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笔试于11月3日进行,备考时间已经严重不足了,小伙伴们要抓紧时间复习咯,小编也给大家总结了教师资格证高频简答题,同学们在考前多看几遍,积少成多,顺利过关没问题!

1、加涅的8层次5分类

加涅把学习分成八类:

①信号学习。

②刺激一反应学习。

③连锁学习。

④言语联结学习。

⑤辨别学习。

⑥概念学习。

⑦规则或原理学习。

⑧解决问题学习。

2、新课程理念改革的「四观」

简述现代学生观

1.学生是一个完整的生命个体,应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做到悦纳错误、多宽容

2.学生个体间存在很大差异,做到乐观估计学生天性,多看优点多赞美

3.学生身上蕴藏著巨大潜能,做到相信学生,多期望

4.学生成长需要人文关怀,认识到学生是人,做到尊重学生,讲民主

简述现代教师观

1.角色转变: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开发者和研究者、社区型开放教师

2.行为转变:师生关系上强调尊重、民主、互动和教学相长;教学上强调课程帮助引导启发;强调反思与终身学习;强调合作

简述现代创新观

1.破除知识中心,敢质疑,培养创新意识

2.破除教师权威,教师要做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3.培养问题意识,鼓励学生提问,态度比答案更重要,多赞赏

4.破除智力中心的观念

简述现代教学观

1.教学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

2.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3.教学过程重于教学结果

4.教学更关注的是人而不是科学

3、柯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

答:1.前习俗水平(惩罚服从取向阶段和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大约出现在幼儿园及小学低中年级。

2.习俗水平(寻求认可取向阶段和遵守法规取向阶段)

这是在小学中年级以上出现的,『直到青年、成年。

第三阶段:「好孩子」取向。

第四阶段:权威和社会秩序取向。

柯尔伯格认为大多数青年和成人的道德推理就属于这级水平。

3.后习俗水平(社会契约取向阶段和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4、教学设计原则4点、步骤7点、要求5点、内容4点、依据6点,教案的内容6点

原则:系统性原则、程序性原则、可行性原则、反馈性原则

步骤:1教学目标的阐述2教学重难点分析3、教学准备4、教学课时计划5、教学设计过程6、板书设计7、教学反思

要求:1导入环节2问题设计3、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4、练习设计5、教学后记

内容:1教学目标的设计 2、教学内容的设计3、教学措施的设计4、教学评价的设计

依据:1学科性能2教学任务和要求3、教学内容的特点4、教学原则的要求 5教师本人的教学特点和风格6、学生的年龄特征和个别差异。

5、简述激发学生动机的基本方法

(1)充分利用反馈信息,恰当进行奖惩:

(2)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和维持学习兴趣:

(3)指导学生进行积极归因,增强对成功的期望:

(4)培养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成功的自信心:

(5)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学习动机的激发者;

(6)注意个别差异。

6、简述影响个体发展的主要因素

1遗传素质:遗传素质是个体发展的前提,为个体身心发展提供生理基础;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影响作用,但其作用不能夸大。

2)环境: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包括机遇、条件和对象,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有积极和消极之分。

3)学校教育: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学校教育具有其独特的功能,例如加速个体发展、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等功能。

(4)个体主观能动性:个体主观能动性是促进个体发展从潜在的可能状态转向现实状态的决定性因素。

7、简述最近发展区概念及意义

苏联的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

8、简述奥苏泊尔的有意义学习条件

1. 新的学习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 学习者认知结构种具有同化新材料的适当知识基础(固定点),便于与新知识进行联系,也就是具有必要的起点。

3. 学习者还必须具有进行有意义学习的心向,即积极地将新旧知识关联起来的倾向。

4. 学习者必学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识结构中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9新课程改革下的有效情境创设应注意几点?

1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让情境生成学习材料问题

2、巧妙设计认知冲突,创设问题情境。

3、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寻找知识经验的联系,创设情境。

4、教师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教学情境

10、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

  • 1.顺序性,个体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
  • 2.阶段性,个体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著不同的发展任务。
  • 3.不平衡性,个体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以及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 4.互补性,机体在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它方面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
  • 5.个别差异性,每个人由于遗传、环境、教育等因素的不同,其身心发展的实际面貌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个别差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