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视相片

台湾护师医疗工会理事长陈玉凤(图左),带领50名护理师至卫福部陈情抗议,希望卫福部医事司重视「三班护病比」订定入法,而非全日平均计算。(摄/陈稚华)

8月13日发生于卫福部台北医院护理之家的大火事件酿成39人轻重伤、13人死亡的悲剧。台湾护师医疗工会理事长陈玉凤,昨(13日)带领50名护理师至卫福部陈情抗议,希望卫福部医事司重视「三班护病比」订定入法,而非全日平均计算。

根据目前护理机构分类设置标准第8条附表「护理机构设置标准表」规定:一班护理之家任何时段护理人员及照服员总数与住民人数比,不得低于1:15,且视各班别之工作内容增加适当人力。「照目前这样算,在夜间『1名护理师:32名病患』的照顾人数比例,居然是合法的?」陈玉凤质疑。

曾在北部区域医院工作3年,现转至诊所的林姓护理师表示,过去在区域医院工作时,平均一位护理师白班会分配到12个病人,虽规定上班时间为8小时,但要完成行政、发药、治疗等诸多庶务,每天工时大约是10-12小时。

「在照顾这么多病人的情况下,中间只要有一个病人要CPR我们就完蛋了!所有病人、治疗全都要停摆、药物都不能发。这样的工作时数和劳累状态,可能跟酒驾、过劳开车是一样可怕的!政府规定这样的护病比『合法却不合理』,我们忙到焦头烂额却没有人注重这件事。」林姓护理师愤慨表示。

检视相片

林姓护理师表示,过去在区域医院工作时,平均一位护理师白班会分配到12个病人,虽规定上班时间为8小时,但要完成行政、发药、治疗等诸多庶务,每天工时大约是10-12小时。(摄/陈稚华)

台湾护病比不跟进国际趋势,反倒退走?

陈玉凤也指出,现行的国际护病比,欧洲国家是1:6、美国加州内外科1:5专科1:4、澳洲昆士兰白班1:4小夜1:4大夜1:7,但台湾却是1:15,「这是非常不合理的状态,为何台湾不是比照国际趋势?」

护病比跟病人安全有直接关系,陈玉凤表示,根据2002年美国医学期刊显示,以护病比1:4为基准,护理人员每增加一名病人,病人30天内死亡率为7%;若增加到8位死亡率会增加到31%。「2009年台湾也有资料显示,照顾人数大于11人时,病人发生跌倒、手术后伤口感染、出血褥疮等事件会高出1.6-5.6倍!」2016年澳洲也有资料显示,最佳护病比应是1:6。

林姓护理师也以欧美状况为例,「他们护理从业生涯平均一个人可以工作20年没问题,但在台湾却只有7年。因为只要一个病人告你,就可能赔上千万、还要坐牢......」

护师工会抗议:护病比别再算「平均数」,三班分开算才公平

来自南部医学中心儿童癌症病房的许姓护理师也表示,目前儿癌病房现况,白班平日是1:9、假日是1:11、小夜班1:12-13、大夜平日跟假日都是1:15-16。一般病房则是白班平日1:8-9、假日1:9、小夜1:10,儿童一般病房假日大夜1:14,「偶尔还会到1:16-17」三班时间分别为白班08-16:00、小夜16-24:00、大夜24-08:00。陈玉凤表示,目前政府规定在医学中心要求护病比是1:9,可是是用全日去算平均,如果分三班来看并没有达到1:9。

护师工会理事钟惠雯补充说明,目前护病比虽有入法,但不是照三班实际数字去算,而是用平均去算,「连有护理师证照的管理阶层、督导那些没有顾病人的职员,全都拉下来算,所以数字上当然很漂亮!」

检视相片

许姓护理师公布南部医学中心护病比,她担忧地说:「我们一个人有体力如何去顾这么多病人?今天假如大火再发生的话,该怎么办?」(摄/陈稚华)

许姓护理师也说,甚至只要一有病人转出,医院会要求护理师马上再去支援其他病房,「让你从上班到下班都不能停、都要维持1:9-10,而且顾的病人大多是肠病毒、发烧、肺炎的孩子......发烧的孩子半小时就要帮他们量一次体温,做一次治疗就要量一次体温,我们一个人有体力如何去顾这么多病人?今天假如大火再发生的话,该怎么办?」

「同仁生病我们只担心人手不足...对病人的同理心还会在吗?」

从事护理工作近20年、来自中部医学中心的41岁陈姓护理师说,以前觉得照顾病人是天职,学校老师也教导「我们是南丁格尔,要学习牺牲奉献一切。」她表示,过去上白班一位护理师是配8-10人,小夜是15-17人,大夜20-25人, 目前她已转为内视镜护理师,看到的状况仍没改善。

「以前觉得咬牙苦撑就可以了,人力不足时医院要大家『共体时艰』,但这4个字到现在还是一直出现!看到大家忙的团团转、没时间喝水、没时间喘口气,甚至看到怀孕同仁因此流产、要去安胎,同仁生病了我们不但没有体恤,只是担心他会不会走、我们没有人了怎么办?我们对护理同仁的同理心都不见了,对病人的同理心还会在吗?」

陈姓护理师更无奈表示,过度忙碌容易让她们忽略对病人的关切,她说之前在病房5分钟前还在发某一床的药,5分钟后该床家属站在她面前,她却完全记不得他是哪一床的家属.....「我们一再向上层反映,却没有人理我们,他们只觉得我们不停抱怨,所以人力不足的状况仍然持续。我们薪水也没有外界想的高,最低还是有25K的,我做护理18年,上白班薪水也不到4万,照服员还比我们高。」

检视相片

陈姓护理师说曾遇过同事因工作太劳累而流产、甚至有一位同仁没时间休假,突然身体不舒服竟是发炎 导致胰脏破裂,CPR急救不治而死亡。(摄/陈稚华)

昨日也在工会坚持下,卫福部由护理及健康照护司技正李雅琳、医事司科长吕念慈代表,一同接下工会陈情书。护师工会希望透过草案送修立法院,9月开议时能调整,其中6项诉求包括:

1.卫福部应立即公布台北护理之家大火检讨报告

2.要求现行三班护病比,比数至少要比照日本1:7保障病人安全,而非全日的平均比

3.全面检视现行护理人员的配置,护病比任何时数下不得低于1:15,不能再只有1个护理师上班的情形。

4.护病比修法时应参照现行国际制定的护病比数,而非依照现行台湾制度。

5.现行评鉴制度应纳入劳动审查,保障护理人员及医事人员工作职场安全

6.现行卫福部医事司修法,应明订邀请护理团体参与,而非仅有单一团体参与。

检视相片

卫福部 健康照护司技正李雅琳、医事司科长吕念慈代表,接下工会陈情书。(摄/陈稚华)

照护司司长蔡淑凤也表示,护病比目前已纳入《医疗机构设置标准》,预计今年完成立法,关于三班合理护病比机制,她表示会朝此方向努力。

陈玉凤再次呼吁「高护病比=高死亡率」,希望政府依照国际标准而非只参考雇主经营利弊,希望医事司将三班护病比入法,「如果用全日会害死我们、造成护病一起死。」

更多信传媒文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