑,不要跟境界走。我們一天到晚境界很多呀,啊,我們在家裡,在廟裡也有很多事情呀,是吧?等事情來了,噢跟境界跑了,忘記所以了。我不跟境界走,看住自己。我們讀王陽明先生的傳就曉得王陽明先生是理學家,實際是修佛法的,參禪的。有一篇叫《龍場瘞旅文》,就是這個王陽明寫的書,他是開悟的人,就在龍場裏開悟的。他被朝庭貶出去了,到龍場裏,南方的地方,他開悟了。後來,朝庭又用他了,他是政治家、軍事家,帶兵打仗啊,他騎在馬頭上,眼光不離馬頭八尺遠近,騎在馬上,觀住自己,不要跟境界跑。他帶兵打仗啊,還這樣做功夫。所以,我們做功夫就是要照顧話頭。禪宗有句話「照顧話頭」,照顧就是看住呀,看住你,哎――先照顧照顧啊,這個孩子先照顧照顧,就是看住他。「話頭」,一念未生之前是話頭,生一個念頭就是話尾巴了。就是看住話頭起處,不跟念頭跑,所以我們這個法是禪密呀。用禪宗的方法來保護、照顧、看住,就要做這功夫,不能跟念頭跑,哎,念頭一起就看見,這最得力,能夠這樣做,證道很快不這樣做,就很慢。因為我們打坐,坐了一天兩小時,那麼這一坐是不是能夠不動心啊,還靠不住。啊,這個念頭會從裡面發出來的,裡面翻出來的,動得很厲害呀。噢,二十二小時你不用功,那就很慢了嘛所以,我們現在先坐一座,慢慢坐過這個兩輪之後,一到六、一到六,坐過兩輪之後,專門坐二、四印的時候,我們加長時間,不是兩小時,要四小時一次,六小時一次,要這樣坐,那麼纔能夠很得益,很快打開來。就不單是兩小時了,四小時一塊坐,啊。再不夠,再加兩小時,六小時,一塊坐一次,要這樣做功夫才很快。所以心中心法好是好,這個法,但你很喫力,它用功,它很嚴格,哎,不像這個凈土宗,便當。凈土宗可以很自由,哎,時間短長,可以自由是吧,我有空了,念一個小時,沒有空啊半小時也好哦,那十分鐘也好哦。而這個法,它就是要一座兩小時,不能少,慢慢到後邊要加長。我們打七,心中心法打七,一天要坐十二個小時,就四小時一次,坐三次,三四十二小時。還有坐九坐的方法(略)。打七的辦法,是和它差不多的樣子,就是四小時一次,不是六小時一次,三四十二小時(略)問:我們在結夏的時候,四月,在今年結夏的時候就聽聞心中心的法相,後來師父不是要到臺灣嗎?答:對呀。問:那個時候我們沒有結完夏就出來了,本來那個**師也過來,他後來到了那個泰國去了。老人:到泰國去了?問:回來聽到師父沒有來,所以等到現在。答:是啊,沒有去成,哎,沒有成功。沒成功,就到美國去了。泰國也有人到我們這裡來學這個法。泰國、新加坡的居士寫封信來,喊我到新加坡去,說我們這些人呀,一個一個地到你這裡來,會不會很不好,頂好你到我們這裡來,這些人一塊傳這個法這多好。所以,新加坡喊我去我說我現在不出門,慢慢再講。問:師父還有好幾位,還有好幾位比丘尼要來,我沒想到這一次她們**法師(老人:他有空)接到電話就趕過來,那還有幾個比丘尼呀,大概過年了(老人:沒空),過完年再來。答:那個林先生,他也說是一月四號左右來。問:一月四號?哦,一輪我跟他一起打的,一輪在***。但是,去那個龍華寺,去那個玉佛寺,都問了沒有,人家弄不清楚(老人:阿彌陀佛),這是三年前,沒想到三年後在臺灣遇見所以那時候是以居士身在寺院裡面跟他一起結夏,在結夏的時候,剛好有一位居士在鬧,所以一個學生跑到寺院裡面去,人家打坐,那裡結夏的時候打坐,規定不準打手印的,也不強調誰就一直反對修密法,沒辦法。答:噢,反對修密法,做什麼反對呢?問:結果那個姓楊的學生,給師父打過電話,在臺灣打過電話,給師父打過電話,師父叫他不要跪了。那師兄為什麼打了手印?奇怪,人家去看他怎麼回事,人家給他講,這道場一直反對打手印,只能靜坐。答:反對打手印,哈哈……問:深圳好象有個臺灣做生意的,那個人來過,那個人叫***,有個臺灣的吧?答:有,臺灣有好多人過來,特別是我在美國,哎喲,臺灣人很多啊。臺灣人比大陸人多啊,在美國。問:臺灣人口外流,臺灣地少人多。答:尤其是臺灣的孩子,都到美國來讀書啊。他說在臺灣讀書,我不去,我不去,有綁票的,孩子怕。還是到美國方便,放在美國好,安穩。問:這個法在臺灣,**師讓我帶第一拔第一輪****答:每個人都有佛性,就是自己不知道啊。我們眾生苦啊。自己這個大寶貝,自己不知道向外去求,好,到哪裡去,到哪裡去了,去燒香啊,拜佛啊,去求啊,其實佛在你心中,不在外面啊,不在外面,所以念就唸這個心裡的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心裡的佛,阿彌陀佛,你清醒清醒,不要昏睡,不要迷外面的相,外面的相都是假的。所以要懂得道理啊,唸佛是念自性,哎,對了,唸佛是念自性啊。不是念西方那個阿彌陀佛,哎,就是用阿彌陀佛的名號,用他的名號,打掃我自己心裡的積垢。把我心裡的妄想、執著掃光。它起這個作用啊。哎,你皈依了,你師父沒對你講啊?問:皈依的人很多,皈依的時候是法會。答:法會,法會麼也要講道理呀。問:他就講了三皈五戒。答:哦,講了三皈五戒,沒有講這個用功的方法。問:……答:哦,阿彌陀佛,所以,要曉得修法,先要曉得方法。不曉得方法,盲修瞎練,噢,不行。所以對你們講一講啊,先對你們講一講修法的道理,所以要知道什麼叫進步,哎,要懂這個道理。你們都以為是看見佛了,啊,好了,我有進步了,我成功了。佛來照顧我了,都看見佛了不相干。所以,我們要懂經文。《金剛經》說得最好,《金剛經》怎麼說?《金剛經》說:以色相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你看,你求看見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這個有顏色的相,看見身體相,是行邪道。色相嘛,有顏色的相嘛。人身都有相,是吧?象你們頭髮是黑的,我頭髮白的。哎,皮膚是黃的,血是紅的,啊,你穿花花的衣裳,都是有顏色的相嘛。這都是假相啊,哎,你執著要見這個色相,就是行邪道。《金剛經》是佛說的話,不是假的,不是人說的,是佛說的。所以把《金剛經》要弄懂,要懂得《金剛經》說的話,啊,所以不要著相。問:《金剛經》也讀,什麼經也讀,就是真正悟,真正悟自己也是很難的,就是……答:嗯,對呀,那就要懂這個經文就好了,啊,《金剛經》你講,什麼句子不懂,我來給你講哪個句子你不懂?可以啊,你來問我好了,哦。哎,經文要通,道理懂,好修行。經文是什麼東西呀,經文是路徑,一條路,什麼路啊?凡夫到成佛的一條路,經就是路徑,是一條路,道路。從凡夫——我們現在是凡夫,修行成佛,從凡夫到成佛的一條道路。道路你都沒摸清爽,你怎麼走呢?是吧,比如你們昨天來,走錯路線了,走那邊一個路去了,道路沒有弄清爽,這道路沒有弄清爽,你走錯了吧,所以這條路,你要弄清爽怎麼走法,那你不會走錯了。所以,經文一定要通。問:《金剛經》講那個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答:嗯,就告訴你這些心都是思想,這個心就是思想。過去的事情,過去了,這個心不要動了過去的事情已經過去了,動有什麼用啊?不要懊悔了,不要煩惱了。過去心不可得,不要想了人過去總有點做錯的事吧,免不了,人人都是啊。有的時候糊裡糊塗,事情做錯了,或者做生意做失敗了,是吧。好啦,過去算了,不要想了,想了沒用啊,別煩惱了,不想。叫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現在,站不住。你看這鐘,這個秒針,嚓、嚓……,才說現在已經過去了。才說現在已經過去了,是吧,你停不住的,這個時間啊,停不住的。問:沒有現在?答:沒有現在啊,對不對啊,哎,剛來就過去了。既然過去現在沒有,有什麼未來呀?這個是對比有的。有過去纔有未來,你想,過去沒有哪裡有未來呀,是吧?所以不要渺想啦,叫你思想不要動啊,這意思是叫你不要動心啊。世界上一切事不可得。因為時間、空間都沒有,時間有過去、現在、未來啊,叫三際。空間有東南西北,啊,實在都沒有。因為都是我們的妄心動纔有,你在這裡一念不動,哪裡有過去、現在、未來呀?我們的心真不動了,我的佛性現前了盡虛空,這個虛空多少大,我的心就多少大,這麼大了,哪裡有東南西北呀?沒有喔,所以說西方極樂世界在西邊,不要執著西邊。比如我在這裡,啊,這樣講,比如這個是中心,我在這裡坐,你們在我的西面,我的西面、西面、西面,在你那邊看,我在你的東面啦,是不是啊,哎,不是在西面,在東面,是吧,所以不要執著西面啊,是吧。哎――, 所以一切都不可執著,沒有東南西北。我坐西面,你看我還是東面啊,對吧,哎,就這個道理呀。所以這個東南西北也沒有,所以不要弄錯,一切都是假相,空的,不可得,不要執著。只要認識這個道理,心就空凈了。不認識這個道理,心不肯空啊,要抓啊、要啊、要拿啊。認識道理,啊,假相假相,不可得,沒有。哎,就是這些東西,根本沒有。比如這個凳子,這個板凳,有嗎?沒有,這個木頭打出來的嘛。木頭,是大樹鋸下來的嘛,這個板凳沒有啊,是大樹鋸下來釘成功的。大樹也沒有啊,大樹是種子在泥土裡面,要有陽光,要有水份,要有肥料慢慢生長起來,是吧,也沒有啊。所以一切東西根本沒有,都是因緣所生法,哎,因緣所生法就是自己本來沒有,別樣的東西合起來有的,叫因緣所生法。啊,譬如我們人身體也沒有啊,也是父精母血合起來的,纔有的,都是假相,不可得。世界上一切相都是假的、空的,不要執著。懂這個道理就放啊。都是假相,所以《心經》說:色就是空,空就是色。告訴你一切東西就是色,都是空的。沒有,是吧,沒有,你追逐幹什麼?不要追逐啦。放舍吧。這心不就空了嗎?所以道理懂了,心就空了。道理不懂,心不肯空,嗯,這板凳有,怎麼說沒有呢?怎麼說沒有呢,它本體沒有,板凳這個東西沒有,這個木頭釘起來的,木頭也沒有,大樹鋸下來的,大樹也沒有,種子種起來的。推過去都沒有,都沒有。一切沒有啊,你著什麼相呢,所以叫我們認識真理,佛經是叫我們認識真理。認識真理呀,心就空了,你念起佛來就上路了。哦,我明白了,思想都是假的不可得。啊,我只念阿彌陀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叫我不要動心、不要動心、不要動心。啊,你這主人公趕快清醒,清醒清醒。你自己醒,清醒、清醒、清醒,不要著相。你這樣唸佛,行啊,你不著相。哦,都是假的,不著相。好,那麼你一切就隨緣啦。隨緣什麼意思呀?就是,就是你有這個板凳,有板凳就坐坐,沒有就不要,叫隨緣。哎,緣從何來?緣哪裡來的?緣是造業來的,叫業感緣起,就是前世造的業,感得現在的緣。前世做人做得好,善事做得多,現在就感得很多的善緣,哦,事業就很順當,哎,一切都很順利,符合你的心願,哎,真好。前世壞事做得多,逆緣大,處處碰到都不如意,哈哈,哎呀,一切事情都是,哎呀,坎坎坷坷的,不成功。啊,這個緣就是從前的業,造的業感得。所以說我們知道這個事情之後,不要勉強啊。我沒有這個善緣,我就不要啦,我有這個善緣,我這個事情就成功,沒有善緣就算了。放下,橫豎都是假的,是吧,有這個善緣也是假的,我也不去追求,是吧,那我鈔票少一點就少一點,過日子就儉省一點,啊,不要向人家攀比,向人家比呀,哎,他怎麼有,我怎麼沒有呀,我也要有啊,那就不行啦。他有他的善緣啦,是吧。問:假如人家都是這樣呢?答:都這樣就錯誤了。都這樣就錯誤了,就是不學佛,學佛要明白這個道理呀,對吧,學佛你知道這個道理,噢――明白這個道理了,我不執著,不要,一切放下,放下就成佛了,更好啦你曉得成佛是大富貴呀,你沒有成佛是苦啊,成佛了,是一樣不缺。哎,你看佛,缺什麼東西呀?大家都來供養他,真的呀,佛是法王啊,不得了啊。皇帝就是已經不得了,皇帝是個小帝嘛,一個,這個地球上一個小角里的一個東西。佛是大法王啊,整個大千世界都是他的,不是像我們這個地球上的國王啊,這個地球上,一百幾十個國家,整個地球,這個小球啊,一百幾十個國家,你做一個小國的國王,有什麼了不起呀?佛是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什麼叫三千大千世界?象我們這樣的地球、日月、金星、火星、木星,這些球並在一塊,這一個世界,一千個叫小千世界,一千個這樣的世界叫小千世界。你看看,哎,一千個小千世界合起來,是一個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是大千世界,三千大千世界,這麼大的世界是佛土。你看看,你國王好比吧。噢,那你成佛了不是更好了嗎。是吧,所以不要和人家攀比,這個世界上的東西是假相,而成佛是真的,成佛啦,永生永世不失掉了。你做國王啊,死了之後,就沒有了。哪裡去了?你在世上做了很多壞事,還要下地獄受報,哎。做法王啊,成佛了,他永遠不壞了永遠不沉淪。所以我們趕快放啊,成佛,這是了不起呀。啊,你們不要執著向人家比呀,我也要要,不要要,放。你要就是凡夫。問:我不幹還不行呀。答:不幹不行啊,為什麼不行啊?問:還有孩子啊,還有老的。答:哎喲,這孩子嘛,你要隨緣啊,孩子要隨緣。問:一家人喫,一家人花,你還得要穿。答:哎,對呀,你要隨緣啊。問:還得幹?答:幹活是要幹啊。就是不要攀比,不要求啊,求不到啊,你有這個緣,才能成功吧。你沒有這個緣,你不能成功。所以,叫你不要強求啊。哎,不是說叫你不要幹活啊。我們也幹活,是吧?哎,我也幹活的,就是現在年紀大了,退休了。問:這樣子啊?答:是吧,也是幹活的,不是不幹活,幹活隨緣幹啊。你們懂這個道理嗎?唔,懂這個道理念佛,就上路了。啊,天天在那裡阿彌陀佛……,把我自己的主人公喊醒,我自己的佛性,自己的佛性喊醒,不要著相,不要要。問:那師父您給講一下心中心的法門吧。答:哈哈哈,講心中心法門,哦,你們要修心中心法門啊?問:您給講一講吧,給開示開示。答:喔,你們那裡是吧?問:******答:那是不究竟的,哎,沒有用處。哦,濟南的天主教人倒少,沒有怎麼聽說。問:*******答:哦,你們那裡特多,濟南的很少。問:看了一點。答:阿,看了一點。問:也是結手印是吧?答:哎,結手印,打坐。問:蒙上一層黃布,對吧?答:哎,對。問:看了,電腦上看了一點。答:哎,阿彌陀佛,你們能打坐嗎?問:可以,在家都打坐,坐個把小時。答:個把小時啊,哎呀,這個心中心法,跟唸佛法門一樣的。問:他們說這個修得快一點。答:它就是要結手印,唸咒。唸佛,它不念咒,唸佛的名字。唸佛是念佛的名字,是吧?不同就不同一個名字,一個咒,坐還要比唸佛號喫苦呢。唸佛號可以自由啊,想長就長一點,短就短一點,是吧?而這個法不行,它規定兩小時就是兩小時。問:必須兩小時?答:哎,不能少,少了不算。問:也知道這個事。答:知道這個事啊?問:******答:哎,本來就有。你有佛性時,它就有無明,因為人人都有這個知覺性,叫覺、明、空、昧知覺,知覺就是我們的佛性,它有知覺,它是大能量,是吧,但是它覺明,這個明,這個明就很壞。明就是我明明有知覺,認這個知覺。我有知覺,嗯,認這個知覺。認這個知覺,這個明就是無明,所以無明就有。你有知覺,所以認這個知覺,那麼這是無明。怎麼起的?就這樣子起的。所以我們現在,假如,打開來見到本性,明心見性了,不能住在性上,噢,我認識本性了,不要住性,這個性也不能住。纔有所住,便成窠臼,是吧。所以這個《圓覺經》說得很清爽:居一切時不起妄念。這是第一句。第二句:於諸妄心亦不息滅。因為妄心,就是本性,沒有本性,哪裡有妄心啊?所以說有水就有波浪,沒有水哪裡有波浪啊?你把這個妄心息掉,把波浪去掉,水也沒有啦。於諸妄心亦不息滅。那個第三句就是:住妄想境不加了知。就是不要了知我這佛性了。時時說,這是我的本性,這是我的本性,這是本性,住本性了。所以我們明白這個性之後啊,不要執著,連性也不可得。所以我們住妄想境,不加了知。不要緊緊記得,這是我的本性、這是我的本性。第四句就是:於不了知不辨真實。既然是,不要執著是我的本性,還講什麼真和假呢?就不辨真實,真就是假,假就是真,啊,就不辨真實,不要住在本性上。所以我們明心見性之後,性也不好住。那麼就是我們開始的時候,就不知道,就住這個境。這是覺悟,覺悟嘛,應該有所覺。我明明有這個覺悟,也有知覺,所以覺上生明者,明就是無明。明從何來?就從這裡來的。從現在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是真正明白,是見性了,就不起這個見,不起這個見就不住這個性,就沒事啦。所以有人要問,現在我開悟見性啦,是不是慢慢地又會起無明啊,我又變成眾生啦,又起無明啊?那就不會了,現在是無明,你沒有明白過,一開始就著相,我有知覺啊,有知覺啊,認這個知覺啊,無明來了,啊,就是沒有知,沒有開悟過。不知道,糊裡糊塗,所以著相。開始時,無始以來就是著相,所以現在我們要把這個著相的習氣鍛煉光。哎,不是一天、兩天喔真不是一天兩天啊。所以,開悟的人,就是明心見性啊,開悟的人,習氣重,也不是這一生能了。習氣重的人要七昇天上七返人間,七次生死,才能把分段生死了光。就是我們的著相習氣太濃厚了,哎,不是這一生一世的事情。看個人啦,習氣深淺,習氣深,如此啊。不是每個人都是七次生死,不是的,習氣重如此。習氣淡了、薄了,就不要七次,三次就行了。再淡呢,再薄了,一次也可以。再淡呢,這一世就了。所以說,《楞嚴經》裏分次序了,根基最好的人,是乘悟並銷,理屬頓悟。理體,理是理體,就是本性,它沒有東西,是個理。頓悟了之後,乘悟並銷,就乘開悟這一剎那把所有的習障,啪,都消光,乘悟並銷,都消光。看個人喔,不是我們現在凡夫能做到的。都要大菩薩再來,乘悟並銷。所以《楞嚴經》說兩種,這是一種。下面一種就是:事則漸除,因次第進。在事上啊,一下子透不過去啊,透不光啊,要漸漸地除因次第了。所以我們,明心見性開悟了之後有次第了。剛剛開悟是初地菩薩,比如讀大學,大學讀書一年級,還有二地、三地、四地、五地、六地……十地,是吧,看你透得過透不過。怎麼透?在事上鍛煉。所以理悟事修,悟了道理之後,在事上來修。從前的祖師,也是好好地用功啊,一悟就透過,我看很少很少。就是六祖大師,(根性)這麼好吧,還要十五年之久。十五年,在獵人隊伍打磨,打獵隊伍當中,隱藏十五年之久。也不是一下子,悟了就消光了。其他那些祖師,都是幾十年幾十年。趙州老和尚最明顯,趙州八十猶行腳,是吧,只為心中未悄然啊。心中未悄然,悄,是靜悄悄啊,還沒有太平啊,還有東西呀還不太平啊。乃至遍參無一事,方知虛費草鞋錢。遍參,到後頭,阿,真正光凈了。他說四十年不雜用心,趙州老和尚自己說的,老僧四十年不雜用心,不錯的阿,四十年,他這一生就了啦。很難得呀,是吧,沒有七生天上,七返人間啊,沒有。沒有阿,是吧,但是也四十年啊。問:上師,請問二祖神光是不是,就是到七八十以後還到勾欄***答:那是他看自己,鍛煉鍛煉看自己呀,心動不心動啊,考驗考驗自己呀。考驗看,驗證驗證理上如此,事上是不是透得過,試試看嘛,是吧。哎,其實,有道無道自己知道,啊,我們平時都碰得到,啊,我們平時在這個花花世界上,碰不到啊?用不著到勾欄,你碰到那些女人,你看你都動心嗎?哎喲,多漂亮啊。你心就動了,哈哈……問:請問上師,先有心,還是先有境?請您講講看。答:哎喲,境就是心,心就是境,什麼先有後有啊?哎,境因心有,心因境生,什麼先有後有啊?哈哈……,你沒有心,哪裡有境啊,境因心有,因心纔有境。心,心因境生,還先有後有還是先有雞,還先有蛋啊,搞不清爽了,哈哈……哎,心就是境,境就是心,所以佛教就講得圓滿。心不自心,因境故心,境不自境,因心故境境本來沒有,因為有心纔有境啊,你沒有心生,分別它,鑒賞它,什麼境不境啊,是吧?境不是自己說,我這兒好風景啊,好境界呀。是你的心分別的,是吧?所以說唯心、唯物都錯誤。哎,唯心是半邊,唯物也是半邊。物就是境,物境啊,所以都錯誤。所以心就是境,境就是心啊,所以哲學家研究不出來,就是這個道理,都錯誤。只有佛,五眼俱全,智慧通達,知道這宇宙人生的由來,哲學研究不出來,沒辦法研究出來,總在這上面問,先有後有,你去討論好了,哈哈,不行啊。你看佛說無始,你看就解決問題了。所以佛的智慧大,能解決這些問題問:師父,剛才那唯心、唯物呀,我們佛法講三界唯心,就是說萬法唯識嗎。我們佛教說的唯心,跟西方機械主義唯心不一樣吧?答:啊,不是這個,他那個心是思想。思想,在佛教裏說這個心思想,也是客觀的東西,不相干。我們說這個唯心,不是有個東西,我們說「唯」的這個心,是我們的佛性,就是真如妙心。真如妙心是個理體沒有東西,啊,心什麼東西啊?沒有東西,就是一切都空的真理。在中觀論講說是緣起性空的真理,是真如妙心。真如妙心,不是一個東西,是個真理,是抽象的名詞,心是真理。所以,唯識宗,就是法相宗,唯識宗,法相宗,二空真理,就是真如妙心,就是人空法空,兩種空,二空真理就是真如妙心,不是有個東西。所以說我們明心,你就要明白這個真理,是空不可得,這個心沒有。你看,三界唯心,這個心沒有。沒有,不是有個東西。所以見性,性是可以見,性是性能。性能,應物現形,起諸妙用所以由現形之故,顯現一切相,所以就是影子,影子,相就是影子,性就是個大能量。所以現在的山河大地、日月星辰、男女老少、飲食起居、草木叢林等等,等等這些相,宇宙萬有諸相都是性能所顯現、創造、變化的。所以見相就是見性,因為這些相就是性,沒有性就沒有這些相。所以性就是相,相就是性,境就是心,心就是境,你分別什麼?因為從前沒有山河大地,是覺、明、空、昧,空啊,沒有,哪裡有這個地球、太陽、月亮,什麼都沒有,就是我們大家共同的佛性,共有的,這麼一大團的佛性,就是大家亂動啊,是吧,因為是認著自己有佛性嘛有個知覺嘛,有知覺沒有所覺的東西嘛,亂動,亂動生風。這是《楞嚴經》說的,世界的緣起宇宙的緣起。亂動嘛,動就生風,大風輪起,和我們佛性的地大相磨擦,生火,它沒東西,本來是清靜四大,沒有東西,就因為它亂動嘛,好,風輪起,火性起,好了,清靜四大變成污濁四大,現相了。它這麼樣慢慢動起來的這個宇宙,這個宇宙就是我們動出來的,假若不動就沒有。就像房子,房子也本來也沒有,我動啊,要造房子,腦筋動了,動了,是吧,動了嘛,要想做什麼房子,要想了,想形象了,是吧,動了,要把這個房子畫圖樣畫出來,哎,形象來了再根據形象把房子造起來,不就動出來的嗎?都動啊、動啊,動出來的,全都是動。所以,認得這個緣起就好,一切都是沒有東西。問:上師,你說那個時代,混沌沒有開始的時候,就有佛性,是吧?答:對。佛性是天生的,不是什麼合起來的,所以佛性天真事。天真,本來有的,所以它不生不滅的,它亙古長存的。所以我們人不死,壞就壞我們這個軀殼,這個佛性還是在,它輪迴,是吧,所以六道輪迴。善有善道,惡有惡道,輪迴不息。不死,所以我們現在不要怕死,它不死,嗯,它搬個家。問:現在佛性一定要回到那個混沌的那個時候?答:嗯,但是,我們現在都在亂動啊,是吧,你沒有停的時候啊,哎,它能夠回到那個本來不動的地方倒好了。不行的,你不做功夫啊,還是亂動,就還是六道里轉來轉去。哎,你要能夠化成空,要鍛煉你不住相纔行,是吧,你時時刻刻還是住相啊,亂動啊,六道你不去,你做不到,還是去。回複本來,還它的空,就要有相當的功夫做到,是吧。但是,要是空在那裡不動死在那裡不動,那就是羅漢果,也不對。還要知道,要起妙用,要能現相起用,就真正解決問題。化成空,死在那裡不動,羅漢果,他是安住在三界之外的凈土,不動。那不是死在那裡,不動還是死在那裡嘛,不動就死在那裡了。我能動,你看,能動又不住相,那是成佛,就是妙有,是吧。又不是不能動,要能動,能動而不住相,所以現在我們就鍛煉起來,做工作,做工作當中,動啊,這個事那個事都能做,不住相。就現在鍛煉起來呀,才對呀。你說你能夠恢復你本來不動的地步,做不到。你在動,你思想在那動,它能夠不動嗎?是吧。你坐下來你就曉得,哎喲,這個念頭,哦、哦,還是動啊,還是動,你還說不動啊,對吧,你做不到,所以六道輪迴免不了。問:上師,您說,您剛才講這個相就是心,心就是相,那麼心即佛,佛即心是相互之間有矛盾嗎?答:啊,有什麼矛盾啊?沒有矛盾,矛盾是你自己不知,不知道。執著了叫矛盾,你明白了沒有矛盾,它一點也沒有矛盾。問:上師最近前一段時間吧,美國有個科學家發現什麼宇宙是一個熵,他命名為熵,火字旁一個商,這個能量,會無限的膨脹,也可以縮小。答:那就是我們的佛性囉,哎,無限地膨脹,虛空多少大,我就多少大。也能縮小,叫收之退藏於密,一毛頭都沒有。放之則彌六合,對吧,哎,就是我的佛性嘍,對了吧。放之則彌六合虛空有多少大,我的佛性就是多少大。所以,純陽祖師見黃龍祖師就說,我要一粒粟中藏世界怎麼藏?一粒粟指一粒米啊,我要把大千世界藏到這粒米里,怎麼藏?這就是我們的佛性啊。問:上師,一切皆空,空歸何處啊?答:什麼?空歸何處啊?哦,空,空遍一切處嘛,這還是對嘛。空無處不在,哪個地方沒空啊哈哈,房子裏,房子裏也有空,對吧,用的自來火盒,盒子裏也是空,空遍一切處。所以我們的佛性,就像空一樣地,遍一切處,無處不在。佛性像空一樣地,無處不在。問:其大無外,其小無內。答:哎,空遍一切處,阿彌陀佛,哈哈……問:上師,我想問一個問題,上師說要除掉這個習氣啊,有時很多的習氣我們自己沒有發覺,怎麼去知道發覺?答:你時時好發覺,你粘境了,這就是習氣,你動心了,就是習氣。你時時好發覺,是吧,哎這個事情行行,嗯,動心了,這就是習氣。問:不管好的、壞的?答:當然了,好的、壞的都是的,你不要當作好的,好的就不是習氣啦,還是的。因為它根本沒有好壞,是吧,你這裡自個生的分別心的好壞。問:但是,你有時候你要做事,你還要分別好壞啊。答:哎,你弄錯了,善於分別,於第一義諦而不動搖。第一義諦就是,沒有好壞,知道好壞,而不動搖,是吧。所以叫做,現量而比量,比量而現量。比量就是分別好壞,現量是沒有好壞哎,是吧。那麼我們的心,根本是不動不搖、不來不去、不善不惡,但是能知道好壞,而不動不搖。問:師父,現量是不動搖?答:現量,就是,哎,不動搖。這男就是男,女就是女,它也不分別男、女,它就不分男女。他也不說這個男好看,這個女丑陋,他沒有(分別)。現量是照相機,照相,啪,照下個影子人在那分別,男啊、女啊、美啊、醜啊,比量,所以比量而現量。知道好壞,心不動搖,於第一義諦而不動搖。你看,佛經說好了,善於分別,不是不做分別,善於分別,但是要不動搖。我們人就是壞在動搖啊,好看啊,就追逐上去了,啊,哎,所以這個人的這個習氣就是,這個習氣時時動啊,時時不覺。你當作是沒習氣了,就是你覺悟太遲啊。我們說,不怕念起,只怕覺遲,哎,你時時在覺就好,所以佛就是覺,你時時在覺,它不動搖。我們壞就壞在它時時動搖。問:比如說,我們買一束花,這個花好看,這個不好看,這也是習氣?答:當然是習氣啦,不是習氣是什麼?哈哈……,啊,是習氣呀,對吧,有什麼好看不好看?對吧,這個花啊,都是不久長的。這個辟支佛,在沒有佛出世的時候,他看見花開花落,他就悟道了。而羅漢不行,羅漢根鈍,羅漢修的是苦、集、滅、道,他受了苦之後,他才追究,這苦從何來呀?噢,這苦是著相來的呀,是吧,我假如不著相啊,我就不會受這苦了嘛。問:師父,那個習氣起來的時候怎麼安住呢?答:安住,要認識啊,本體也是空啊,是吧,哎,沒有,假相。緣起性空嘛,所以這個緣起性空,你懂了,才能見性。東西都沒有,因緣合成,是吧。因緣合成,是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沒有的,沒有,你還分別什麼?問:上師,我還是不明白,我不能到百貨公司去買一雙女人的鞋自己穿回來,我總是要分別這雙鞋子是我穿還是女人穿啦。答:哎呀,你又不是木頭,哪能會不知道呢?你要善於分別嘛,你又弄錯啦,你到現在,還是沒明白。你一點都不分別呀,木頭啊?哎,我們不是不分別啊,要善於分別,要知道好醜,而不執著。你變得糊塗了,啊,你這是學佛,學什麼東西呢?是吧,不對了,不對了,不對了。啊,你沒有理解這個意思,啊,這是善於分別啊,不是不分別啊。還要知道,噢,你人好,我不知道,這惡人我也不知道啊,知道啊。問:****不行。答:啊,哎喲,知道了怎麼不行呢?知道了,我們遇見惡人,不厭棄你,我教育你,幫助你,不行嗎?你這樣不好嗎?你做壞事呀,要受苦的,是吧,不好啊,你做壞事,想搶人家的搶不到啊,結果還是你受苦啊,受刑法呀,勸解,不好嗎?不是說惡人我不睬你,嗯,這個是不好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