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金融海嘯 10 週年,香港金管局總裁陳德霖表示,每次造成金融危機的成因都萬變不離其宗,就是「過度槓桿」,提醒家庭、企業和政府一定要避免過度槓桿或借貸過度

陳德霖表示,雖然解決之道是減債 (去槓桿),但金融每 10 年過後,全球負債不跌反升,新興市場的企業債務更是迅速飆升,容易引發信貸風險。

以先進經濟體為例,其總債務由 2007 年佔國內生產總值 (GDP) 的 2.42 倍增至 2.76 倍 (包括家庭、企業和政府),其中家庭和企業變化不大,惟政府負債由 71% 大幅增加至 108.5%。

新興經濟體總負債亦由 2007 年佔 GDP 的 120.7% 攀升至 2017 年的 193.6%,升幅高達 73 個百分點,主要由家庭和企業債務飆升帶動;當中企業負債升幅由 56.3% 升至 104.6%。

陳德霖指出,新興市場負債上升,部分原因是金融服務發展和深化的結果,不一定是壞事,當中有利於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並改善資本配置效率。

不過,他警告,近年新興市場的企業債務迅速飆升,在全球經濟下行風險增加、美元升值和利率趨升的情況下,一旦市場出現波動,資金鏈斷裂,便容易引發信貸風險。

自金融危機爆發後,陳德霖認為,香港積極落實國際監管標準,令香港「抗震力」大大提高。

另外,金管局自 2009 年起先後推出 8 輪逆週期措施,有助減低銀行體系面對的風險,新房貸的平均貸款成數,由 2009 年的 64% 取今年的 47%;房貸利息比也由 10 年的 41% 降至去年底的 34%。

陳德霖說,雖然目前金融監管手段、工具和力度較以前加強,但歷史告訴我們「人類是善忘的」,常常沒有汲取教訓或很快忘記教訓,以致金融危機反覆出現。因此,香港必須維持貨幣、財政及市場紀律,家庭、企業和政府都一定要避免過度借貸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