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大意是指精心策劃地應對某種情況的方式方法,還曾入選《咬文嚼字》雜誌社發佈的“2016年十大流行語”。其實早在戰國時期,套路就已經被應用了。

  一說起孟子,我們不禁會肅然起敬,那可是儒家僅次於“萬聖師表”孔子的人物啊!更在元朝被追封爲“亞聖”。其實,除了霸氣側漏的一面,孟子還是“套路界”的泰山北斗,他那清奇的腦迴路不知道套路過多少王公大臣、君侯將相。

  其中,戰國時期齊國最呆萌的君主齊宣王,不僅是被孟子套路最多的君王之一,還是《孟子》中當之無愧的搞笑擔當。

  套路一:十萬個怎麼辦

  一次,孟子想讓齊宣王深刻地認識一下自己的不足和齊國的現狀,而他又覺得,直說遠不如套路來的入木三分。於是,孟子便問齊宣王:“如果您有一個臣子,他將妻兒託付給了他的朋友,自己去楚國玩了。但等他回來的時候,他的妻兒卻在挨餓受凍。對於這樣的朋友,怎麼辦?”

  齊宣王義憤填膺地說:“絕交。”入套了,孟子又問:“如果您的司法官不能很好地管理他的下屬,怎麼辦?”齊宣王又義憤填膺地說:“撤職。”

  該收網了,孟子淡然一笑,拋出了最後一個問題,“如果一個君王沒有治理好他的國家,又怎麼辦?”齊宣王一聽,原來他在這等着我呢?只好尷尬地“顧左右而言他”。

  套路二:裝病大比拼

  一天,孟子準備去朝見齊宣王,正趕上齊宣王派人來傳話:“我本應該來看您的,但是忽然病了,不能吹風。明早我會去上朝,不知您能否前來,好讓我見您一面?”

  其實,作爲一國之君,齊宣王已經算是夠客氣的了。但是傲嬌的孟子還不滿意,他的原則是,我去找你可以,你讓我去就不行。於是,孟子便對那人說:“不幸得很,我也病了,不能去上朝。”

  孟子覺得這樣還不夠,必須得讓齊宣王知道他是裝病的。於是第二天,他就大搖大擺地去東郭大夫家裏弔喪。

  他的子弟公孫醜有些擔心,“這樣會不會太明顯了?”孟子欲擒故縱的理由很充分,“昨天生病,今天好了,去弔喪有什麼問題?”果然,孟子剛走,齊王就派人帶着大夫主動來看望他了。

  然而,孟子是說一千道一萬,齊宣王是左耳進右耳出。毋庸置疑,齊宣王是尊敬孟子的,卻他不能聽孟子的。並不是孟子的套路不夠深,而是那個時代太殘忍。

  有種說法認爲,套路這個詞偏中性,但在具體的語境下略有貶義。確實不能一以貫之,有些詞呢,還要看我們怎麼用、用在哪,用在好的地方,壞詞也能變好;用在壞的地方,好詞也能變壞。

  套路不過是一種說話做事的方式方法,它可以啓發我們,在真心實意的基礎上靈活運用表達方式,不僅可以讓我們平淡的話語變得幽默、易於接受,甚至還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