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新中國剛建立不久,朝鮮戰爭剛結束兩年。在此之前,所有的國際秩序都由美蘇兩個超級大國以及歐陸各個強國說了算,發展中國家、新興獨立國家壓根沒有說話的份兒。然而,這一年在印度尼西亞的萬隆召開了一次由部分亞洲和非洲國家參加的會議,這是世界上第一次沒有超級大國和殖民地國家參加的國際大會。

新中國也受邀參加了萬隆會議,由周恩來總理親自率隊。會議最終提出了處理國際關係的十大原則,這十大原則包括之前中國提出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共同抵制了歐美強國奉行的殖民主義政策,間接促成了不結盟運動。可以說,中國在萬隆會議上收穫頗豐。

萬隆會議

然而周總理在參加這次萬隆會議之前,卻經歷了一次安全風波,由於陰差陽錯的原因,周總理幸運地躲過了災難,才最終得以出席會議。

新中國剛建立那幾年,逃往臺灣的國民黨政府不甘心就此失敗,利用特務組織,他們不遺餘力地從事着各項破壞新中國的活動,包括對大陸高官的暗殺。在得知周總理要出席萬隆會議以後,他們的特務組織也開始活動起來,尋找機會刺殺周總理。

逃往臺灣的委員長

當時,新中國並沒有飛往國外的航班,多方考慮之下,中國代表團選擇了印度航空公司的“克什米爾公主號”客機。這是一架由洛克希德公司生產的星座L-749型客機。按照計劃,4月11日,當“克什米爾公主號”抵達香港啓德機場後,將改爲中國政府代表團的專機,帶着代表團飛往印尼。

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周總理由於要進行闌尾炎手術,當天並沒有趕上飛往香港的航班。而且,在4月初,緬甸總理吳努邀請周總理訪問仰光,並與印度總理尼赫魯、埃及總理納賽爾、阿富汗副首相納伊姆舉行會談。因此,周總理臨時更改行程,原本要在4月11日登上“克什米爾公主號”的大部分中國代表團成員也改赴仰光,代表團的行程變爲先去緬甸,再去印尼。

與克什米爾公主號相似的飛機

4月11日中午,在香港啓德機場,一些先期爲萬隆會議打前站的中方人員和部分記者登上了“克什米爾公主號”飛機。北京時間12點25分,飛機正式起飛。大約到了北京時間17點25分,機上成員聽到了一聲爆炸,位於右側機翼的三號引擎冒出火光,煙霧迅速瀰漫到機艙。

機長關閉了三號引擎,然後在印尼北部的納土納羣島上空,飛機三次發出求救信號,之後就失去了信息。原先,機長曾打算在海面迫降,但是由於嚴重的電路故障和機艙內減壓,這一嘗試失敗。最終,飛機撞向海面,斷成三截,只有3名機組成員得救,剩下的16名乘客與機組人員全部遇難。

克什米爾公主號殘骸

墜機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中國外交部就發表聲明,聲稱這是美國和臺灣的特務組織共同實施的暗殺行動。印尼方面調查發現,機上有一枚定時炸彈,炸彈內部有一根美國製造的MK-7型雷管,證實這枚雷管引爆了炸彈,最終引發了這次墜機。並且,這枚定時炸彈最大的可能性是“克什米爾公主號”在香港停留時被帶到飛機上。

香港方面的調查隨即展開,香港當局發出十萬港元的懸賞令,用於獎勵那些提供與墜機相關情報的人員。在調查了71名與印度航空公司航班服務有關的人員後,他們注意到一名機場清潔人員,名叫周駒(Chow Tse-ming)。在調查開展時,他已經離開了香港,逃往臺灣。

根據後來揭露的情報,這起暗殺是由軍統資深特務,有“活閻王”之稱的谷正文親自策劃,由臺灣派駐香港的特務趙斌成與陳鴻舉具體實施。他們用50萬港幣收買了周駒,周駒將僞裝成牙膏的定時炸彈帶上了飛機,最終造成了本次墜機。

谷正文

但是在當時,由於香港政府沒有確鑿的證據,他們最終將趙斌成與陳鴻舉驅逐了事,這事最終只能不了了之。

由於飛機上所使用的炸藥來自美國,因此中國在調查早期就指責美國特工參與此事。對此,美國政府予以否認。他們也很乾脆地承認,在當時,中央情報局也曾經考慮過暗殺周總理的方案,但是遭到了華盛頓方面的反對和“強烈譴責”。

1971年,基辛格祕密訪問中國,爲尼克松訪華打前站。周總理在與基辛格會面時,直截了當地問他,美國與1955年的“克什米爾公主號”事件是否有關聯,基辛格回答:“正如我之前跟總理閣下說過的那樣,您大大高估了中央情報局的能力,他們沒幹這事。”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