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科納克里8月16日電(記者文浩 張曼)「中國是第一個向幾內亞紅十字會提供如此大規模援助的國家,也是第一個派專機向我們提供援助的國家,」幾內亞國際合作部部長穆斯塔法·庫圖布·薩諾說這番話時,臉上難掩感動。

幾內亞發生埃博拉疫情以來,中國一直陪伴和支持這個西非國家抗擊疫情的鬥爭。患難見真情,中國的援助沒有附件條件,也不局限於衛生領域。疫情顯著影響了幾內亞的經濟增長,而中國企業在那裡的大部分項目眼下仍在推進,對當地經濟和就業構成有力支撐。

正如薩諾所強調的,中國對幾內亞人民的真誠友誼將永遠被人記住。

疫情讓經濟「染病」

受埃博拉疫情影響,幾內亞上半年經濟增長几乎為零,這對這個在西非本就較為窮困的國家而言,無疑雪上加霜。當地媒體報道說,旅館業、餐飲業、交通運輸業、對外貿易等行業受的影響最大,一些項目因疫情而宣告停工。

幾內亞金融分析師阿利烏·巴告訴記者,埃博拉使幾內亞形象受到影響,干擾了投資者對這個國家的信心,而幾內亞又是非常依賴外資的國家。由於西非埃博拉疫情引發的恐慌心理,部分外國投資者開始考慮撤離或者延緩投資計劃。

目前,由於疫情導致部分公司關門,不少員工失業。經濟分析師們說,如果埃博拉不消除,將加劇幾內亞的貧困。

有分析表明,埃博拉疫情可能拖累幾內亞經濟增長至少一個百分點。阿利烏·巴說:「在埃博拉到來以前,我們已經陷入經濟困難,去年人們曾預期經濟增長5%,而實際只有2.5%。」

目前,其他受埃博拉影響的國家也遇到了類似的困難。以奈及利亞為例,奈及利亞的石油行業對其經濟發展起著關鍵作用,但由於埃博拉病毒肆虐,一些外國投資有了撤離的打算,先前強勁的石油生產受到抑制。另一個疫情發生國獅子山去年經濟增速在非洲名列前茅,如今也已慢了下來。

來自中國的溫暖與堅守

中國駐幾內亞共和國大使館經商處參贊高鐵峰告訴記者,中國對幾內亞的援助快速而有力。8月11日,援助物資抵達。13日,中國醫療小組就已培訓了當地十幾名醫護人員,向他們傳授援助器械和相關物資的使用方法。這些援助物資將被陸續分發到全國各個救治中心。

「當地人民十分感動,大家奔走相告,對中國政府的友好行為表示了感謝和敬意,幾內亞政府也十分關心中國雲南的抗震救災情況。面對災難,兩國人民心心相印,」高鐵峰說。

幾內亞翡翠醫院院長塞古·卡馬拉說,中國給予埃博拉疫情相關國家大量的物資和資金援助。3月份時,中國紅十字會還向幾內亞捐贈了一筆資金。幾內亞人民十分感激這些來自中國的援助。

卡馬拉說:「中國不僅向我們捐贈物資,又派遣專家來培訓我們的醫護人員,這會大大幫助我們抗擊疫情,再也沒有比這個更好的了。」

中國在當地企業也用行動表示著支持。疫情發生後,中國企業加強了各種預防措施和對當地員工的管理。雖然有部分項目暫時受疫情影響停工,但大部分項目仍在進行,沒有人員大規模撤離的打算。受訪幾內亞官員說,雖然疫情何時能徹底結束尚不可知,但希望疫情過後,中國在幾內亞的投資能繼續正常開展。

患難見真情

「從幾內亞獨立以來,中國就沒有停止幫助過我們,在社會經濟發展的方方面面都給予了支持,其中最值得讚賞的地方是,中國提供的援助沒有附加條件,是大公無私的援助,」談及與中國的關係,卡馬拉很有感慨。

「現在在收音機里,在大街上,人們都在談論中國的援助,我也想借這次採訪表達對中國政府和人民的謝意,」卡馬拉對記者說,「我相信大部分非洲人會和我一樣地認為非洲將從中國的發展中受益很多。」

幾內亞國際合作部部長薩諾也說,「患難見真情」,在幾內亞人民抗擊埃博拉疫情的困難時期,來自中國的援助再一次證明了中國與幾內亞長期以來的真摯友誼。

華為公司駐幾內亞辦事處負責人張曉禹說,中國這次對幾內亞的援助行動猶如「雪中送炭」,有效地幫助了幾內亞人民抗擊埃博拉疫情,也極大增進了兩國人民之間的感情。相信這次短暫的苦難解除後,中資企業在當地將迎來更好的發展。

據了解,中國派遣的首批公共衛生專家組15日結束在幾內亞工作回國。第二批醫療專家將於北京時間16日啟程赴幾內亞。此外,作為中國援非醫療隊,由10名中國醫護人員組成的第24批援助幾內亞醫療隊也將於同一天啟程。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