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留馨先生

郝少如先生

姚继祖先生

尽管太极拳的起源有种种说法,有一点可以肯定,如果没有杨露禅和武禹襄,很可能就没有今天的太极拳。

尽管武禹襄为太极拳的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早先的武式太极拳作为一个拳种影响是不广的,只在乡村一隅中一花独放。民国时期,郝月如去南京也未能开拓出一片天地。而今天,武式太极拳已是人们喜爱的一种太极拳,不仅在国内有著广泛的传播,在国外也有不小的知名度。武式太极拳有今天的光辉,我们不能忘记武术前辈所作的贡献,他们中有顾留馨、郝少如和姚继祖等,这也是我们纪念他们的理由。

顾留馨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学习绵张短打、关东廿四势和拦手门等拳;后向武汇川、陈微明学杨家太极拳;向徐致一学过吴式;向孙禄堂学过八卦掌,唯独没有接触过陈式与武式太极拳,因为当时陈式与武式太极拳在上海的影响很微弱。顾留馨在上海武术界是一个有影响的人物,1931年,他曾与唐豪等人一起组织了上海武术界抗日救国会,对上海武术界非常熟悉。在他专心从事武术理论的研究与写作后,与武式太极拳传人如郝少如、徐震、张士一等都有密切的交往。

1956年9月12日,唐豪在国家体委写信给顾留馨指出:「(你要)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太极拳专家,从事著作,必须把陈、杨、吴、武、孙五家摸一个底,才具备条件。」因此顾留馨又在1957年学了陈式拳,又在1961年学了武式太极拳。

1961年1月25日,人民出版社函告顾留馨:拟集中介绍我国太极拳,准备四式(杨、陈、吴、孙)合出一本厚书,并委托顾留馨主持。顾因工作忙,至28日作复辞谢「请另物色人选」。

1961年2月27日下午3时,郝少如持李亦畬手抄本《王宗岳太极拳论》(内有张士一、徐哲东、冯超如、吴等序跋)来见顾留馨。这一手抄本的出现,使顾留馨大喜过望,大大有利于顾留馨对太极拳理论的研究。顾留馨立即请邵汝干老先生抄写了一本,顾留馨还在抄本上作了不少眉批。3月13日,上午褚桂亭、郝少如来,顾将郝少如抄本拳谱还给郝少如。当日顾留馨请郝少如在体育宫开班教武架,将武式太极拳在上海传播开来。 3月27日,顾留馨亲自参加了武式太极拳的学习,另有30人参加。这一时刻郝少如出现在顾留馨面前是非常及时,具有历史意义的,因为这一时刻象征著武式太极拳中兴的开始。

1961年4月17日,正当顾留馨在体育宫主持支部会议,出版社阎海来访并说:「因国外需要太极拳书,但已出版的内容简单,薄薄一本,出国不像样,决定四式太极拳合出一厚本,……武术科考虑由你来搞,社方也如此看法,故国家体委备函上海体委要你担任下来,张主任也同意给你一定的时间,半年内要全部拟好。」「荣高棠主任也知道你负责这部厚书,已定案,你只能克服困难完成任务。」

顾留馨在与阎海的交谈中建议:武式太极拳是古老拳种之一,武禹襄拳论为习太极拳者的重要理论,应列入合订本,成「五式」,武式传习者郝少如在上海,可由其编写。虽然阎海没有明确表示,但顾留馨帮助郝少如开始整理、编写武式稿。9月25日,顾留馨在北京出版社「航函郝少如于十月中旬寄武式稿,以便列入『各式传统太极拳』。」9月29日,「郝少如来信,郝写武式太极拳将于下月5日寄来云。示阎,阎很高兴成为『五式太极拳』。」顾在「9月30日,写五式太极拳目录。」 阎海拍板要求至迟于年底交出武式稿,明春出书。这就是出版社正式同意将武式一并列入「五式太极拳」出版之始,「四式太极拳」也正式改称为「五式太极拳」,这标志著武式太极拳将从城乡一隅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962年3月22日,顾留馨写李亦畬太极拳考释,作五式附录。7月13日,写《武禹襄传》《李亦畬传》。8月17日,郝少如兴奋地告诉顾留馨:自8月12日《解放日报》刊出顾撰写的「武式形成和特点」一文后,「有人谓顾讲的全面正确,杨氏传播,武、李总结理论之说甚对」。「武式出书后有『简介』,有王、武、李、郝四家小传,更能使人知道武式,少如甚以为然,公园已有20多人从学云云。「8月27日,郝少如云厂中负责人见(顾)介绍文后,对郝特别客气,说过去不知他有功夫。」囿于篇幅,这里只能简要介绍顾留馨与郝少如的努力,使武式太极拳终于有了正式的书籍问世,武式太极拳也终于被更多的人知晓与喜爱。武式太极拳的历史应该为他俩的贡献记上一笔。

1961年7月25日, 顾留馨与沈家桢在写作中讨论《太极拳论》等问题:「郝少如所藏李亦畬写本太极拳谱,及马同文从姨丈李亦畬处抄得的太极拳谱,都可以考定王、武、李三家拳论衍变。」7月31日,沈回信:「寄上王谱43篇,……十三势行工歌诀,十三总势莫轻识……在1915年间抄来,是北通州姚翰臣先生佳作,姚为高公笋弟子,乃进士出身,所以王谱内重此篇。」 8月16日,顾答:「十三势行工歌诀我原作为佚名氏的作品,来示所说乃杨露禅弟子进士出身的北通州姚翰臣先生所作,这是新的发现,为了证据把充实些,拟请调查姚翰臣的使生卒年月和约在何年、在何地从杨露禅学拳。」可能为了搞清一些学术问题,顾留馨与姚继祖便有了联系,并建立了友谊。但如何建立联系的过程已找不到确切的记载,目前可查到的是 1961年9月12日,姚继祖有信给顾留馨,其中说:「得悉此次写作为发扬中国太极拳,使遗产下来的不致中断,尽量挖出,深入浅出之。」从中看出姚继祖参与了《武式太极拳》的讨论,为参与挖掘、保存传统文化遗产而高兴。

1964年7月13日,阎海转来7月8日吴文翰函,对杨露禅返故里年限有不同意见。永年姚继祖函告顾留馨,「李亦畬自有本李谱」。7月28日,顾留馨「复永年姚继祖谢寄『四字密诀』照片,希姚速整理『永年太极拳拾遗』」。8月4日,永年姚继祖函复顾。8月21日,「姚继祖来信谈永年拳家琐事」。10月22日,「郝少如来谈姚继祖写的佚事,杨、武学拳事不对,郝拟另写所闻」。11月4日,姚继祖谈:「据李亦畬先生次子李逊之对我说:杨露禅去北京教拳前与武禹襄商定把永年太极拳架子分为大、中、小三种,以适应青壮、老弱及深造的练习……」

正当他们在讨论太极拳历史的时候,在北京的《体育报》上开始了关于 「缠丝劲」的大辩论,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这次学术讨论,以「武术革命化」为导向,宣扬阶级斗争与阶级路线,学术讨论上纲成了一场关系「坚持还是抵制武术革命化」的政治斗争。顾留馨在上海从事的武术工作,也受到不点名的批评。工作组明确告诉顾留馨「太极拳应为普及,不是提高,体育宫的搞法是搞了提高。传统有好东西,也有坏东西。武术是复杂的,须贯串阶级路线的红线。体育宫继承传统有问题,依靠了有问题的人……」并要顾留馨作深刻检查。对此形势, 8月16日,「傅钟文感叹武术是末一代了。」

这场愈辩愈烈的 「缠丝劲」争论,进入了11月份却突然偃旗息鼓了,草草收场的原因不明,据说是有关上层对《体育报》的某些做法持质疑态度,传言不少,但始终没有公开传达过什么正式的说法。

然而,虽然「缠丝劲」的大辩论停了,紧接著「四清运动」,又爆发了「文化大革命」,体育界与全国一样,狠抓阶级斗争的旗号愈发鲜明,顾留馨成了「武术界反动学术权威」「三反分子」「走资派」,那时的姚继祖也在永年遭受迫害,他俩的交往被迫中断。(待续)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