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風格的形成,一是來自取法的對象,二是來自個人性情包括審美取向、黃庭堅的書法,取法於柳公權,形成了內緊擴張的架勢、然後從摩崖石刻上汲取蒼茫的氣質,行筆時有時用了些顫筆、但他自己說是從逆水行舟的劃槳上領悟了行筆的力度、由此可知,一開始,風格當然是學習書法者按照自己的審美來可以追求,然後,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就變成了無意識的動作了……

宋人書法尚意……黃庭堅也是宋四大家之一、米、蔡、蘇、黃、宋人書法成就最高的是米芾、因米芾書法早年基礎都說是集古成今、至到後來才形自己獨特風格……如果說宋人書法藝術走向變態的話、我個人認為要以蘇東坡書法最為傾向……尚意吧、個人庸俗的理解為投入的感情內涵更深入些……


以現今人的說法,黃庭堅書法肯定是「醜書」,在當時就被譏為死蛇。應該說他是背離大眾欣賞習慣最遠的,似乎無一字合規,我小時最接受不了就是這字,隨著對書法認識深入,現在眼中的黃庭堅理該是宋代尚意書法的最傑出的代表。他用篆書筆法入行、楷,一波三折,結體古拙率性,收放自如有度,自然天成,細品精到華彩,妙不可言,只是不適後初學,是高手學習借鑒的必看之書。


黃庭堅的風格早在宋代之前的五代時期就有了萌芽,下面這個圖片即敦煌遺書五代殘紙,那種長槍大戟的藝術美感可謂民間早已有之而非黃庭堅一人之力可為。還有種說法黃庭堅學瘞鶴銘,他給瘞鶴銘的評價「大字無過瘞鶴銘」,可見他對瘞鶴銘也有所取法,長畫伸張,一波三折。以上即黃的風格的兩個來源,還有他楷書的底子是學柳公權的,中宮緊密,通過比較黃與柳的特點還是能清晰看到其中的淵源。任何一種書體都不是獨創,都有他的風格來源,所以說不要盲目創新,不要太刻意去創,而是向古人學習符合自己性格的作品。


他是模仿船槳的划水,採集自然之態,外師造化,自然為師,應該是有意為之。

無意中見船伕劃槳,擔夫挑擔,

隨後,會意於心中,巧妙有意和書法相連。

我們可以看他的書法筆畫,象長檝,大槍,大開大合。整篇氣勢宏偉,開闊。藝術特徵明顯。


謝謝邀請。

書法風格的形成,一是來自取法的對象,二是來自個人性情包括審美取向。黃庭堅的書法,取法於柳公權,形成了內緊擴張的架勢。然後從摩崖石刻上汲取蒼茫的氣質,行筆時有時用了些顫筆。但他自己說是從逆水行舟的劃槳上領悟了行筆的力度。由此可知,一開始,風格當然是學習書法者按照自己的審美來可以追求,然後,久而久之,形成了習慣,就變成了無意識的動作了。


黃庭堅是宋有名的書法大家。用筆強調生,澀,拙,其特點:一是主筆鮮明突出:二是結體中宮收緊:三是長筆四展,其筆勢向四周伸展。大字行書《松鳳閣詩》開創草書新風,望之令人讚歎。

象這樣有特點,有成就的書法大家肯定是向先賢學習,刻苦訓練,不泥古法,才能開創一代書法新風。


今人和古人只是時間穿越,其留存的書法精品以是個人的努力和借鑒學習的結果。今人學習書法的工具發生了變化不及古人學習生活的必需品,其結果書法作品上要超越古人是有難度的。黃庭堅以是書法大聖,其書體有獨特的魅力,波折有序,文字峻險不失為書法精品,學書的臨帖,今人學書浮躁,成家成名心切,有失古人風範。戒之,戒之。


黃庭堅早年學書過程中養成『抖擻』的習慣,這體現在他早期作品中長橫,捺畫。刻意停頓波宕上,他晚年深刻反省中提到,這主要早年拜師不佳、學徐浩養的習氣。所以學黃庭堅書法要有選擇學習。


宋人尚意,山谷學蘇體,書風別具一格,長槍大戟,大開大合,綿勁晦澀,碑帖結合的大家,作為蘇門四學士之一,書風自然從蘇軾,有明顯蘇字特徵,但有別於蘇體,其書風應當無意為之,不愧為宋四家之一。謝邀。


我還是堅持自己的看法:任何書法家的作品都不是機械地複製前人,而是有自己的創意風格。最好的也就是自己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