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One Thing: The Surprisingly Simple Truth Behind Extraordinary Results,中文书名为聚焦第一张骨牌:卓越背后的超简单原则,作者是Gary Keller和Jay Papasan。

本书架构非常流畅,推荐给想要增进生产力的人;这边的生产力指的并非让你变成可以做很多事,而是让你可以完成远大的梦想或是达到卓越的成效。

The One Thing.jpg

几个基础观念

书中是谈到几个人们常听到的谬论,我直接以正面的观念整理出来: 

1. 另类80/20法则思考: 既然我们知道百分之八十的产出来自于百分之二十努力,那应该要把我们的一切资源如时间、精力等都投注在那最重要的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要聚焦,以放大我的产出

"最具生产力的人,也就是得到不同凡响成果的人,是以一件事为中心,设计它们每天怎么过。"

2. 意志力跟自律性是稀缺资源,很难有人随时刻意维持纪律或者是坚强的意志力,必须要养成习惯。一开始当然还是要靠每个人内心的强烈动机以及自我规范与纪律,养成固定的模式,也就是习惯。一旦习惯养成后,人便会朝一个惯性进行前进,届时所需要的自制力就会下降许多。一般认为新习惯最少要二十一天来培养,但书中提到最好给他够长的时间(平均66天)让习惯稳固建立起来。

(既然意志力是一种稀缺资源,那么要贯彻本书的理念,更应该要找出最重要的一个习惯去刻意培养起来。)

3. Work-life Balance: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一直是现在的热门话题,究竟成功人士能否有著这样的平衡呢? 我个人认为是要看其定义。书中认为要追求Work-life Balance不是疯狂加班或者是准时下班的区别。而是你是否能将你高产出的时间给最重要的一件事,某种程度上,我认为这是一种减法,但最后的成果可能更为卓越。

最重要的一件事

两个部分: 大格局(Dream Big)、小焦点( First "domino")

大格局: 探讨最终目标,这里还是回到目标设定,弄清楚什么是你真正的梦想,然后,把它想得很大。

小焦点: 书名的由来,第一张骨牌,要件就是做了这件事之后,可以通往你最终的目标,或者是让其他事不用做了或是更顺利,让这张骨牌一路推倒最后面最高的那张骨牌,也就是终极目标。

怎么思考我的第一张骨牌? 从我的最终目标开始推导,我的长程目标,我的短程目标,我的今年目标,我的本季目标,我的今天的那一件事

最终目标的概念: Stephen Covey 在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e 中的第二个习惯 Begin with the end in mind,以及孙正义的三百年愿景都是例子。

实际的应用

选择你想要经营的领域,并说出那一件事。可以想想在工作、家庭、朋友、社区、休闲、兴趣、梦想等各个领域中,你要经营那些,而其中最重要的第一件事又是什么。

计划是必要的。这不是那种巨细靡遗的Outlook行事历看写出周行程,看完本书后,我倒觉得这是一个简化的过程,难怪Warren Buffett很享受它空白的行事历,你需要预约自己的时间,给家人朋友的时间,给最重要的一件事的时间,才有可能去达成最重要的事。

三个执著: 

1. 大师之路: 永远保持初学者心态,如同Jeff Bezos想要Amazon的全体永远保持公司是Day 1的心情

2. 从 Entrepreneurial 到 Purposeful, don't be reactive 

3. 完全负起责任的循环,白话来说,就是自己的主人,对自己的人生完全负责

四个小偷: 正面来看就是要做到这些

1. 开始说不: 除了当下最重要的事及能帮助到长远目标的事情,尽可能礼貌拒绝

2. 接受混乱: 混乱的产生是当你开始聚焦一件事时不可避免的,要能忍耐并保持专注在"The one thing"上面

3. 管理身体健康: 休息是非常重要的

4. 掌控周遭的人与环境

 

结论: 简化的美学,聚焦最重要的点,倍数型的放大,最佳的成果。

-

Ken 

Oct. 2017/Taipei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