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

大棚草莓蚜虫猖狂,如何防治?

蚜虫猖狂虽然有点夸张,但蚜虫危害草莓却实属可恶,如果危害严重,会大大降低草莓品质,减少经济效益,造成更大损失。

防治措施

一,农药防治:如果在苗期蚜虫很多,可用艾美乐5克和高效灭百可5毫升加30斤水混合喷施,效果很好,能有效触杀蚜虫。

二,植物防治:如果在盛果期,为了避免农药残留,可用干辣椒1斤,捣碎后和20斤水煮沸(1:20比例),浸泡一昼夜,滤出清液,加适量洗衣粉喷施,触杀作用很大,蚜虫受药后会很快死亡,既杀灭了蚜虫,也避免了农药残留,保证了莓果安全,商品优质。

三,如果确实蚜虫「猖狂」,可在辣椒水中,加入农药艾美乐5克,增大触杀效果和速度,能完全杀除蚜虫,让草莓恢复长势,提高莓果品质,争取好的收成,提高经济效益。

四,一般清况下也可以用黄板潘蚜法,银灰色避蚜法,蚜虫信息素诱蚜法或烟雾熏蒸法(草莓株低,叶密蚜藏,不太适宜,烟太浓还会对叶有伤害),只因蚜虫太「猖狂」,就选用第三条防治办法,效果最好。


问题之:大棚草莓蚜虫猖狂,如何防治,

答案:

蚜虫何己能猖狂?实属不自量!

在保护地大棚设施内种植的草莓??,是在反季节栽培条件下,有著相对比较封闲的环境,此时节,室外环境己不适合蚜虫迁飞繁殖,外界蚜虫迁飞至棚内的可能性较小,此期内如果发现了蚜虫且做到猖狂二字,说明此问题有二之由,一是种植户管理欠佳疏于管理,或者过于懒惰、所以蚜虫猖狂。二是提问者只为出题而出题,因为这种情况在实际生产的草莓大棚管理中极少出现,一般的智商都不会让蚜虫能危害到猖狂的地步,更何况蚜虫是农作物在保护地生产中最容易扑杀的害虫,你选对了药,施药无露空,蚜虫必无影。如此、在生产中出现此类现象的概率较少注、烦请实事求是,提问需根据生产实际问题而问,金xxx。

对草莓大棚防治蚜虫的建议。

基于保护地大棚有著相对比较封闲的环境,在进入草莓生产的季节时,蚜虫和白粉虱受棚内环境限制,而且繁殖的速度较缓,在防治上,生产防虫时应注重在前期的管理上。重点之一、在老棚扣膜、或封棚前、或定植时要彻底清除杂草,残老病叶等,即清洁田园。

在清洁完大棚环境后,即可选择购买农药异丙威烟剂熏杀清理棚内虫害,方法是于傍晚将棚室封闭严密后,持烟剂按照说明书之方法剂量,先里后外逐次点位点燃退出,封闲熏杀一晚后次日凌晨可大通风即完成初次扑杀。之后、珍对防蚜时,可隔15日进行第二次烟剂杀虫。珍对粉虱蓟马防治时,需隔5日,10日,实施三次烟剂防杀虫工作,于草莓开花期有雄蜂入住大棚时停止使用。

大棚内使用烟剂防虫防病技术、可以做到全方位无死角杀虫灭菌的效果,相对于使用农药进行喷雾处理比较经济实惠,而且农药在草莓上的残留极少,而且食用安全健康。

如果采用烟剂和药剂喷施相结合的方法,对于防治抗性害虫更为有利。

谢谢阅读!


山东雅琨推行健康农业,采用高端农资防治病虫害,蚜虫,白粉虱繁殖期短,繁衍速度快,不仅是草莓??,其他作物也是一样难防治,山东雅琨与大家共享高科技产品应用在草莓??的防治蚜虫白粉虱的方案如下:

1、防:

在爆发期前期用:

植物光合防害衣600倍液进行喷施,每隔15天喷施一次,连喷三次,对蜜蜂无害,当天使用当天采摘,无农残,食用安全!

植物光合防害衣介绍:植物光合防害衣是一种新型农业投入品,具有驱虫、物理隔绝病虫害、抑制虫卵孵化等作用,不是杀虫剂杀菌剂但具备隔绝作用,不是肥但具有提高光合作用一倍多的作用,万物生长靠太阳,提高光合作用,就可以令作物增产,不是保花保果剂却能具备这个效能,提高一倍以上光合效率、增强植物自养能力、提高农产品品质、产量、保温、保鲜、可提高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一倍左右),增加叶绿素含量约50%,促进植物健康生长。具有增产、防病(生物传染病和非传染病、根病除外)、无毒高脂膜物理隔绝病虫害,保花保果、提高品质、抗旱防寒、防腐保鲜、抑制虫卵孵化等功能。增产约30%~60%。

2、生物制剂治理蚜虫:

使用超级BT苏云金杆菌500倍+一统天下500倍+打甲苏云金杆菌500倍+聚多肽精华液5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如有白粉虱,加灰飞烟灭500倍液混合喷施,今天用药,明天采摘,食用安全,无农残!

同时兼治:斜纹夜蛾、蓟马、果蝇

山东雅琨农业与大家分享草莓??采摘园病虫害生物制剂防治技术如下(如需要生物制剂或技术咨询敬请私信留言):

草莓采摘园病虫害生物制剂防治技术

目前,正是草莓采摘园开始开花结果的时候,防治病虫害要考虑到农残问题,山东雅琨农业推行健康农业,防治草莓病虫害使用生物制剂,现把我们雅琨公司的草莓病虫害生物制剂防治技术与大家分享:

1、草莓病害防治:

(1)白粉病、灰霉病、根腐病 、黄萎病、炭疽病、茎腐病、疫霉果腐病、病毒病、菌核病、青枯病、叶枯病、芽枯病、疫病:

使用田梦金500倍+腐烂一抹净500倍+凯特吡唑醚菌酯500倍+聚多肽精华液5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今天用药,明天采摘,食用安全,无农残!

其他生物制剂配方:

白粉病:

白粉一号乙嘧酚磺酸酯500倍+绿得宝500倍+凯特吡唑醚菌酯5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今天用药,明天采摘,食用安全,无农残!

灰霉病:

灰霉一号丁子香芹酚400倍+凯特吡唑醚菌酯500倍+聚多肽精华液500倍液,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今天用药,明天采摘,食用安全,无农残!

(2)线虫病:

使用克线宝500倍+根得宝500倍液灌根或滴灌或冲施,生物制剂,对土壤无害,无农残!

2、草莓虫害防治:

(1)斜纹夜蛾、蚜虫、蓟马、果蝇 :

使用超级BT苏云金杆菌500倍+一统天下500倍+打甲苏云金杆菌500倍+聚多肽精华液500倍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今天用药,明天采摘,食用安全,无农残!

(2)螨虫、红蜘蛛 :

使用螨刈500倍+倍倍加1000倍+绿得宝500倍液液叶面喷施,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连喷2--3次。

(3)地下害虫:蝼蛄、蛴螬、地老虎、金针虫:

使用地蛆一灌净500倍液地上叶面喷施,地下死虫,生物制剂,对土壤无害,对农作物无毒,无农残!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希望下面我的回答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最近小编我一直在做养殖方面问题的回答,突然来了一个种植的问题有种莫名的兴奋感哈哈,好了好了咱们回归正题。

首先咱们简单介绍一下今天的主角蚜虫!它们是草莓上最常见虫害之一,目前危害草莓的蚜虫分为两种,棉蚜和桃蚜!棉蚜1年繁殖20-30代,桃蚜1年繁殖10代,除冬季低温条件下危害减轻。蚜虫的生活特性主要群集在草莓的嫩叶上,刺吸汁液,吸食后成褪绿的斑点,造成叶片卷缩变形,严重影响光合作用的进行,它们也是传播草莓病毒病的主要凶手!

1.改善管理

一般大棚草莓种植出现蚜虫泛滥情况,肯定由于您对大棚管理有一定的疏忽导致的,应该在大棚草莓生长期间,应及时摘除衰老底叶、弱叶,病果,及时修剪清除带病的匍匐茎及病株,并清除田边腐枝烂叶。

2.物理防治黄板

色板诱杀。购置专用黄板,也可自行制作,用废旧纸板或纤维板正反面涂黄,干后再涂凡士林加机油,黄板插入棚内或悬挂在草莓行间,黄板主要粘杀蚜虫、每亩各挂30~40块,高于草莓植株30~50 cm,利用趋性粘杀蚜虫。

3.化学防治

1.在繁苗期,加强喷药防治,减少蚜虫的病毒病传播机率。草莓开花期前喷药防治l一2次,可用50%的敌敌畏溶液1000倍。也可用40%乐果乳油1000-1500倍液、50%辟蚜雾2500-3000倍掖。一般采果前15天停止用药。在蚜虫发生期可用10%蚜虱净或施可净20克/亩等防治。

2.也可选用60克/升乙基多杀菌素悬浮剂1,500~2,000倍液、1%印楝素水剂800倍液、0.3%苦参碱水剂800~1,000倍液防治。


蚜虫是一种很普遍的害虫,蚜虫是传播病毒病的主要媒介,其传播的草莓病毒病造成的危害甚至大于其直接为害。我种了五年草莓,我一般是用四种不同方式来对于蚜虫进行防治,有农业措施、物理措施、释放捕食或寄生性天敌、药剂防治。首先说农业措施,因为蚜虫怕光用银膜代替黑膜增强叶片背面光线,有条件的可以加补光灯。接下来物理措施,用黄板蓝板粘蚜虫。而蚜虫的天敌就是七星瓢虫,我们都知道七星瓢虫爱吃蚜虫。化学药剂防治的话,我一般用吡虫啉剂、苦参碱、力作、隆施这四种化学药剂的一种加助剂一起用,打不死就用这四种轮换使用。前面三种能防治好蚜虫最好了,化学药剂放最后,毕竟安全第一。当然推荐的这四种药剂也是安全的,对蜜蜂安全,对人更安全。


关注我们获得,田间实战经验!

蚜虫比较难以防治,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蚜虫的繁殖过快的原因。

蚜虫有几个特性是其他虫害没有的特性:

1、能够通过类胡萝卜素进行光合效应,也就是说,在极端的条件下,不吃不喝都可以通过阳光进行光合作用。这个我们称为开挂的虫害。

2、能够进行孤雌生殖,也就是说,没有异性的条件下,可以通过自己进行复制。

3、和蚂蚁是羊和人的关系共生,一般来说,蚂蚁在合适的条件下,无条件的保护蚜虫。

4、可以变成有翅蚜,在环境恶劣的时候,迁飞到其他地方危害。

这几个特性造成了蚜虫的难以防治。

那么蚜虫有几个需要非常重视的防治办法:

1、有效的保护天敌。天敌常见的为草蛉、瓢虫。

图为瓢虫和瓢虫的卵

2、使用速效加持效的药剂方法。

3、药剂使用的时候添加几丁质酶,溶解蚜虫的皮肤,比如抖灭。

4、安装黄板,这样可以有效的控制蚜虫的迁飞。

一般进行管理后,蚜虫效果可以达到如下效果

所有经验来自实战,如果你喜欢这个平台,点击关注我们,继续提供实战经验。


棚里保持干净,枯叶烂叶及时清除,防虫网,黄板,要用,杀蚜虫的药要轮替使用,比如吡虫啉,啶虫脒,噻虫嗪,吡蚜酮等。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