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問題很簡單,答案:中國,這在國際排名中,也早名列前矛的。雖說許多人喜歡把談論韓國與日本在軍工方面的有成,但是其言論過點走調了!

僅就是東亞地區來說,中日韓三國都擁有發達的軍事工業,但是說日韓可以與中國比,那是不是太小看自已了?

中國軍事工業真正起步於上世紀50年代,通過引進蘇聯繫統,建立起完善的軍工體系,到上世紀70年代,我們已經開始走向自主發展之路,尤其是本世紀初起,伴隨著整體技術的進步,中國在各個領域都取得巨大的成就,軍工領域的成就更不用說了!今天的中國軍工可以市場提供任何客戶所需的裝備,從天下到水下,小到子彈,大到萬噸軍艦,都不是問題了!

日本雖擁有相當發達的工業,軍工產業也不錯,但是受自身法律的限制,其在國際軍貿市場上的排名非常低,幾乎可以不計。目前日本在軍工技術的名氣不小,但是實際水平成問題,主要是許多核心級技術依賴於美國,比如:日本軍艦多採用美製雷達等電子設備,尤其是主力艦,幾乎就是進口設備加國產艦體。

韓國的軍工業產業發展確實快,但是對於它的表述太多是拍馬屁級別了。別看它在軍貿市場上取得的成績不錯,可是與中國比,根本不是什麼同級的,以前說一年出口20億美元什麼,後來都被證明是吹噓,根本不是當年的出口額度,而是理論上可以取得的合同金額。

韓國的軍工產品並不是很多,基本能拿出說一說的,也是T50教練機,K9火炮,至於其它東西少有可以談及的。比如:主戰坦克,K2.也就是把圖紙賣給土耳其,可是自身稱認為是一個失敗的產品。韓國的成本其實一是,低價格,K9火炮單價可以壓300多萬美元,二是,在技術轉讓方面大方。其實自身的技術相當有限,許多東西都是引進的技術或設備,自已主要是拼裝與集成。

說,韓國為軍工強國為時尚早!


東亞軍工業比較發達的國家無非中日韓,新加坡勉強湊數但門類不全,而日本由於各種因素制約,尚未真正實現軍火出口「正常化」,所以最終可供對比的只有中韓。

先說韓國。韓國軍工業從仿製西方特別是美式裝備起家,該國防務製造商一開始只是扮演「組裝工廠+韓軍中低端防禦武器供應商」的小角色,但經過數十年技術和資金積累,其目前已取得了巨大進步,成為全球武器市場獲得認可的一匹「黑馬」。

據英國《金融時報》稱,自2009年以來,韓國的武器出口猛增近11倍,前者之所以取得這樣的驕人成績,很大程度上是「受益於」近10年來日趨嚴重的全球動蕩。而且相比價格昂貴的歐美貨,韓國防務製造商可以向潛在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這也是韓國武器裝備的一個很重要的賣點,尤其是在對價格較為敏感的「第三世界」市場。

最典型的例子莫過於三星泰科株式會社研製的K-9自行榴彈炮,該炮不僅使韓國成為世界上第二個正式裝備52倍徑155毫米自行榴彈炮的國家,還已成功出口芬蘭、愛沙尼亞、波蘭和印度。今年初,芬蘭從韓國採購48門二手K-9榴彈炮,總價約1.55億美元,即每門320萬美元,確實相當便宜。

另外,韓國願意向潛在客戶進行技術轉讓的優惠政策,也對那些渴望加強本土軍工基礎的國家頗具吸引力,比如波蘭和印度就都打算在各自國內生產K-9榴彈炮。

儘管已在全球軍火市場中闖出一片天地,但韓國依舊野心勃勃,又盯上了自身最薄弱的航天航空工業。一方面,韓國購買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F-35A「閃電」Ⅱ聯合攻擊戰鬥機,與此同時,其也開始大力推動自製5代戰機的計劃,即韓國航天工業公司與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正在聯合研發的KF-X戰鬥機,後者預計2025年投入現役。印度尼西亞也是該項目的戰略夥伴,為該計劃提供了17億美元的研發資金。

此外,韓國航天工業公司還與以色列的埃爾塔公司合作,對專門為KF-X研發的主動電子掃描陣列雷達進行操作測試。韓國計劃列裝約120架KF-X,印尼則想要50架。

不過,韓國航天工業公司肯定希望為該機尋找出口機會。鑒於韓國已成功地為國產T-50訓練機和輕型作戰飛機找到商機,這種可能性(KF-X出口多國)確實不能排除。

東亞的另外一個主要武器輸出方,當然就是我們了。據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稱,從2012年到2016年,我們是全球第3大武器出口商,而韓國位列第13位。

但需要說明的是,我們在全球武器市場仍屬於「小眾出口商」,這是什麼意思呢?說白了就是咱們主要向「手頭較緊」的友好國家出售相對低端的武器,比如60%的武器出口是面向巴孟緬3國,另據統計從2012年到2016年,還有22%是面向非洲國家的。經濟實力決定消費水平,不說大夥也懂。

當然啦,這一點正在發生改變。比如我們給巴鐵提供的「梟龍」戰機(現在還賣給了緬)、MBT-2000坦克以及S-20元級出口型常規潛艇,乃至給馬來西亞的「瀕海多任務艦」,技術含量和整體性能都比較高。

另外,我們還向幾家非傳統買家(特別是土豪國)出售了不少中高端先進裝備。比如向科威特出口自行榴彈炮(空調好呀),還有向阿聯酋、沙特和埃及出售成飛的「翼龍」及「彩虹」系列無人機。某種意義上來講,這個市場是美國(甚至包括以色列)拱手相讓「送給」咱們的。

類似的情況還包括近年來對泰國加大了武器銷售,別忘了前者可是美盟友啊。除了VT-4坦克和VN-1裝甲運兵車外,泰國還採購了我們3艘柴電動力潛艇。和韓國一樣,我們也願意為了獲得訂單而對外進行技術轉讓。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在巴設立了生產線,來製造JF-17「雷電」戰鬥機(「梟龍」巴鐵版)。

隨著本土軍工研發和武器製造能力上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我們許多的剪短技術和先進位造工藝都在大舉進軍全球防務市場。最明顯的莫過於2017年6月舉行的巴黎航展上,我們展示了尺寸更大、航電和武器更多更先進的翼龍Ⅱ無人機。


自2009年以來,韓國的武器出口已猛增近11倍,韓國的幾家財閥和武器製造商因日益嚴重的全球動蕩而獲益,他們向潛在客戶提供有競爭力的價格和優惠條件,這是韓國武器裝備的一個很重要的賣點,尤其是在價格較為敏感的市場。韓國政府也正在助長這股發展勢頭,推動韓國軍火製造商茁壯成長,預計到2020年,韓國將超過中國成為亞洲的軍售龍頭老大。

韓國航空宇宙產業株式會社和韓華旗下的Techwin等韓國軍火出口商已證明自身極具競爭力,它們常常以技術轉讓為條件來增加交易的吸引力。此外,韓國背負的地緣政治和歷史包袱很少,與它的幾個鄰國相比,它可以滿足中東、南亞次大陸和東南亞不斷增長的軍火需求而不致引起那麼大的關切。

例如幾年前韓國K9自行火炮成功擊敗中國的PLZ-45,出口土耳其。表面上非常風光,背後卻是重大的虧損,不僅轉讓一條韓國汽車生產線,價格還低到10億美元320輛,摺合每門炮310萬美元。2016年初,芬蘭又從韓國採購48門二手的K-9榴彈炮,據稱價格為1.55億美元,即每門炮320萬美元。

韓國自行火炮的出口方式很靈活,經常採用購買國合作生產的方式,或者底盤和模塊自選搭配。2017年4月,韓國與印度正式簽署100門K-9自行火炮出口合同,包含火炮與及零部件將全部在印度國內生產。印度有很大可能還會追加50門火炮訂單。韓國甚至對波蘭出口的120輛K9火炮的裝甲底盤,由波蘭在K9底盤上安裝自己的火炮系統。

韓國出口武器有一些優勢,由於能夠自由引進西方技術,以及韓國國內的一些工業能力優勢,韓國在製造工藝、液壓系統、電氣器件上的水平上確實要好於中國產品。我國官方就曾經披露99A系列坦克可靠性仍然有待提高,跑冒滴漏(插頭鬆脫、漏油漏水等)現象還是比較嚴重。實際上不止坦克,我國的自行火炮和裝甲車輛這方面也是一樣的。出口產品也一樣滴漏的厲害。

如泰國在2013年就捨棄了中國競標的F40T護衛艦,轉而採購了韓國的護衛艦;印尼也沒有選擇中國推薦的常規潛艇方案,而是從韓國採購3艘209型潛艇;韓國國產的K-2自動步槍已出售至4個國家;韓國國產的KT-1初級教練機,已出口到印尼和土耳其;印尼還選擇了韓國設計的滿載排水量1.1萬噸的「馬卡薩」級船塢登陸艦;而近期,菲律賓開始接收韓國提供的FA-50戰鬥教練機,而印尼早已是該機的用戶。從上述韓國所售武器來看,也並非單一,也是涉及到海陸空等裝備,包括飛機、坦克、艦船等可謂應有盡有。

分析韓國成為世界軍火大國的背景,可以發現,由於背靠美國和歐洲,韓國現在生產的很多武器,不但能夠填補西方武器軍售市場的空白,而且因為制式相同的原因,當然也是很多採用西方武器的國家的主要選擇條件。比如韓國軍火出口的兩大拳頭產品FA-50戰鬥教練機和209型潛艇,一個是美國技術一個是歐洲技術,所以在水平是相對高端,對於那些買不起西方同類產品的用戶應該是不錯的選擇。同時,由於像韓國這樣的小國的軍售行為,既沒有地緣政治因素,更沒有什麼附加條件,再加上又具有一定的技術水準,所以在東西方夾縫中不斷擴大市場份額,從而成就了韓國這樣的軍售奇蹟。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韓國的軍事武器裝備出口都不是簡單的貨物貿易,而是一直以「半賣半送」的形式,提供技術輸出、幫助進口國建立包括生產線、測試設施在內的自主體系、幫助對方在韓國原始設計的基礎上進行進一步修改,通過這些優惠手段來打造口碑形象,在國際市場中爭取更多的訂單。


東亞軍工業比較發達的無疑是中日韓。而曰本由於二戰失敗遭到了制約,剩下就只有中韓了。

歷史回到2003年,韓國卻是東亞武器的第一齣口國。但中國不會再給他機會。

近十多年來,中國的軍工事業產生了跨越式的發展,中國在五個軍事大國中超過了德國和法國一躍成為了世界第三,東亞第一。

中國一向以優質、廉價取信於世界各國,特別是中東國家,尤以沙特土豪,雖與美國存在同盟關係,卻於2017年3日16日一下籤單650億的軍貨大單。之前,沙特向中國買過C一602、C802A等反艦導彈,很多裝備完全可與歐美媲比,還有過之而不及。啊!我的祖國強大了!

沙特進口中國精良武器有:東風21,``翼龍""以及pLZ一45自行炮,這款火炮還為沙特熱帶氣候按裝了控調,讓沙特的軍人特別喜歡。東風21是最先進的中程導彈。而``翼龍""最高升限高達5300米,改進了發動機裝置,可續航20個小時。沙特進一步的計劃,還要購買中國的艦艇。

中國的軍民兩用無人機幾近遍佈世界,直逼美國的領導地位,竟讓特郎普對華喊停出口無人機。目前,中國的殲一31已引起世界廣泛關注!

對其它國家的出口有:巴基斯坦、委納瑞拉、緬旬、泰國…


東亞軍工業近年來發展迅速,尤其是中日韓三國,日本在二戰後因朝鮮戰爭的原因,美國大力扶持日本幾個大型重工集團,使日本的軍工實力得到迅速恢復。但因為美國在世界軍工出口領域的霸主地位,對日本軍工出口有較大影響,多項核心設備,如軍用發動機,高性能雷達都有限制,日本自用可以但無法輸出,這也讓日本近年來發奮圖強自研軍用發動機,但美國軍方專家樂觀的估計要投入實戰還需十五到二十年左右的歲月!

韓國的軍工業隨著韓國汽車電子領域的快速發展,近十年有了快速發展,眾所周知的k9自行榴彈炮,已經出口多國,理論數據位於世界前列,但在10年和朝鮮的延坪島炮戰中表現不佳,朝鮮竟然在對抗中用老式火炮取得上風!因而韓國近年來在軍艦和主戰坦克及戰鬥教練機雖然風聲水起,但實戰還是讓人擔憂!但軍工出口不光看武器性能,還看地緣政治和外交搏弈,韓國做為西方世界的盟友,美國的戰略合作夥伴,在引進西方敏感技術和對外軍售上較中國有一定的優勢,但軍工強國目前還看不出,很多核心技術和日本一樣都掌握在美國手中!

中國的軍工發展比較坎坷,新中國成立後,工業基礎零起點,連鏍絲都要進口!在蘇聯幫助下,通過一五二五,我們有了一定的重工基礎,但中蘇斷交後,我們的軍工業又陷入低谷,尤其是十年文革中冒進求快,不切實際的高指標,使軍工業發展較為緩慢!改革開放後,做為東方明燈,我們和美國在軍工上關係密切,黑鷹就是從那時候引進的,也讓我們的軍工專家大開眼界,決心向西方尋求技術!但好景不長,隨著蘇聯和東歐的解體,中國的在美國心中的地位下降,美國藉故中斷了所有的軍工合作!比如112艦的燃氣發動機,停供後導致中國軍艦無心可用!但中國的科技人員知恥而後勇,在部分原蘇聯專家的指導下,我們在導彈,航天,雷達,艦船,軍用系列發動機領域連續獲得重大突破,中國對外軍售也從老笨重轉向高精尖,對外軍售排名已進入世界前五!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