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時報【康彰榮】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對中政策丕變,特別是近期在美中貿易衝突上,採取激進的對抗路線,原因除了川普本身帶著民粹主義的執政風格外,其身邊的主要國安和經濟團隊,也都是具有明顯的右派色彩。按照學界對美國的中國專家所做的籠統畫分,這些人都是十足的「藍隊」。讓人納悶的是,已經主導美國對中政策數十年的「紅隊」,最近都消音了,他們都跑到哪裡去了?

1971年,主張「聯中抗俄」的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季辛吉,二度密訪中國後,促成1972年尼克森對中國的「破冰之旅」,美國並在1979年與中國建交,自此美國對中國政策從「圍堵」(containment)調整為「交往」(engagement)。這些支持與中國積極交往、希望能在潛移默化間改變中國政治和經濟的官員和專家,被統稱為「紅隊」,他們主導著過去40多年來美國國務院的中國政策。

然而,美國國內仍有許多人對於共黨執政的中國心存戒心,不時對中國政治、經濟、軍事、人權等方面提出警告和批評。這些被稱為「藍隊」的人士主要散布在國會和學界,較為知名者包括前參院外交委員會主席赫姆斯(Jesse Holms)、1999年提出「考克斯報告」的眾議員考克斯(Christopher Cox)、邁阿密大學政治學教授金德芳(June Teufel Dreyer),還有為數不少的國會助理,他們也是美國國內支持台灣的重要力量。

在小布希第一任總統初期,曾啟用一批在外交和安全上主張強硬立場的高級官員,這群被稱為「火神隊」(the Volcans)的國安團隊,一度有意調整對中政策,但在「911」恐攻事件後,美國因需要中國在反恐上的支持而作罷。之後小布希和歐巴馬政府對中便一直延續溫和交往路線,直到川普上台。

川普是個非典型政治人物,在中國政策上很「非典型」。他上任後,大量任用主張對中國強硬的官員,除了在貿易問題上有納瓦羅等鷹派之外,國安顧問聘用了支持美國在台駐軍、美台建交的波頓(John Bolton),國務卿則是批中國的貿易是「掠奪行為」的蓬佩奧,整個川普的對中團隊真是「藍」到不行。

此時的「紅」隊成員呢?其實,不管是「紅隊」或「藍隊」,都是「美國隊」,他們對於中國態度的差異,說穿了就是對美國利益最大化的看法不同。當前中國國力快速崛起,美國朝野瀰漫濃厚的中國威脅論,並已成為主流意見,在此氛圍下,「紅隊」人士不僅鮮少跳出來挺中,甚至還有改變立場的倒戈者。如此看,在這段中美貿易大戰期間,美國國內挺中的聲音會如此薄弱,也就見怪不怪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