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的傣族風格門樓,飛起的屋檐下立着兩隻溫厚的大象,大門牌匾上書“七彩雲南”,這就是2019世園會內雲南園第一景——吉象迎賓。雲南園是一座3000平方米的多彩園林,流線形的茶馬古道貫穿南北,小徑、水流、山石點綴其中,吉象迎賓、雀舞廣場、茶語清心、風花雪月、湖光山色、沁芳坪、茶馬印記、雲峯飛瀑、枕巒亭、雲嶺花臺、櫻花谷、石林可園共“十二景”點綴其中。

  穿過門廊,一隻靈動的綠孔雀令人眼前一亮,這是十二景之第二景——雀舞廣場,腳下是彩色鋪裝拼花的紋案,眼前是時鮮花卉的組景,寓意彩雲之南的熱情多姿。順着茶馬古道再往裏走,其餘十景一一呈現眼前。

  由於雲南省面積較大,地質資源豐富,各地植被、地貌不盡相同,前往雲南旅遊的客人要想在短時間內遊覽完畢幾無可能,搬進北京的雲南園則讓遊客足不出京即可遊覽“農縮”的雲南風貌。北京世園會雲南園項目經理和際春告訴經濟日報記者,雲南園以雲南省真實自然地貌爲基礎,由南向北海拔漸次升高,配之以不同特色的山川植物,同時前中後園點綴了不同的特色建築。

  記者發現,與傣族風格的門樓相配的是熱帶的闊葉植物,而在大理白族的民居周邊栽種的則是山茶花、玉蘭花還有鐵皮石斛;在模擬金沙江,瀾滄江和怒江三江並流區域則栽滿了不同品種的高山杜鵑。

  獨立展園中部的白族民居同樣設計精巧,以其院落佈局、庭院綠化、照壁門樓、流檐飛閣、淡墨彩畫、精美木雕等豐富的建築文化爲特色,承載着白族羣衆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談起雲南,茶葉自然是不可或缺的話題。除了園區由茶馬古道串聯之外,坐落在白族民居之前的四組銅雕展示了普洱茶的製作過程以及運茶人的艱辛。

  此次世園會對於雲南園還有着更獨特的意義。1999年,中國舉辦的首屆世界園藝博覽會在雲南舉行,時隔二十年,雲南與世園會的緣分在北京得到了延續。談起二十年來雲南園的變化,和際春說,二十年前,雲南園更傾向於向外界展示雲南的珍稀植物,強調新奇感,也缺少建築類的展示,此次世園會,則更注重把雲南的獨特元素與北京的自然文化相融合,選取的植物也是大家最常見的。比如,楸樹和梓樹這樣的闊葉植物,在南方和北方都有分佈。

  “爲了在強調保護的同時展示珍稀植物,相關部門在中國館裏做了一個雲南的種子牆,牆上印有植物的圖片和信息,這也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一種呼應。”和際春說。

  雲南和北京分佈在中國的一南一北,相距數千公里,在氣候、地形、土壤上差距甚大,在北京布展,對於雲南而言困難不小。“雲南植物和延慶這邊的植物特性差異大,且展期長達近半年時間,考慮到氣候變化,我們儘可能挑選適應性更強的植物,同時會採取斷根控花等技術保護性措施。”和際春透露。

  二十年來,世界園藝的理念、技術和趨勢不斷變化,而不變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綠色發展理念。今天,“天人長安·創意自然--城市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北京世園會精神在雲南園處處彰顯。和際春表示,從設計到材料供應到施工團隊再到項目管理,他們都是提前謀劃,層層把關,堅持做到最好,一切只爲呈現一個體驗最佳的雲南園。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王軼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