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知道,宋江當初雖然上了梁山,當了草寇,但他骨子裡想的仍是要建功立業,青史留名。他曾經多次對其他梁山好漢親口講過這樣的想法。也正是因為如此,他纔想方設法要使梁山好漢接受招安。因為宋江覺得,只有為國家出力,建立功業,纔是一個男人應該從事的最高事業,江湖落草,只是權宜之計。所以,宋江才冒著讓弟兄們喪命的風險,帶兵去徵遼國,打方臘。他不僅想自己實現一貫的理想,也想讓其他梁山好漢也實現這一「理想」。

打完方臘回京之後,奸臣作亂,宋江被賜帶毒的御酒,喝完後感覺不妙,心知酒裏有毒,但此時,他已經無力迴天了。一方面身體已經開始生病了,另一方面軍隊也沒了,梁山好漢也沒剩幾個,且都不在身邊,反抗也已經是徒勞的了。更重要的是,宋江不想因再次造反而壞了自己的名聲。如果再次造反,那麼他在歷史上留下的肯定就是壞名聲了,那樣他就等於前功盡棄了。

也正是因為有這種想法,宋江才騙李逵也來喝了毒酒。因為他怕自己死後李逵起兵給他報仇,那樣他的名聲也一樣會被損害。但不得不說,宋江這種做法太自私了,對李逵也很不公正。

可以說宋江有一種愚忠思想。這種思想也決定了他的最終命運。


謝邀

其實宋江一直心懷忠義,試想他從矮小虎王英手中救下知寨夫人,放秦明,尋花榮等等都是為了以後鋪墊。

試想一個押司,若沒有關係,便一輩子都只能生活在底層。偏偏一切又都與宋江預期相背離,於是梁山便是唯一的去處。

即使是身在梁山,宋江依然是心繫朝廷。招安其實是梁山人最好的選擇,不論是為了維護中華文化的傳承與維護祖國統一,還是避免不必要的犧牲,宋江的招安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其實宋江招安的另一個原因是,人都會老去,宋江也不例外,所以隨著時間的推移梁山所有人都會被屠殺,與其這樣倒不如順從朝廷。

招安之後,徵方臘至使梁山人馬損失過半,雖然還剩下一些兄弟,但是經歷了九死一生的戰爭,沒有人願意再戰了,和平的需求遠遠大於戰爭,同時朝廷已經平定叛亂,完全有能力將宋江他們控制,因此失去了最佳時機,也就無法重新組織大家重新造反。

為了名聲,假如宋江起身反叛,那所有人的犧牲都廢了,宋江將遺臭萬年。

最後是為了兄弟情義,梁山不是宋江一個人的梁山,假如宋江重新反叛必然會被捉,那麼那些兄弟和家眷們都會被屠殺。

最後也是更重要的,宋江為了贖罪,招安之後那麼多兄弟倒下,他已經無顏面苟活於世。

宋江的死是水滸的結局,也是梁山的重生。


這個問題看起來好象有點多餘。君且看宋江有 ̄百餘人,而且氣勢正旺之時,尚且不願反抗,接受招安。而在徵方臘之後,元氣大傷,梁山泊被朝廷控制。沒有了根據地,兵馬糧萆,後勤供給,如何保障?僅剩的30餘人,還有多少願意繼續跟隨宋江繼續進行反抗呢?你讓宋江如何去反抗,怎麼可能呢?豈不可笑。

再說宋江其人,本無造反之心。上山之前就一心在朝廷體制下,進入仕途,進而獲得功名利祿。光耀門庭光宗耀祖。時勢變遷無奈被逼上梁山,也只是為了活命。統領梁山之後,「受招安」是宋江夢捫以求的夙願。多次擊敗朝廷圍剿,是為賺取更多受招安的本錢。千方百計走後門,拉關係,為招安多方奔走。招安後,為了自已的高官原祿,不惜搭上弟兄們的身家性命去徵方臘。替朝廷除去了心腹大患。

兔死狗烹因受朝內奸臣排擠。服下毒酒。落得個 ̄命嗚呼!


此時的宋江,一是不想,二是不敢。

縱觀宋江的個人歷程和性格分析。宋江是一個出身低微而又有遠大抱負的人,概有雄才大略的志向,又有自私愚忠的劣根性。宋江出身於一個小小的押司,一直都想在仕途上有所發展,但在冗官庸政的北宋,許多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都難以在仕途上正常升遷,更何況宋江,一個編外的小吏押司,仕途晉陞更難乎其難。但是宋江畢竟不是等閑之輩,憑藉著「及時雨」這江湖名號,豪交廣聚了天下英雄,幹出了轟轟烈烈的事業,坐上了一呼萬應的梁山頭把交木奇,終於有了向朝庭要官的籌碼。

在梁山,迎接各路英雄上山時,宋江曾多次說「暫居梁山而已」,可見那時已有歸順之心。而且把「聚義堂」改為「忠義堂」就是明顯的跡象,在安排一百單八將座次排位時,朝庭的降將大多能入駐天罡星,可見宋江早為將來的招安要官埋下了伏筆

平定方臘後,宋江官至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加受武德大夫,正七品,此時正是仕途得意、光宗耀祖的時候。殊不知朝庭使劣作,一壺毒酒要賜死宋江,「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相信宋江亦明白抗旨來來的災難,為了保住忠君的名節,就算喫毒酒而死,此時也斷無再生造反之心了。

其次是宋江再無造反的實力。方臘一戰,損兵折將一大半,剩下三十多個兄弟又有一部分文人,比如神醫安全道,聖手書生蕭讓,三個最有實力的兄弟又同宋江生隙。美髯公朱仝,保定統制,兒子小衙內被李逵劈死,心尚有餘恨;大刀關勝,關公名門之後,大名府任職,曾經帶的一萬五千人被騙上梁山,回歸正統後豈肯再聽宋江使喚;雙鞭呼延灼,開國功臣之後,招安後當上宋徽宗的御營兵馬指揮使,亦斷無拿身家性命為宋江做一場沒有勝算的豪賭。宋江此時也許只有一死,才能對得住跟他出生入死的兄弟,唯有一死,才能保住忠君的名聲。

成也宋江,敗也宋江。


一直以來,有句俗話:自古權奸害善良,不容忠義立家邦。說的是高俅等奸臣,變亂天下,屈害忠良。當時宋江平定賊寇,屢立戰功,威望極高。皇帝多有賞升厚賜,引發高俅等人不滿。高俅本無本事,全靠蹴鞠討皇上喜歡。大宋江山的穩固,必當靠仁政和武力維繫,豈是民間玩耍之人來把權。

方臘已滅,宋江興起。江山若已平定,告捷回朝之日,必當威脅到高俅的地位。假如宋江權力在握,成為皇上的左膀右臂,自會削弱高俅等人權力,慢慢廢貶舊系,自立新政。所以說,宋江是高俅的一個心病。

高俅等人奏明皇上,陳述利弊務要,讓皇上召見盧俊義,恩賜御酒,另有委用。再使計在酒中投放水銀,呈給盧俊義喝。盧俊義不知,喝後腰痠背痛,回途酒後失足,溺水而亡。自宋江滅了方臘後,梁山好漢折損不少。多年徵戰,將憊兵疲,有待整頓調度。今高俅害死盧俊義,等於清除了宋江一臂膀。

高俅故技重施,又上奏給皇上,恩賜給宋江御酒一杯,獎賞其勞苦功高。皇上昏庸,聽其讒言,受其擺布,一切由高俅置辦。宋江哪知中計,喝下毒酒,方纔醒悟。想到天下太平,百姓安泰。現自己手握十萬重兵,若要為報朝廷加害之仇,只需召集舊部,即可呼嘯山林。

可多年徵戰,宋江深知疾苦。每次發動戰爭,必定屍殍哀野,民不聊生。好不容易百姓免受戰亂,過上太平日子,豈能讓黎民百姓再受煎熬。再說,與朝廷對抗,自己又變成了方臘、黃巢等人,與當年在梁山做山大王有何區別?

自己投靠朝廷,南征北戰,梁山兄弟死傷無數,備受梁山好漢怨憂。現又因自己被朝廷所害,策動起義,如何對得起為自己而死的兄弟?如今告捷回歸,百姓愛戴,我再棄義興亂,豈不把畢生清譽忠節毀於一旦。

所以,宋江喝了毒酒,思前顧後,決定慷慨赴死,不做任何反抗。雖如此,回顧其一生,說其忠義,不過對己。說其奸妄,不過對人。所作所為,姑且不蓋棺定論,自有後人評說。


108人都投降了,30人還反啥?而且宋江從來也沒真正想造反,上梁山只為苟活,撈取投靠朝廷重回體制的本錢而已。兄弟,只是他往上爬的墊腳石,死多少也沒關係,他會灑點鱷魚淚,假仁假義一下,繼續糊弄一幫蠢兄弟替其賣命。


影視中30餘人好像很厲害,但實際上你渾身是鐵能捻幾顆釘?方臘一戰,兩敗俱傷,梁山無論從元氣,士氣,人員上都損失太大了,即使回到梁山也不可能成大事了,最多保守終老。


宋江這個人物的性格很複雜,也很真實。宋江的初衷是帶領兄弟們接受詔安後,能夠洗白身份,博個出身,青史留名。結果到頭來搭上兄弟們性命,自己還沒有得到朝廷的認可。這時候的宋江已經心灰意冷,喪失了活下去的希望,所以接受死亡,保全名聲,也是在那個時代下做出了一個有爭議的選擇。


提這個問題明顯是不好好看書。

宋江自飲御酒之後,覺道肚腹疼痛,心中疑慮,想被下藥在酒裏。卻自急令從人打聽那來使時,於路館驛卻又飲酒。

宋江不是明知毒酒而飲,是以為平了方臘,可以安心做官了,這時候得了御酒,飲畢方知中毒。不然,還真不好推斷宋江會做什麼。不過宋江中毒以後,最放心不下的就是鐵牛兄弟。自己的命值錢,鐵牛的命就罷了,不如自己的名聲重要,遂毒死鐵牛。


宋江一心想著向朝廷表忠心,他上梁山是被逼無奈。他的思想觀念就是做封建帝王的忠臣孝子。當他坐上梁山的第一把交椅時,就迫不急待的把聚義廳改為忠義堂,為日後的招安鋪路搭橋。好不容易招安了,又為朝廷平方臘拪牲了自己的無數弟兄,但他還是??忘初心,生怕李逵再造反,把李逵喊來,親手謀殺了自己最鐵的兄弟。宋江以死向封建朝廷表示了自己的忠心。你還想叫他造反,有那個心他就不接受招安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