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師,從來沒有人這樣對我說過】

「你看起來表情有點微妙,願意說說怎麼了嗎?」

我看著眼前這位大概30-40歲的女性,

一雙眼睛微微睜大,好像想說些什麼,卻又沒有說出來,

內心不由得也開始微微不安起來,

然而下一秒後,她嘆了口氣:

「我只是在想,怎麼從來都沒有人這樣對我說呢?

即使看過幾個精神科醫生,找過不少靈性療癒師,

從來沒有人告訴過我,我這樣其實沒有什麼問題,

我只是很渴望被愛,卻又不知道該怎麼去愛而已。」

(延伸閱讀:謝謝你,給了我邁出腳步的勇氣

20171221110349_4.jpg

這是小鈴在進行第二次催眠時,對我說過的話,

在那之前,他被診斷有重度憂鬱症,持續喫過五年的藥,

後來無法忍受服藥的副作用,轉為追尋「另類療法」,

但在天使、大地母親、光與愛的語言中,仍然找不到歸屬感,

甚至有的療癒師還說要「淨化她心中的黑暗、釋放累世糾纏的業力」,

讓她更覺得自己「生病了」,

然而在我眼中,她單純是個幼年沒有得到父母適當對待,

輾轉流落幾個不同收養家庭,又在前一次婚姻中飽受折磨,

於是失去再次相信親密關係的能力的人,

然而最痛苦的可能是,在這一連串的遭遇中,

小鈴連自己也不敢相信了。

 

 

【深入痛苦的底層,可能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大概從兩年前開始,來到我身邊的當事人,她們談論的主題開始有了變化,

似乎每隔一段時間,會來接受我諮商或催眠服務的夥伴,

都有個共通的特性,就是她們都深深受到生命中的苦難所折磨:

從幼時遭受父母遺棄、曾經在親密關係中深深受傷,

到重度憂鬱症、焦慮症、強迫症患者,

再到對生命感到絕望、覺得失去繼續努力生活的動力,

或是持續被困在某些生命創傷經驗中,三不五時就覺得自己彷彿再次經歷這些事情,

這兩年來,會來預約服務的夥伴,我觀察到都帶著沈重的生命功課。

 

 

每當我專心聽著她們說話時,經常都會有種錯覺:

「這段話聽起來感覺好熟悉,跟我過去某段生命經驗好像!」

又甚至是會感覺到,在這會談室裡,

雖然我是心理師(催眠師),眼前坐著當事人,

但有時候他所說出來的話,正是當年我曾經有過的心情!

這些心情不單單只是「絕望」、「憂鬱」而已,

底下複雜的心情往往像是地底下的樹根一樣,盤疊交錯、糾結難分,

在絕望下可能有憤怒,憤怒背後又有失落,失落旁邊有不安,

而在不安底下可能藏著深深的自我懷疑與厭惡.....

當我試著把這些心情慢慢一層一層回應給當事人時,

我可以看見她們臉上的表情從恍惚、冷漠、無奈,

開始有了些「活生生」的轉變,變得更有活力、更有光彩、更有力量!
 

 

【先看懂自己的生命,纔有能力懂得另一個生命】

記得從大學開始,就陸續會有朋友說:

「義平,我覺得你看人的方式很特別,

你剛剛對我的描述,很少有人這樣說耶,

我也很少跟別人提起自己心中的這些想法,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年輕的我傻楞楞的,很難真的回應朋友的好奇,

這幾年來在服務越來越多承受生命重大苦難的當事人後,

才逐漸看見,或許因為我很願意深入自己的生命底層,

設法運用各種學過的知識與方法,接住自己、涵容自己,

於是當有一些人對我訴說不被社會主流價值接受的經驗時,

我往往只是深深的看著他,專心的聽她說話,設法進入這個人的世界,

好好去感受這些事情帶給這個人的影響。

(延伸閱讀:你是嗎?直面自己、毫不退卻的負傷治療師

 

前陣子我的老師纔打趣的說,我是「苦難型」的催眠師,

專門陪伴那些在生命底層受苦的人們,

我也發現自己確實特別擅長支持那些失去生命意義感的人們,

在一次又一次的諮商晤談或催眠中,逐漸拿回生命的主導權與力量,

雖然不是每個夥伴,我都有緣份一路陪伴到最後,

但大多數時候,當我送走她們時,無論她們是否願意相信,

我都可以感受到她們的生命,已經比當初來得時候有很大的改變!

 

 

然而能夠培養出這樣的能力,我仍然認為跟自己長達三四年的自我敘說論文,

以及那些曾經一次又一次跌落在黑暗、挫敗與痛苦的經驗有關,

我很常提到異位性皮膚炎帶來的影響,因為我深深看見即使這一兩年皮膚越來越好,

當我很有壓力或是覺得挫折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掉回「我很糟糕」的負面思考裡,

因為在高中這個最注重外表的年紀裡,我的臉跟身體糟糕到連自己都不敢照鏡子!

然而透過書寫論文、持續接受諮商、不斷透過文字與自己對話,

現在我慢慢可以欣賞自己這部分的「缺陷」,

在親密關係與人際交友上所遭遇的一連串挫折,

曾經讓我覺得自己是個「除了讀書之外,什麼都不會」的人,

然而當我慢慢接受自己耿直、過於直線條的個性,

也懂得包容自己求好心切所延伸出來的競爭意識與比較心態,

這些過去曾經是「缺點」或「古怪」的特質,反而成為我在專業工作上的養分,

當我越來越能包容自己身上的各種特色時,也就越能去欣賞他人生命中的特色。

 

 

【開始將自己身上的泥沙,提煉成美麗的珍珠】

在大學時有個心理師曾經說過一個故事,我很喜歡這個隱喻故事:

如果我們生命中受過的傷,就像是大海中層曾的污泥跟沙子,

那我們何不學習成為一個蚌,除了有能力生出厚厚的殼保護自己之外,

在這個安全的小空間裡,學習將自己身上的泥沙,轉化成動人的珍珠呢?

回憶起過去的生命經驗,我現在之所以能有滿滿一條珍珠項鍊,是因為做了三件事:

1.絕不放棄自己

我自己走過漫長十多年的人生黑暗期,有時候真心覺得,

比起活著,直接去死的難度其實更高的,

因為扣除一時衝動的自殺跟自我放棄,

生命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很小卻也很美好的事情,

讓我忍不住對生命還是有一些期盼跟留戀,

即使是高中被霸凌的那三年,那些連師長也束手無策的日子,

我還是可以感覺到,有些時候,有些老師選擇默默用眼神關心我,

光是這樣,我就覺得自己可以繼續撐下去。

 

 

2.找到真正懂自己的朋友

雖然在生活中大多數的時候,我們身邊的朋友可能都不怎麼瞭解自己,

當我們提起勇氣去訴苦、尋求安慰時,往往被數落、嘲弄得滿頭包,

甚至可能還要反過來聽對方說教或吐苦水,

但當我們身邊其實也總有那麼一兩個朋友,

平常不太起眼,甚至也許不大健談,卻很懂得我們內心的感受與想法,

當我們真的覺得挫折了,尋求這樣的朋友支持與安慰是很重要的,

這些人所說的話,纔是最需要放在心底的,

因為這些懂得我們的朋友所給出的回饋,將會成為陪伴自己走過低潮的資源。

 

 

3.尋求專業人員協助

雖然我這幾年花了許多時間接觸催眠、NLP、排列等技術,

然而我仍能深深認同諮商帶來的改變,而沒有直接轉往靈性療法,

很重要的因素在於我前後接受過五年的心理諮商,

因此我知道要找到一個適合的心理師很不容易,

但在心理師的陪伴下,這種「人與人之間細膩的相處與陪伴」,

仍然是講求快速跟「效率」的靈性療癒所無法取代的,

甚至這些改變所帶來的影響力,是更為細膩而深遠的。

 

 

許多來找我的當事人,包括早年的自己,

往往會受苦於不知道身邊的朋友中,誰纔是真正懂自己的?

我的某些心情跟想法,該跟誰說纔不會被「出賣」或「駁回」?

這些疑問都是透過我在漫長的諮商中,逐漸長出相信自己的能力,

進而培養出對人的信任感與觀察力,以及接納「找錯人」的挫敗感後,

一步一步突破與成長的。

(延伸閱讀:催眠可以讓憂鬱症變好嗎?心理師想對你說的三件事

 

人在痛苦的時候,往往會期待能找到特效藥,

讓自己能重新感覺到喜悅跟平靜,

對於已經經歷過漫長痛苦的人來説,更是渴望能儘快脫離苦海,

卻也因為一再嘗試後的挫敗,很難鼓起勇氣展開下一次嘗試,

然而,生命經驗教會我一件事,那就是唯有不斷做出新的嘗試,

纔有可能真的帶來生命中不同的可能性!

同時,當我們越來越有能力接納自己身上各種「怪異」,

或是不被主流社會所接納的經驗時,

我們也就越來越能懂得旁人的辛苦,

我們的心,也就能與其他人的心,建立起深刻而親密的連結。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2年內已服務超過100位夥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4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文中案例皆經過變造與增加虛擬細節,僅為了幫助夥伴瞭解催眠過程,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