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戲……演完了」。這是莫言作品《檀香刑》中貓戲班班主臨死前說的一句話。孫丙在趕往刑場的囚車中進行了他人生的最後一次演出,他把自己想像成抗金大元帥嶽飛,邊走邊唱,大街兩邊圍觀的羣眾也學著貓叫為他附和,這是孫丙表演生涯的巔峯,也是他人生的巔峯。

「戲……演完了」,孫丙就死了。我們每個人的人生,又何嘗不是這樣一齣戲?但是,我們身在戲中,能超脫的意識到自己在戲中嗎?當生命走到最後,我們能像孫丙一樣,發揮出自己最後的能量,鼓舞鄉親們抵禦外寇保家衛國嗎?當殺氣騰騰的刑場變成了羣貓嚎叫的狂歡舞臺,所有的人早已將生死置之度外,孫丙雖沒能像嶽飛一樣建功立業打跑鬼子,但他的英雄氣概和愛國精神卻足以流芳百世。

這句話是孫丙一生的終點,也是他一生的概括。人生如戲,戲如人生,這句話表現得是莫言文學世界裡的一個狂歡本質。在諾貝爾文學獎的授獎詞中這樣說道:莫言生動的向我們展示了一個被人遺忘的農民世界,雖然無情但又充滿了愉悅的無私。每一個瞬間都是那麼精彩。

當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一部分人懷疑道:莫言他憑什麼和福克納還有加西亞馬爾克斯相提並論?我認為憑藉的是對高密東北鄉乃至中國民間的重建,他重建的是中國逐漸被忽視逐漸滑向邊緣位置的農村。

而孫丙臨終前那一句「戲……演完了」具有的力度,在當代中國文學中是非常少見的。至少,在我的閱讀經驗中是這樣。


莫言:孩子,這世界上,好多堂堂皇皇的事,都是在黑燈瞎火裏幹出來的。

世間的萬物就是這樣,小壞小怪遭人厭恨,大壞大怪被人敬仰。

對嗎?


回答:我讀書有一條規則,科技類讀新書,它反映了科學技術的最新發展,文學作品等社科類,讀舊書,設線五十年至一百年,讓時間幫我篩選,社會幫我篩選,莫言先生的大作,還沒入窖,是不是"老窖",有待來日評說。


他的《賣白菜》裏有一句話:「簍子落地時發出了清脆的響聲」。就想請教一下這個莫什麼的:一個「蠟條」編的破簍子,掉在水溝旁的泥地上,怎麼能夠發出「清脆」的響聲?

是玻璃杯子,銅鑼,瓦盆,摔在洋灰地上了?


莫言在1967年賣掉當時撐破天只值四、五分錢的「小個白菜」,說出了中國文壇上自古至今最最精典之言:「多收了一毛錢」!


人不能把自己看低了,這是爹晚年悟出的道理。


莫言沒有經典語言,何來最經典。


莫言最經典的一句話,是他的一篇文章的題目「毛主席老那天」。


謝謝邀請。最喜歡這句

人生四然:來是偶然,去是必然,盡其當然,順其自然。


在豐乳肥臀裏只是描寫他娘生孩子的過程,就長篇囉嗦,看的噁心,就這書竟能得獎,由此看出西方人真的能做怪!把這麼低檔次的文妖吹上去,其實,也抹黑了他們自己!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