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遇到一個菩薩跟我說,他說煩惱來的時間,這個妄想激烈的時間,或者說自己的習慣特別猛烈的時間,念佛念不下去。

龍樹菩薩教了我們一個方法,就是繫念的方法,繫念的方法,繫念阿彌陀佛的方法,繫念的方法呢,我想大家可以去,但不要覺得有累的感覺,可以去念一念,最少的每次念佛前念它十聲就可以了。龍樹菩薩怎麼讓我們來繫念阿彌陀佛呢?就是先贊佛的功德,來繫念阿彌陀佛。怎麼贊呢?有十號,龍樹菩薩他在教導他周邊的有情都是這樣念的。假設是我們遇到大的煩惱、障緣、困惑、習慣勢力的衝擊,不能令心相續的情況下就念十號: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重複幾遍)……。

為什麼這樣念呢?可以突破一切障礙。這是突破心理障礙的一種方法。有時間我們會產生心理障礙、業力障礙、心理障礙、因緣障礙,乃至說被某種疾病煩惱業習困住了,那麼你就可以捏緊拳頭瞪大眼睛,的確是可以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何以故呢?這十名號呢,通於法界,究竟無礙。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

這是真誠地對阿彌陀佛的一種呼喚,就是說:佛啊,你這麼多功德、你這麼多的不可思議的作用力來幫我吧!就能突破許多你自身難以突破的心理障礙,因為加上這個力。有時候我們會出現這種障礙,這種障礙是不可思議的,但你這樣念呢,這裡面就有龍樹菩薩乃至歷代修行者對佛陀修持這種善巧的功德的加持,當然阿彌陀佛加持是第一位的,這是一種呼喚,什麼呼喚呢?在讚美歌頌世尊的同時表達了自己強烈的渴望。

這是十分重要的一個修行方式。我們大家都在念佛嘛,你說這個……,有一個故事,是曇鸞法師的一個故事。道綽禪師還是曇鸞法師?他們這樣一個故事。什麼故事呢?他們念佛也好、誦經也好,做了很多的事,他說你沒有念往生咒,你有障礙的,實際往生咒裡面就有對十號、法界、法性、無礙力、光明力的讚美與歌頌,隨順,成就。他是十五句,這五十九個字中他有十五個層面的表達,所以說過去修行凈土的人呢多持往生咒。

那麼這個就更短一些,就是個十號,因為這個十號在整個我們三界之中,它是通達無礙的,他對一切雜類有情、種種威德有情、善巧有情、賢聖有情、厄難有情、罪惡有情、顛倒有情,都起到不可思議的喚醒、震撼、攝護、具足、成就的力量。所以說十號的稱法呢,是對我們一個念佛人十分有益的,要是你每天能念十聲就好。你說我很忙的,念十聲。十聲,瞬間就念過了,有時候念一念。但是你會有一種,因為在念誦這個的時間裡他就有一種力,這種力是什麼呢?名號之力。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阿彌陀佛世尊。

對,他有一種力。這個力呢,在你念誦的時間你就會體會到,一般人身體就會發熱,再寒冷的時間都會發熱。因為什麼呢?它有增上心力,增上呼喚,當然佛陀的加持、威德的加持、願望的加持。

最重要的還要實踐的,要是有人說我在人面前實踐不合適,悄悄地實踐。

因為我們一般念「南無阿彌陀佛」,這是簡稱名號,也有的人念「阿彌陀佛」,這連「南無」都沒了。要是我們感覺到跟阿彌陀佛有距離了,那就再加兩個字就簡單了,就像我們念「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感覺釋迦牟尼佛已離我們很近很近一樣的,「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我們念「本師」,念這個本師啊,就感到很親近,那你說阿彌陀佛是不是我們的本師呢?你先不管他是不是,你就念一念「本師」就行了,我們念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本師阿彌陀佛世尊。OK!對!

因為你感覺到有時候有距離,說哎呀,這阿彌陀佛離我太遠了,那怎麼做都不好搞的,那你就念一念本師阿彌陀佛,你說我們在這個娑婆世界,釋迦牟尼佛才是我們的本師,阿彌陀佛不是我們的本師,那你要是極樂國中人呢,那麼阿彌陀佛就是你本師。所謂身在娑婆心已是極樂中人,那我們就稱「本師阿彌陀佛」。不信試一試,他就會把你那個距離給打破了。有時候這個距離感啊,是很麻煩很麻煩的,很大的距離,距離感,距離感就使人有種望塵莫及的感覺。但要是很親近,沒有距離,那人就感覺到那太好了,來念佛也好,學習也好,這就親切了。

南無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本師阿彌陀佛世尊……

突然就感覺親切了。我經常聽居士這個叫法,說叫某個居士,年長的居士叫什麼阿姨,叫什麼,有的人就認一個什麼乾媽什麼的,實際她們還都是平常的關係,但是一叫上這個名字了,就突然不一樣了,突然不一樣了,突然有那種關係了是一樣的。實際我們人無始以來在種種法界、種種世間、種種作為中流轉而不知,那我們在稱念阿彌陀佛本師的時間呢,我們就把距離給打破了。

所以這個「常念我名莫有休息」,我還是感覺大家要找到一個最親切的稱呼,是最方便的、最得當的、最如實的。當然啦,你說大家都念「南無阿彌陀佛」,這很好了,那很好。

那為什麼要講全稱名號、本師名號呢?是為了給大家提示,在念佛法門中還要有一些方法的處理,來處理我們心中的隔閡。隔閡就是距離,你要不處理,那永遠就有距離。就像一個凡夫人,要是不皈依,他對佛教就有距離;要是一個平常的老百姓到部隊,他沒有去受過軍訓,他跟戰士就有距離;要是一個農民,要是一個城市裡生活的娃娃去到農村去了,他要不跟農民學習學習,他還跟農民有距離。這個距離是從什麼地方形成的呢?一種生活習慣。那我們跟佛陀的隔距、隔閡呢,要是我們不用方法把它打破,這個隔閡呢就會產生力量,所以呢要打破,就想辦法來打破它,這就是操作了。就是有為法中總是有操作方便的,有為法中一定是有操作方便,你不要小看一些法則,一些法則給你帶來不可思議的力量與作用。要是不運用它,你就會沉浸在原來的老樣子中,你走不出來了。

所以說十名號之稱,就是具足的這種全稱名號,對我們現在念佛人來說,有時間是特別起作用的。當然在我們對教義通達、心理無礙這個時間呢,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足夠用了,但要是假設我們遇到重大違緣、心理障礙、病難、心理迷失,這個時間,全稱就變得十分有意義,十分有意義!

為什麼說十分有意義呢?他就在我們的心理的程序上有一個突破,心理程序上,所以這個「常念我名莫有休息」,它的最重要的這個我們對法的名稱的選擇,當然有人說我念四字慣了,我念六字慣了,我念不了這麼長的名號,那也沒問題。

要知道很多人說打楞嚴七很好啊,或是打楞嚴七一切魔障都被消除了,實際說楞嚴咒有很多很多佛菩薩的名號、佛菩薩的誓願、很多金剛護法的誓願,在念誦這些護法乃至諸佛名號的這種誓願的同時,不斷地這樣念,把自己有始以來、無始以來的這種積攢的業習、煩惱執著,在這個念誦的過程中、相續的過程中一個一個的擊破了。所以很多人說打楞嚴七太好了。有的人說打這個大悲七很好,很容易把人的煩惱給制伏住。實際就是這個長的文字啊,這個名號功德力實相,名號就是實相力嘛,來洗滌我們的執著、分別、妄想心垢,那麼這個全稱名號呢亦復如是,他會起到不可思議的作用了。

因為這個十號是十方諸佛圓滿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所具足的法號。很多人看到過去要是一個什麼人,要死掉以後呢,封給他一個謚號,很長很長很長的,像虛雲和尚有很長很長很長的謚號,就是死了以後,皇帝追封那個人,追封追封很長很長的。實際的十方諸佛這十號名號呢,放在十方諸佛任何一個成就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具足三身這樣的佛身上呢都是有意義的,是沒有虧欠的,那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的全稱名號,會給我們帶來不可思議的這種呼喚。

來源:摘自雞足山華首放光寺慈法法師《安樂集》講記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