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報道騰訊文化2014-05-28 08:3198[摘要]《直面大轉型時代》不僅是吳先生這些年對於一些重大問題的思考和記錄,也從思想理論的側面反映了過去一個時期中國改革和發展的歷程。是吳先生為轉型期中國怎麼全面推進各項改革的建言。

5月27日上午,著名經濟學家吳敬璉先生應邀在三聯韜奮書店舉辦其新作《直面大轉型時代》的新書見面會。該書是吳先生近年來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建立法治市場、完善市場制度等重大問題的相關文集,收錄了作者2007年以來的50篇文章。著名的經濟學家張卓元、本書的特約編輯馬國川、三聯書店總經理樊希安、三聯書店總編輯李昕等參與了此次發布會。改革開放30年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時,由於現有體制從舊體制繼承下來的缺陷,經濟社會的進步發展仍然面臨一系列嚴峻的挑戰。隨著改革進入「深水區」,社會上關於回到過去還是深化改革這兩種截然不同的方針和路線之間的爭論並沒有止息,吳先生認為:市場化改革是支持中國經濟高速成長最重要的推動力量,只有排除障礙,推進改革,建設法治的市場經濟才是當前轉型期的正道。對於中國經濟面臨的短期問題和長期挑戰,吳先生曾說:為了穩定經濟,避免發生大的金融和經濟危機,除了運用短期政策穩定宏觀經濟外,還必須採取改革措施,排除增長模式轉型的體制性障礙,實現我國的產業升級。吳先生還曾談到:「經濟復甦的苗頭萌出後人們所產生的樂觀情緒很可能使我們不去繼續深化對危機產生機理的認識,不能正確處理後危機階段的各種後續的政策問題,從而重蹈覆轍。」對於「中國向何處去」這個重大的時代命題,吳先生首先批評「中國模式論」,他認為:「只有堅持市場化、法制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政治制度,這樣中國才有光明的未來。」對於重啟改革的實施方案,吳先生認為:「要採用問題導向的方法列出改革項目清單,並且從中篩選出最重要和關聯性最強的改革項目——「最小一攬子」改革方案,突破關鍵領域的改革。」同時明確提出,新一輪改革的核心應該是建立競爭性的市場經濟體系,完善法治,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中國百餘年來的歷史激蕩與社會革新,歷經重重磨難與坎坷,經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終於在20世紀末建立了初步的市場經濟體制,奠定了社會轉型的制度基礎,但「大轉型時代」遠沒有結束,中國的轉型之路依然是「路漫漫其修遠兮」,需要所有中國人的「上下求索」。正如吳敬璉先生所說:「中國現在站到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新一輪改革正在逐步展開。在這樣的歷史時刻,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改革是一場除舊布新的革命,必然會遭遇來自陳舊意識形態的阻力,面對來自以權謀私特殊既得利益者設置的障礙,還要解決在舊體制和粗放型經濟增長模式下積累起來的種種實際困難。重重艱難險阻需要我們共同努力去克服。我衷心地希望,大家都參與到推進改革的事業中來,為推動中國的現代化轉型增添力量。建設一個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的現代化中國,是我們每一位公民的責任。」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