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雪

最近,一則新聞正在網上熱傳:一位34周的孕婦,頭胎是剖宮產,二胎由於間隔時間不足兩年,導致子宮切口全段裂開,情況很危險。選擇剖宮產,風險大,選擇自然分娩,又怕疼。要知道,在醫學疼痛指數上,分娩時的疼痛僅次於燒灼傷痛,排在第二位。生寶寶,究竟選擇哪一種分娩方式,一直讓不少孕媽煩心。

還記不記得去年紅極一時的電影《北京遇上西雅圖》?電影中,海清在美國生孩子,有一場水中分娩的戲,令人驚艷稱奇。據說,水中分娩這種方式可以將產痛降至最低。這種方式早已在國際上流行,每年都有成千上萬的寶寶通過水中分娩順利誕生。

水中分娩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到底安全不安全,靠不靠譜呢?我們特別邀請了擁有豐富國際助產臨床經驗的國際高級助產師蘇珊·M·瑞安女士,讓她來為準媽媽們科普一下。

B

水中分娩,有效減痛

「完全無痛分娩是不現實的,而且國際上最忌諱的就是在產程中進行藥物干預,同時也不建議沒有必要的剖宮產。而在順產方式中,水中分娩的減痛效果是最明顯的。」蘇珊介紹說,「美國婦女都會生好幾個孩子,水中分娩在美國受歡迎,最主要原因就是因為可以有效減痛,而且根據臨床統計,並不會增加感染的幾率。」

泡在溫水裡,孕媽們身心會處於一種比較鎮靜和舒緩的狀態,體內產生的引起血壓升高、產程延長的應激激素分泌也會相應減少,同時體內會產生相應的激素減緩分娩時的陣痛;水的浮力還會讓人肌肉鬆弛,可以把更多的能量用於子宮收縮,降低分娩疼痛並可加速產程,縮短生產時間。水中分娩的止痛效果目前已被廣泛認同,也經過了實踐的檢驗。

許多孕媽一進入水中就會特別迅速地進入分娩狀態。躺在水裡時,因為浮力和水的包圍,她們不需要助產師的幫忙,就能自己找到舒服的姿勢進行生產。而水中分娩的平均生產時間大約在半個小時。

【專家】

蘇珊·M·瑞安

Suzanne M. Ryan

國際高級助產師、曾在美國多家婦女保健醫療機構、重症監護病房擔任婦產健康全面看護,擁有豐富的國際助產臨床經驗和國際助產管理、教學經驗。

A

水中分娩,流行已久

水中分娩,顧名思義就是在水中把寶寶生出來。乍一聽好像有些不可思議,但其實這是一種在國外已廣泛應用的自然分娩方式。國際高級助產師蘇珊·M·瑞安解釋說:「在水中分娩過程中,產婦完全是藉助水的浮力來生產,不需要麻藥和止痛針就可以減輕陣痛,還可以降低產婦會陰撕裂傷程度,縮短產程,緩解重力對胎兒的影響,加快產後恢復。」

資料顯示,早在1803年法國就出生了第一個水中嬰兒。當時,一位疲憊的准媽媽想進入熱水浴缸放鬆一下,結果把嬰兒安全地生在水中。後來,這種方式被醫生逐漸研究和推廣,也慢慢被一些產婦接受和喜愛。這些通過水中分娩產下的嬰兒被昵稱為「海豚寶寶」。

2003年3月,一名產婦在上海長寧區婦嬰保健院成功進行了水中分娩,從而成為中國第一例在水中分娩的產婦,開創了中國水中分娩的先河。之後,我國其他城市也先後引入了水中分娩項目。

水中分娩一般在特殊產房進行,在一隻形似按摩浴缸的「分娩水池」內,待產孕媽咪泡在經過特殊處理的溫水中,水溫保持在36℃-37℃,環境溫度為26℃。在助產師的指導下,合理換氣、放鬆……慢慢地,一個小生命就順利降臨人世。水中分娩是順產的一種形式。世界衛生組織建議剖宮產率不超過15%,但目前中國的統計數據已超過50%,而且呈逐年上升趨勢。如今,包括蘇珊在內的產科專家們之所以在臨床和教學上推廣水中分娩,就是為了降低剖宮率,讓孕媽們更輕鬆地接受順產。

2014-08-21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