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

剛剛與學弟討論,學弟表示,技術進步會讓管理扁平化,排除中間層賺差價。這樣上頭的指示能直接下給基層。他舉了個例子,就是滴滴。

這是個好例子。然而,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體系的複雜性。

三個人組隊,可以隨機應變,遇事商量。誰是牛人誰是草包一目瞭然。可是人數一旦多起來,就麻煩了。人數多起來,我們就只能設置一些簡單而通行的規則,讓大家照此辦事,否則就亂了。

例如,滴滴雖然扁平化管理,但滴滴的CEO不可能清楚每個司機在幹啥。就算藉助後臺程序,後臺程序也不過是重複了一系列簡單地操作和原則。這個規則,包括一整套固定的接客收錢手續,包括了不得拒載等等。然後考覈標準也是一視同仁的。

一旦大範圍破壞了這些規則,會如何呢?那就是體系的解體。

也就是說,複雜系統的管理,只能在簡單可行的規則範圍內纔能有序。雖然可以偶有例外,但絕不能泛濫。而皇帝「為所欲為」,本質上就是增加規則的複雜度,給規則增加更多的例外。

知乎裏黑成翔的常公微操,道理也一樣。常公固然由於技術進步可以直接給士兵下達指令了,乃至還能空投手令,然而他一微操就失敗。不是因為他的命令不被貫徹,而是因為他的命令破壞了規則的簡單可行性。

所以皇帝必須在根本上依照規則辦事,如果皇帝想修改規則,他也得緩慢推進,以盡量維持系統穩定運行不致崩潰。崩潰了,皇帝也沒好果子喫。

所以傳達消息的機制和官僚或可免,但分工和出主意的官僚沒辦法免。這樣皇權仍然受到了制約,表面上是官僚體系的制約,實際上是複雜的人類社會系統的制約。

以下是原回答

單從技術層面就做不到。

好比現在我告訴你,皇上說了,要你繞你們家跑一百圈。你怎麼辦?

皇上遠在京城,藏在深宮,他不可能直接命令到你,因為你們幾乎不可能見面。

所以他要指揮你,必須要叫人帶話。

現在問題來了,作為接受命令的你,怎麼知道我帶的話是不是皇帝讓乾的?空口無憑吧。就算確實是皇帝讓乾的,你怎麼保證我沒記錯?

所以皇帝只能把話寫在紙上交給我,讓我代遞條子。這就是聖旨。

那接下來,誰保證這個聖旨是真的呢?你怎麼能保證我不是隨便找張紙,假冒皇帝發布命令呢?

您看聖旨上有玉璽印呢!那個是皇帝的憑證。

但我沒見過玉璽呀?我怎麼知道是不是你拿蘿蔔隨便刻的?

沒關係,我不認得皇帝,不認得玉璽,可我認得我們鄉長老是誰。我去問問他?

鄉賢也沒注意,就去問縣太爺。縣太爺也沒是見過玉璽的印是啥樣。他只能找州府的官員。可知縣和知府可能最多也只見過六部的大印。他們只好去找布政使。布政使拿出過去他的任免聖旨,對照玉璽印,嗯,真貨!

你看皇帝想叫人做個事,為了證明這真是皇上的意思,就得麻煩一堆人,只為了證明他確實下過這個命令。

布政使就不幹了,您皇上下聖旨,每次這麼來,我有時間做日常事務麼?乾脆的,以後你下旨,都通過專門的管道,由專人送過來。我雖然不一定認識皇帝的玉璽,可我認得內閣的官印,因為我跟他們打交道多。以後下旨,請讓內閣官員在後面附署作證,不要直接交到那個具體的人手裡,通過我的手轉交,一層一層下去,我順手把鑒定做了交給下面。下面的人不認識皇帝的印,但認識我的印,他們可以鑒定我的印。以此類推。免得具體的人老要跑來要我鑒定是真是假的。皇帝一想,也對,就同意了。

於是皇帝的聖旨有了專門的通道可以下達了,皇帝和你都覺得挺方便。

可時間長了,皇帝又發現不對勁了。他發現有的聖旨到了內閣,內閣不給他發出去,封駁回來了。皇上大怒。

內閣首輔說了,皇上息怒!不是我們不想發出去,是因為皇上今天的聖旨和昨天的不一樣呀,互相矛盾。我們昨天的聖旨已經發了,今天再發一個不一樣的,恐怕……

原來皇上昨天叫你每天繞著家跑一百圈,今天要你每天跑兩百圈。到底是一百圈還是兩百圈?再加上文字有歧義,可能是三百圈,一百圈加兩百,多一圈少一圈都要砍頭,我到底跑幾圈?

原來皇上太忙,他也糊塗了。

但皇帝覺得,就算我糊塗了,那也是我的命令,你們也得發!

內閣官員說,得了吧您吶!這種命令發出去,一定沒法執行。執行不下來,皇上你沒事兒,我們可都是大不敬之罪啊!這事兒我們幹不了了,我們要不就辭職,反正大不了您還是要給我們辦罪。橫豎都是罪,我也不要鍋!

皇上沒辦法,就只好再繞過內閣下命令,下到你家裡了。

可是縣太爺卻把下命令的人抓起來了。縣太爺拿出過去的公文,說皇上早已經同意,他下聖旨都要通過布政使,知府,知縣一級一級下來,這樣能做公文驗真。你直接這麼來送聖旨,我雖不敢說你是真是假。但既然皇上沒有下旨說要取消之前的辦法,所以推定你一定是假的!

所以皇帝沒轍了,他也不能辦知縣的罪。因為知縣有之前的政策文件呀。

玩笑結束。權力的運行需要具有可行性,並且需要保證指令傳達的準確性。否則,表面上權力是你的,實際上你發布了一堆不可能執行的命令,或者下面人搞不清楚是不是你發的指令,你的權力實際上受到損害了。

於是你不得不找官僚機構幫你出謀劃策,並幫你傳遞信息。這樣,實際上你已經接受了官僚機構一定程度的制約。就像你買賣房子一樣,權力是你的,中介也是不可或缺的。實際上你受到中介的制約。


皇權天授那只是普通人的「被以為」。

自秦漢時代起,國家就是一個利益妥協集合體,皇家利益、貴族資本集團官吏利益、百姓利益共同來分國家資源這份蛋糕。皇權只是其中的一份子而已,甚至有時不是勢力最強大的一份子,為了自己所屬的利益,皇權經常搞出「宦黨」來制衡龐大的官僚體系,以防止官僚體系對百姓利益的過度侵害。當官僚體系佔有龐大的資源以後,它可以隨意的認爹投降而棄民族國家於不顧,最終還裝無辜找個皇帝來背鍋。所以歷來治國就是治吏,為人民服務的理想很偉大也很難實現。歷朝歷代在面臨亡國的關頭權閥也是不肯吐出老百姓的血肉,他們知道,外來的不管是誰都還是「需要」他們去實施管理的,換個爹叫而已。你個皇帝要是想革我的命我就要「讓」社會大亂「民」不聊生,換了你這個皇帝。皇權不下縣也就源於這裡。皇帝的勵精圖治的理想還看有沒有制衡弱化官僚體系的手段,王莽是典型的道德高地,但在利益面前屁都不是,也就「被」亂臣賊子了。高祖要不是挽救了民族構建來了現有的分享體系也就被徹底的「昏君」化了,分餅的當然是亂臣賊子,「不」為人民服務的。對百姓的侵害多與少主要取決於「中間管理層」而不取決於「最高層」。當物質慾望滿足了以後的皇帝沒有哪個不是「一心為民」的,現實中的人當物質理想獲得滿足後也都是「充滿了愛心」的,皇帝怎會例外?禍亂來自於不滿足的官僚體系,它太龐大了,三親六故的不勞而獲還在不斷的膨脹。只要有一天存在「不勞而獲」的思想,官僚管理就會蠢蠢欲動,用「奉獻愛心」、用「為人民服務」去壓制其膨脹是在保證國家的安全。付錢是養不了廉,是無法滿足體系的胃口的。讓貪婪的官僚管理到此止步、相互制衡才能保證政體不被顛覆。

其實,任何皇帝都可以說是「一心為民」的,被「昏君」化只是缺乏對官僚體系的控制手段,為政能力弱,背了黑鍋而已。與百姓被榨取的相比,物質的個人為所欲為啥都不算,喫穿住用一個人能耗費得了多少?但百姓與此消彼長的裙帶官僚比就不一定了!不特別關照自己的親屬而只為大多數服務的操守是很寶貴稀罕的,是脫離了低級趣味的。

吏治清明是需要從百姓的監督檢舉開始的。自體的裁撤僅僅是變了個花樣而已。監督檢舉的力度、範圍控制就需要很藝術化的操作了。


皇帝也有皇帝的無奈和苦衷,有些皇帝迫於政治壓力甚至連自己的伴侶都不能隨心選擇,就拿順治帝和董鄂妃來舉例吧。


順治皇帝和董鄂妃,在很多當代人眼中是皇室恩愛夫妻的典型,史書上關於二人「秀恩愛」的記載,那更是數不勝數。我們前面也講過,董鄂妃死後,順治皇帝痛不欲生,為此更是做出了很多乖張的事情,鬧得朝野不寧。但即便如此,我們在埋葬孝惠章皇后的孝東陵裏卻驚奇的發現,這裡埋著的除了孝惠皇后,還有二十八位等級高低不一的后妃,她們也都是順治的女人。其中十一個人,先後給順治生下了十三個皇子和公主。


這件事情放在我們現在看,是相當不可理解的:你順治不是說只愛董鄂妃一個人嗎,那你怎麼「口嫌體正直」,還到處往別的女人那邊跑?甚至和別人生了一堆孩子呢?這個問題的答案,說起來讓人唏噓,那就是:順治雖然貴為一國之君,但娶什麼樣的女人、封什麼樣的女人當皇后,這件事情他是決定不了的。而且對於順治而言,生孩子和談戀愛,甚至也並不算是一碼事。

因為順治這個皇帝的位置,來的並不穩當,他能登上皇位,主要是因為當時的兩大實力派:多爾袞和皇太極的長子豪格勢均力敵,誰也搞不定誰,所以把順治扶上了皇位。在順治長大成人的過程中,豪格被多爾袞陷害而死,而多爾袞在順治七年的時候也因病而死,這樣順治才逐漸有了掌握大權的機會。可是因為當時的清朝,還不像後來那樣強大,皇帝的權力也並不夠集中,所以很多的事務,順治既要考慮和外部勢力的合縱連橫,也要看朝中實力派的顏色——娶媳婦這件事,自然也包含在內。


順治的第一個皇后,是多爾袞做主訂婚的,對方是蒙古親王的女兒博爾濟吉特氏,也是孝莊太后的侄女。據說這位皇后不光長得漂亮,而且頭腦聰明,可順治卻並沒因此而喜愛她,相反還很討厭她,最後甚至不顧朝中大臣們的反對,把她的皇后頭銜拿掉,降為普通的妃子。


順治之所以這麼做,最核心的原因很簡單,就是這樁婚事是多爾袞安排的,而多爾袞又是他執掌大權路上最大的絆腳石。雖然後來多爾袞死了,但在順治眼裡,每次看到博爾濟吉特氏,都會讓他想到多爾袞的存在,您想想,順治這心裡頭能得勁嗎?更悲催的是,從史料記載來看,我們看不到除了董鄂妃外,順治還對哪個后妃有特別明顯的寵愛行為,對於他而言,和那些個后妃生孩子,可能更多還是出於延續香火的需要。


至於生下來的那些個皇子和公主,要說哪個能讓他特別青睞的吧,也沒有。不然的話,他為什麼在董鄂妃生了兒子之後欣喜若狂,在詔書裏說這是他的第一個兒子呢?按理說,董鄂妃的孩子是他的第四個兒子,刨掉死去的皇長子不算,前面還有福全和玄燁兩個活得好好的兒子呢啊!這就足以說明,順治當時從心底裏就沒太在乎和其她后妃生的子女。只可惜,上天有意拆散他和董鄂妃這對苦命鴛鴦,先是讓他們的孩子沒活幾個月就夭折了,連名字都沒來得及取;後來體弱多病的董鄂妃又在順治十七年八月香消玉殞,徹底斷了順治立董鄂妃的孩子為太子的念想。


那在董鄂妃的這個孩子死後,因為她身體不好,古代婦女因為生孩子而死的幾率又很高,順治和她也沒有再要第二個孩子。

最低 0.3 元/天開通會員,查看完整內容

購買該鹽選專欄查看完整 31 篇內容

鹽選專欄

宮鬥、殉葬、專寵:不為人知的清代后妃陵墓故事

鳳凰網?鳳凰互娛 鳳凰網內容部門資深編輯團隊

¥29.00 會員免費


前幾年挖了一個墓

墓地裏有很多寶貝。

這個 人叫劉賀

當過皇帝

所以沒有權利的皇帝肯定不能為所欲為

——

英明神武的皇帝能嗎?

李世民跟魏徵有故事。

外國進貢來一隻鸚鵡,李世民很喜歡。剛好魏徵有事進來奏報,李世民將鸚鵡藏在懷裡。魏徵故意拖延奏報時間,導致鸚鵡斷氣而死。

雖然後來李世民砸了魏徵的墓碑,後來又修好了,但是李世民怕魏徵叨叨,所以要要把鸚鵡藏起來。

——

亂搞的皇帝有沒有呢,南北朝裏有一堆。但是基本上都不得好死。不是被弟弟殺,就是被臣子宗親殺。

所以古代的皇帝真的不能為所欲為。只是各種權利格局制衡下的一種體現。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從理論上來說,君權神授,皇帝是天子,代替上蒼管理天下,自然是想幹什麼就幹什麼。

但層出不窮的造反案例告訴我們,天子寧有種耶?兵強馬壯者為之耳!

這句由亂世軍閥總結出來的話可謂形象概括了開國之君們的上路歷程,以軍事實力剪除羣雄、一統四海,再拉幾個大旗鞏固自己的天命合法性,把自己家族擺到皇帝寶座之上,直到傳多幾代,皇帝的軍事優勢沒了,新的兵強馬壯者取而代之。

一個最明顯的問題是,能夠徵戰四方的軍隊絕不是一個人能夠直接掌控的,統一後的龐大王朝也不是皇帝一個人就能管好的,皇帝必須依靠制度。

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僚行政制度和軍事制度就是國家運轉的機器,而皇帝,就是使用機器的那個人。唯有依靠這個機器,皇帝才能實現權力的具體化。

但這個機器不是死的,它是會反噬的,一旦機器拋開皇帝仍能運轉,也就是機器被皇帝以外的人掌控了,皇帝就是大權旁落。後宮、權臣、外戚、宦官等都有機會奪走皇帝的權力,至於誰能夠做到取而代之,那就看奪走多少權力了。

只有那些比較瘋狂的皇帝才真敢為所欲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想殺誰就殺誰,這麼做的最終結果不是自己被殺就是國破家亡,死活全看運氣。

那些最頂級的君主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權力來源於哪裡,要怎樣實施,他們知道自己不能為所欲為,但能夠盡量在制度內滿足自己的慾望,也就是越來越熟練地使用機器。

算起來,用機器的經驗是可以累積的,後來人參照前人的教訓,改進使用方法,到清朝時期,皇帝的權力已經非常大了,清朝皇帝可以做許多前朝皇帝不能做的事,但一樣不是為所欲為,限制皇帝的因素依舊很多。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