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雲煙深處水茫茫

就算大家沒有聽過古琴曲《梅花三弄》,估計也聽過姜育恆這首憂鬱的情歌。

《梅花三弄》的名氣,實在太響了。

早在宋朝的時候,就有人寫詩:

竹葉一尊魚似玉,梅花三弄月如霜。

元朝的時候,又有人寫詩曰:

梅花三弄月將晚,榆塞一聲霜滿天。

早先,也沒有一個固定的曲子叫做「梅花三弄」,最早跟梅花三弄有關的典故,來自於南朝的筆記小說,這小故事,折射了意味無窮的魏晉風流:

相傳東晉名臣桓子野擅長吹笛,書聖王羲之的五兒子王徽之(真是兒子,不是兄弟)久聞其名無緣得見。有一次王徽之在船上,恰巧桓子野坐車路過。門客告訴王徽之:look!那位帥鍋就是你碎碎唸的笛皇桓子野啊!王徽之急忙請人邀請桓子野上傳一敘,願聽先生吹奏美妙笛音。

桓子野聽明白來意之後,搬了一個小馬扎到車下,吹了三首曲子就上車去也。從頭至尾都沒有和王家五少爺打招呼。

桓 時 已貴顯 ,素聞 王名 , 即便 回下 車, 踞胡牀 , 為作 三 調。 弄畢 ,便上 車去, 客主不交一 言。

酷斃了!

後來江湖傳說,桓子野吹奏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梅花三弄》。

介個當然是不靠譜的,因為那個時候根本就沒有梅花三弄這一曲,當時在魏晉年代最負盛名的跟梅花有關係的笛子曲乃是《落梅花》。

後來有兩首笛子曲並肩雙雄,一支是《落梅花》,另外一支是《折楊柳》。

相信各位喜愛閱讀古代詩詞的朋友,對這兩個曲名都是「岐王宅裏尋常見」了吧。各位可還記得《琅琊榜》開頭的時候,江左梅郎一艘小船江面吹笛子的情景呢,真有感覺。那個故事講得好像就是魏晉事情的故事吧。時間繼續往後快進,前面古文裡面,只說 「為作三調,弄畢」。到了唐朝虞世南寫這件事的時候,就改成了「作三弄畢」。

你看,出現了三弄,再加上當時流行的梅花落。梅花三弄隱約現身了。

到了宋朝,李清照阿姨就開始寫這樣的句子:

笛裏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

到了後來就出現了開頭鐵鎚引用的宋元詩歌,梅花三弄成為一個固定的搭配。

當然了,直到那時候,梅花三弄也還不是一首曲子,所謂弄,就是指的吹奏,演奏之類的意思。

事實上,梅花三弄成為一個成熟的曲子,最早是出現於《神奇祕譜》這個曲譜是公元1425年出撰寫的,說起來已經是明朝宣德年間的事情啦。當時的記載是:

「是曲也,昔桓伊與王子猷聞其名而未識,一日遇諸途,傾蓋下車共論。子猷曰:『聞君善於笛?』桓伊出笛為梅花三弄之調,後人以琴為三弄焉」 。

這還是拿本文開頭那段故事說事情。至於為啥叫梅花三弄呢,這是因為古琴曲共有10個段落,因為主題在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故稱「三弄」。文化人還編排了一個口訣來解釋三弄的內涵:

梅花一弄、弄清風;

梅花二弄、弄飛雪;梅花三弄、弄光影;暗香浮動、水清清。

現在網上到處都可以下載聽到笛子古曲和古琴曲《梅花三弄》,至於各位能不能聽出來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的意境,那就只有天曉得了。


小說為:《梅花三弄》是瓊瑤小說三部曲,分別為《梅花烙》、《鬼丈夫》、《水雲間》。三部小說均有同名電視劇。

音樂為:《梅花三弄》樂曲主題表現梅花,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古代有:高聲弄,低聲弄,遊弄之說。

《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有所謂「一弄叫日、二弄穿月、三弄橫江」。有說梅花的花期內,一天賞梅花又分早、午、晚三個時間段。早上的梅花含苞欲放,晶瑩潔白,幽香陣陣。

午時的梅花繁華盛開,燦爛芬芳,笑臉迎人;而傍晚的梅花伴著西斜的夕陽,落英繽紛,景緻非常迷人。又有把之比做像徵著梅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而琵琶曲《梅花三弄》的三弄為「寒山綠萼、姍姍綠影,三疊落梅」等說法。


「三弄」就是「三節」、「三段」,和「陽關三疊」的「三疊」是一個意思。

「梅花三弄」因瓊瑤而知名,但瓊瑤並不是首創。只要百度一下,不難發現,「《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根據《太音補遺》和《蕉庵琴譜》所載,相傳原本是晉朝桓伊所作的一首笛曲,後來改編為古琴曲。」原來這是古笛曲、古琴曲的名字。

類似的情況還有很多。比如「庭院深深」「煙雨濛濛」「寒煙翠 」「月滿西樓」「翦翦風」「彩雲飛」,都有古典文學的背景。有人據此認為,瓊瑤有相當深的古典文學底蘊,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觀點,我不予評論。

比較尷尬的是一次經歷。有人說到明代政治家楊廷和:「不知道他沒關係,他有個兒子叫楊慎,有人知道嗎?」我隨口答:「知道,寫過『幾度夕陽紅』。」旁邊有人大笑:「《幾度夕陽紅》是臺灣瓊瑤寫的,你說是明朝人寫的,哈哈哈哈。」

瓊瑤以「幾度夕陽紅」命名她的小說,說實話我認為這是她作品中成就最高的一部。不過因此就剝奪了楊慎的著作權,這恐怕是瓊瑤本人也始料不及的了。


問題:《梅花三弄》中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前言:

看到這個問題,我首先想到的就是臺灣歌手姜育恆為瓊瑤電視劇《梅花三弄》演繹的主題曲。這首曾經風靡大陸的影視作品,讓我們知道了「梅花一弄 斷人腸,梅花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 風波起……」,更讓我們明白了「問世間情是何物 ,直教生死相許」……

《梅花三弄》的由來:

這個音樂作品,可以說是中國古代音樂史上,至今保留下來比較早,而且很有名的一首笛子演奏曲。有關這首曲子的傳說很多,通常被認可說法是:

東晉時期,大將名桓伊,不但戰功顯赫,同時還是一個溫文爾雅的謙謙君子,更主要的是他精通樂律,尤其擅長吹笛子,是一位有名的音樂家。

有一天桓伊在路上遇見了一個年輕人名叫王徽之,他非常仰慕桓伊的音樂才華,於是鬥膽請桓伊能不能吹奏一首曲子,這個不詳之請,桓伊竟然欣然應允,於是桓伊馬上下車,隨即給他吹了一首曲子,相傳這首曲子就是這首有名的《梅花三弄》。

由此可以證明,這首樂曲在晉朝就已經很流行了,稱其為古曲也毫不誇張。由於沒有詳盡的正史記載,所以這似乎也是一段軼亊,同時就是一個美麗的傳說。

何為三弄?

我們不難看出,只要有「梅花」這一元素,任何藝術作品都會顯示出其「孤傲雅緻」。顯而易見,前面的梅花就很好解釋了,而後面的「三弄」就讓人費解了,讓我慢慢道來:

稍微有點音樂樂理知識的人,對「泛音」並不陌生吧?其實,「三弄」就是指這首樂曲中的「泛音」,即以不同的形式反覆三次。類似的方式還有著名的「陽關三疊」,皆有異曲同工之妙。

這首樂曲的特色,就是纏綿悱惻,它不但描寫出梅花傲骨含雪,高潔安詳的靜態之美,急促的曲調則是表現梅花不畏嚴寒、迎風搖曳的動態,整首樂曲表現了梅花凌霜傲雪,錚錚鐵骨的神態。

結論:

這首《梅花三弄》,通過讚頌梅花的潔白、菲芳耐寒的品質來烘托士大夫文人的超凡脫俗,孤芳自賞的思想感情和精神境界,備受後人推崇。

以至於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又將這首高雅的傳世名曲由笛子獨奏,演化成古琴演奏,以致成為「古琴十大名曲」。順便提一下中國傳統古琴的十大名曲分別為:

  • 高山流水
  • 廣陵散、
  • 平沙落雁、
  • 梅花三弄、
  • 十面埋伏

  • 夕陽簫鼓
  • 漁樵問答
  • 胡笳十八拍
  • 漢宮秋月
  • 陽春白雪

再次感謝悟空問答平臺!

【溫馨提示:兵法天下,詩詞文化——琴棋書畫,柴米油鹽醬醋茶,用詩詞點綴生活。如果您認可「兵法天下」的文章,敬請點贊轉發,雅評留言——贈人玫瑰 ,手有餘香,您的鼓勵是我們緣份的見證】


梅花三弄的「三弄」一是指《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二是指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

1、《梅花三弄》是改編自瓊瑤小說的愛情電視劇,由沈怡執導,瓊瑤編劇。分為三部作品《梅花烙》、《水雲間》、《鬼丈夫》;講述了三個動人的愛情故事。

2、《梅花三弄》是笛曲或簫曲,後被改編為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調反覆演奏三次。這種反覆的處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風中次第綻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個性和節節向上的氣概。

「三弄」實際是三個變奏,正因為「主題」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彈奏三次(上準、中準、下準三個部位演奏),故稱「三弄」。


《梅花三弄》的「三弄」是什麼意思? 琴曲《梅花三弄》以泛聲演奏主調,並以同樣曲調在不同徽位上重複3次,故稱為《三弄》。 「梅花三弄「也有人把之比做像徵著梅花花開三度,每度都含有不同的韻味。一度開花稀少,欲露還藏;二度開花大片綻放,滿樹飄白;三度開花稀落,有綠芽相伴,象徵著冬去春來。 後來有瓊瑤的小說「梅花三弄」代表三個故事:一弄,梅花烙;二弄,鬼丈夫;三弄,水雲間。梅花一弄斷人腸 梅花二弄費思量 梅花三弄風波起。


《梅花三弄》是我國古典音樂的一塊瑰寶。自明代初年朱權的《神奇祕譜 》傳譜以來,經過一代代琴家不斷傳承,改造與發揮 , 新的譜本和演奏風格層出不窮。加之簫、笛、琵琶等器色也多積極參與演繹合作,影響極其深廣,成了最受人們喜愛的古曲之一。

但就這樣一首古典名曲,在明朝以前的文獻記載卻極其匾乏,明代之後所記又多屬傳聞或臆測,因而其起源、作者等問題長期以來茫昧不清。

從朱權《神奇祕譜》開始的明清琴譜,一般認為《梅花三弄》是東晉的桓伊所作笛曲 , 後來由琴家改為琴曲。 故事是這樣的:桓伊是東晉的名臣 , 擅吹笛 , 時稱「江左第一」。 《世說新語·任誕》中寫道 : 王子酞(王羲之的第五個兒子,東晉名士,生性不羈)偶遇桓伊,被桓伊的笛聲打動,相互傾心,以音樂愛好相應酬,而始終不通一言的一段。

後來關於桓伊創作笛曲《梅花三弄 》的說法就源於這段故事。但這一原始記載中 , 沒有提到桓伊所吹曲名 , 只是說「為作三調」,三調意思為三個曲子或三段曲子。其中「弄」字的意思是作動詞用,是吹奏的意思。「弄畢」是說演奏完了 , 接著便上車揚長而去。

後來一傳十十傳百,「為作三調」被各大文學作品寫作成了《梅花三弄》這必須得力於文學作品的想像與發揮 。


梅蘭竹菊被稱為四君子。其中,菊花與梅花最為相似。

菊花是鐵骨錚錚的傲骨——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中。

梅花有與菊花一樣傲骨——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梅花三弄》原是古曲,有三段。類似於今天歌曲的三段。每段都重複和不同。到第三段達到高潮——梅花一弄斷人腸,梅二弄費思量,梅花三弄風波起,雲煙深處水茫茫。


梅花三弄有兩種含義,

1??古琴曲,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借梅花來歌頌具有高尚情操的人,這時候的「三弄」指同一段曲調演奏三次,比喻梅花不屈不撓,節節向上的氣概。

2??指一種遊戲詩,將漢字寫在三個梅花形圖案上,讓人破讀成詩。這時候的弄指奏樂,一曲即一弄,三弄就是三支曲子。


古人遇梅,一看初感,再看成曲,三而鏗鏘,依曲吟哦,抒發胸臆。後世衍變成三奏,有曲名《梅花三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