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引起脾腫大的基礎病理變化,是伴有門靜脈高壓,主要的原因是慢性乙肝、丙肝和血吸蟲性肝硬化。

脾腫大是肝硬化進一步發展的結果,通常伴有脾功能亢進,表現為血細胞中的白細胞、紅細胞和血小板減少。

脾腫大的危害

在肝硬化的時候,脾腫大會增加肝內血管的阻力,流入脾臟過多的血流,一方面增加了門靜脈的壓力,另一方面導致引起肝動脈血流減少的脾動脈竊血綜合徵。

脾動脈竊血綜合徵,通俗的講就是由於流入脾臟的血液過多,導致肝動脈血流減少,好像血液被脾動脈偷去了似的,會加重肝損害,這是一個惡性循環。

研究表明,肝硬化的患者的門靜脈血流量能夠達到每分鐘438~760mL,脾臟的血流量為每分鐘為420~580mL,血液通過脾臟的時間為10~15秒左右,這就說明,在肝硬化門靜脈高壓的時候,大量的血液流入了增大的脾臟,從而加重了肝動脈的缺血。

脾切除的意義

針對肝硬化導致的門靜脈高壓和脾腫大、脾功能亢進,在治療的時候,不但要重視肝硬化和門靜脈高壓的治療,還要通過對脾腫大和脾功能亢進的治療,來改善和緩解患者的病情。

不過,醫學界仍然對肝硬化、脾亢的患者是否需要切除脾臟有一些爭議。脾切除術,是傳統的治療脾功能亢進的手術辦法,也是目前認為利大於弊的一種主要措施。

脾切除手術的併發症

但是,儘管如此肝硬化引起脾亢的患者,切除脾臟的創傷還是很大的,也有一些手術的併發症和病死率,這些手術併發症或後遺症包括:腹腔出血、胃腸道漏、膈下積液和感染、胰腺尾部損傷,以及呼吸道的併發症,比如胸腔積液、肺不張和肺部感染,肝性腦病、脾切除術後兇險性感染以及血小板相關併發症,等等

肝硬化患者脾切除術後,門靜脈血栓形成的發生率約為2%~8%,對於一些肝功能重度損害、年齡比較大、身體虛弱、腹水的患者,是不適合做脾切除術的。

脾切除的適應症

在決定是否對肝硬化伴有脾功能亢進的患者手術至少,要嚴格掌握脾切除的適應症。目前,脾切除適用於巨脾、中度脾功能亢進者,以及伴有嚴重的食管-胃底靜脈曲張出血的患者。

小結

對於肝硬化伴脾腫大的患者,如果脾功能亢進比較嚴重,且經過評估有上消化道出血的風險,有沒有手術禁忌症的情況下,是可以和外科醫生共同協商,制定手術治療意見的。

歡迎評論、私信、點贊、轉發!

想了解更多有趣而溫暖的肝病和感染科醫學知識,請關注@龍大夫的肝病課堂!


肝硬化引起的脾腫大,並不是絕對的手術適應症。因為很大一部分肝硬化患者出現脾腫大、脾功能亢進時,沒有任何明顯癥狀。只有隨著病情加重,脾臟逐漸增大時,才會出現腹部不適,進食減少、側睡不舒服等。臨牀工作中,除非遇到脾腫大伴很嚴重的脾功能亢進患者,出現嚴重貧血、感染以及出血傾向時,才會考慮行脾切除術。正所謂:兩害相權取其輕者!

肝硬化脾臟切除的適應症有哪些?

肝硬化脾切除的指徵包括:1、脾腫大造成明顯壓迫癥狀;2、出現嚴重瘀血性貧血;3、血小板減少引起出血;4、粒細胞極度減少,並有反覆感染病史。

脾臟切除後有哪些後遺症?

1、凝血功能異常

脾臟有儲存血的功能,血液循環中的大部分中性粒細胞以及1/3左右的血小板儲存在脾臟當中;當脾臟切除後,多餘的血小板就會釋放入血,會引起繼發性血小板增多症。對於臥牀患者、老年患者、有動脈斑塊患者等,有引起血栓併發症的危險。術後需要長期監測血小板,如果明顯升高,需要長期喫阿司匹林或華法林、氯吡格雷等。

2、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

脾臟內含有大量的淋巴細胞和巨噬細胞,其功能與結構上與淋巴結有許多相似之處,所以脾臟是一個重要的免疫器官。兇險性感染是脾切除術後遠期的一個特殊問題。

脾切除後,機體免疫功能削弱和抗感染能力下降,不僅易感性增高,而且可發生脾切除術後兇險性感染,是術後死亡的原因之一。

若本回答有幫助,請點贊支持!


肝硬化控制的不是很好時,會出現幾項伴隨癥狀,比方說脾大(健康人觸診時是摸不到脾的,如果特殊體位下能摸到脾,就叫做脾大)、上消化道出血等等,這時如果說脾的功能一直處於亢進狀態,要考慮手術。如果這種病合併上消出血,這是比較危及生命的情況,要及時採取止血措施。如果這種病合併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而又出現破裂,這是危及生命的情況。

肝硬化脾大切除手術後,或引起病人的抵抗力下降,不會引起太多太嚴重的後遺症。病人抵抗力比較低的時候很容易感染疾病,如感冒。家屬要做好病人的日常護理,如天氣發生變化要及時添減衣服,不能感冒。如果說大夫對患者病情採用了手術切除過大的脾的治療方案,一般來說是因為脾大的功能亢進可能會使肝硬化加重,或脾大危及了生命。這種情況下必須進行手術,把異常的白細胞和血小板糾正過來,也可以減輕肝硬化併發症,如腹水和上消出血等等。

術後有幾項注意事項,首先就是飲食方面,畢竟是做了一個手術,喫的東西要盡量把營養補充上來,食物不能太油,要考慮到腸胃的消化功能不是特別好,選一些好消化的食材。然後是休息,手術後本身精力不是很充沛,更要注意休息,不能太累。其次也需要配合大夫喫一些葯,防止肝進一步變硬,喫保護肝和抗纖維化的葯。

本期答主:任宇瑋,醫學碩士

歡迎關注杏花島,獲取更多有用的健康知識。

肝硬化切脾是一件危害很大的事情,就好比膽結石切膽,人身上每一個器官都是有用的,當脾被切除後,造血功能就會受影響,免疫系統也會受影響,會引發很多不良的後遺症,中醫不建議切脾,當肝硬化之後脾會憋大,但是切脾不是最好的辦法,通過正確的治療,肝硬化會發生逆轉,脾縮小,門靜脈高壓解除,靜脈血管擴張也會得到很好的改善,白蛋白升高,肝腹水消失,肝病患者得到正確的治療,身體逐步好轉,慢慢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


  肝硬化是臨牀常見的慢性進行性肝病,在我國,大多數患者為慢性乙型肝炎後導致肝硬化,少部分患者是酒精性肝硬化和血吸蟲性肝硬化。肝硬化後期以肝功能損害和門脈高壓為主要表現,並有多系統器官受累,晚期常出現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腦病、繼發感染、脾功能亢進、腹水、癌變等併發症。

  肝硬化脾大與肝門靜脈系統的血液回液受阻,出現「門脈高壓」有關係。由於脾靜脈直接流入肝門靜脈,當門靜脈高壓時,影響了脾靜脈迴流,導致網狀內皮細胞和纖維組織增生,脾臟淤血,從而使脾臟充血腫大。

  肝硬化脾大時,由於大量血細胞在腫大的脾臟中停留而被巨噬細胞破壞,出現白細胞、紅細胞、血小板等血細胞減少,稱為脾功能亢進。肝硬化引起脾亢後,為了維持生命,為了讓血液系統中的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數量恢復正常,有時候不得不進行脾切除。肝硬化脾大切除手術後,可能會引起病人的抵抗力下降,畢竟脾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免疫器官。

  手術以後的患者和健康人比較,容易發生感染、感冒等。所以家屬要做好病人的日常護理,隨著天氣發生變化及時添減衣服,不能感冒。其次,要注意飲食方面調整,清淡飲食,保證營養均衡,補充高蛋白食物。此外,需要積極治療原發病,切除脾臟只是緩解了脾亢帶來的併發症、腹水和門脈高壓等癥狀,但是如果不進行保肝、抗纖維化治療,肝硬化患者的預後也是不樂觀的。

點擊頁面下方【瞭解更多】可查看更多醫師解答或免費向醫師提問

關注「家庭醫生在線」頭條號,更多健康問答輕鬆看~~~

家庭醫生在線 查看官方網站 國內知名健康媒體,提供專業的健康科普內容

我小時候爸爸被醫生忽悠十二歲那年給切掉了。幾十年過去了,能喫能跳能睡沒感覺有什麼不適!但總覺得爬山上樓梯跑步不夠氣,肚子時脹鼓!我以為身體正常了沒在意,一直到四十歲由生活壓力婚姻不順導致肝腹水暴發,差點死了!現在到了絕路,錢沒了,家沒了,工作也做不了了,在家等死。誰能救救我???????????????????????????????????????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