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援助的步伐越邁越大。    1962年夏,中越兩國領導人在北京會商,中國向越南無償提供可裝備230個步兵營的武器。1964年6月,毛澤東對來訪的越軍總長說:我們兩國兩黨要合作,共同對敵。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們兩家無條件共同對敵。7億中國人民是你們的堅強後盾,遼闊的中國國土是可靠的戰略後方。    1965年5月,中共中央成立援越運輸領導小組,組長是總長羅瑞卿,負責統一處理有關援越事務。周恩來在越南最困難時,5次出訪越南,盡量滿足越方的要求,還經常主動幫助越南解決困難。1965年10月,應胡志明主席要求,中國先後向越南派出防空兵、鐵道兵、工程兵和後勤部隊共計32萬人,最高年份高達17萬人。1970年,中國軍隊奉命全部撤回國內,而1442位烈士的遺骸至今仍留在越南。    1971年中國與越南簽訂的無償援助協議共7筆,援助數額達36.1億元人民幣。這年,中國還同朝鮮、阿爾巴尼亞、羅馬尼亞等國簽訂了援外協議,總額度為74.25億元人民幣,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任務最重的一年。對外援助支出占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5%上升到5.1%。8月,越南北方發生特大水災,危及數十萬人。中國緊急調動飛機和火車,運送救災物資到越南。9月27日,中越兩國政府簽訂1972年中國向越南提供經濟、軍事物資援助協定,確定中國無償援助越南27.98億元人民幣。    1972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51.49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的6.7%,比1971年上升31.6%。11月26日,中越簽訂1973年中國對越南13項無償援助的協定,援助價值21.07億元人民幣。    1973年中越南簽署7筆包括一般物資、軍事裝備、成套項目和現匯在內的無償援助協定,摺合人民幣25.39億元人民幣,加上同其他國家簽訂的援助協定,1973年國家財政對外援助支出達到57.98億,占國家財政支出的7.2%,是建國以來對外援助支出最大的一年。    1974年中國又簽署了給予越南無償經濟和軍事援助的協定。    1975年5月,越南南方解放,中國逐步減少對越南的支援,但中國援建的魚雷快艇修理廠、輕重機械廠、高射機槍廠及槍廠的擴建等工程還在繼續。9月越南勞動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黎筍訪問中國,中越兩國政府簽署中國向越南提供無息貸款的協定和1976年中國向越南提供一般物資的議定書。    周恩來對越南領導人說:為了支援你們,我們不惜承擔了最大的民族犧牲。從1962年起,根據越方要求,中國提供各種舊式武器和中國生產的無漢字新武器。越南戰爭期間,中國生產的大型武器裝備很多供應了越南,甚至從現役裝備中抽調,而自己需要換裝的坦克和大口徑火炮卻很少更換。1968年前,中國生產的63式電台3000餘部,絕大多數支援了越南,自己僅留下少數樣機。有的新武器生產不足,寧可自己缺編,先拿去支援越南。由於援越的野戰輸油管不夠,中國推遲當時正在鋪設的戰備輸油管線,將優質鋼管運往越南。1968年6月,越南副總理范雄與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談1969年的援助,提出急需107毫米火箭炮,中國已停止生產這種型號,把庫存全部給了越南。1971年至1972年,越南更是把中國當成了免費武器庫,提出要1000架飛機,3個營的紅旗二號地空導彈地面設備及導彈180枚(這些當時最先進的武器都是從蘇聯進口的,中國自己還沒有這麼多),警戒雷達2部,水陸坦克20輛,舟橋2套,大口徑加農炮204門,炮彈4.5萬發。這張清單完全超出中國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在中國的對外援助中,對越南的援助時間最長,數量最大。截至1978年,中國援越的軍事物資可以裝備200萬陸海空軍隊,各種物質折價200多億美元。包括輕重武器、彈藥和軍需品,450個成套設備項目,346億米棉布,3.5萬輛汽車,500多萬噸糧食,200多萬噸汽油,3000多公里油管,6.35億美元的現匯。這些援助不附帶任何條件,絕大部分無償,一小部分是無息貸款。李先念問,你們拿我們這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    中國對外援助的另一個大戶是阿爾巴尼亞。1949年11月,中國和阿爾巴尼亞建交。在1960年6月布加勒斯特會議上,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不同意赫魯曉夫攻擊中國,此後,中阿兩國更有了同志加兄弟的特殊關係。阿爾巴尼亞認為自己是為了中國才失去蘇聯的援助,理所當然向中國伸手。霍查對中國駐阿爾巴尼亞大使說,我們向你們要求幫助,就如同弟弟向哥哥要求幫助一樣。你們有的,我們也要有。謝胡也說,我們不向你們要,向誰要呢?    1960年代初,中國把蘇聯援助阿爾巴尼亞的項目全部包下來,援助規模不斷擴大,幾乎有求必應。1960年底,正值中國最嚴重的災荒時期,卻還是緊急援助了阿爾巴尼亞5萬噸糧食。  1961年阿爾巴尼亞獅子大張口,3次派人來北京要錢要物,甚至提出很多不切實際的要求。周恩來衛士喬金旺回憶:阿爾巴尼亞勞動黨中央書記科旬加來訪,主要是伸手,給少了還不行。阿爾巴尼亞不理解我們也很困難,雙方談得不好,總理心情很不愉快。12月25日,周恩來對來華的阿爾巴尼亞領導人凱萊齊說:我們根據力所能及承擔國際義務,但由於我國連續遇到3年災荒,加上蘇聯撤退專家,所以我們遇到了極大的困難。因此援助不能像你們希望的那麼多、快、大、好,不可能把蘇聯過去答應的援助全部包下來,你們自力更生還是主要的。儘管如此,1962年1月13日,中國還是與阿爾巴尼亞政府簽定了5項議定書。    從1954年起,中國政府向阿爾巴尼亞提供經濟和軍事援助摺合人民幣100多億元。而當時中國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中國還先後派出近6000名專家,並為阿爾巴尼亞培養了幾千名技術骨幹。中國援助阿爾巴尼亞急需的東西,甚至包括2100萬美元的自由外匯,而阿方供應中國的如煙草、香煙、瀝青等,中國並不需要。1969年,謝胡與到訪的中國副總理李先念談了6個多小時,全是要東西。李先念問,你們拿我們這麼多東西,打算什麼時候還?謝胡說根本沒有考慮還。    不斷伸手,不斷得到滿足,阿爾巴尼亞形成了嚴重的依賴思想。中國幫阿建設紡織廠,而阿自己不種棉花,要中國用外匯替它買。織成布做成衣服,沒地方賣,反過來賣給中國。中國援建了化肥廠,但阿方不放心中國的主機,提出要義大利的主機,結果義大利主機使用不長時間就壞了,又要中國用外匯買義大利的備件。優質鋼材中國自己都極少,而阿方用中國援助的優質鋼管做電線杆,優質鋼板鋪廠房地面,甚至鋪路。中國自己都捨不得用的高標號水泥,援助給阿,而阿方竟用來建烈士墓——2.8萬平方公里的國土上建了1萬多座紀念碑。    1970年8月,中阿的「政治戀情」降溫。但阿爾巴尼亞仍厚著臉皮要求中國援助32億元人民幣,中國決定提供19.5億元人民幣的長期低息貸款。阿爾巴尼亞又要求中國更多接受香煙、煙葉和成衣等,中國不得不同意接受這些並不需要的東西。    1974年10月,謝胡寫信給周恩來,提出在阿第六個五年計劃(1976至1980)期間,要求中國提供50億元人民幣的貸款。中國認為過去對阿的援助已不少,這次要求的數量過大,中國力不從心,很難滿足。鑒於阿已有一定的自力更生能力,中國決定少給援助。阿方堅決要求增加貸款,還提出延期償還1976至1980年的貸款。7月30日中阿雙方簽定貸款協定,中國貸款給阿爾巴尼亞10億元人民幣。阿爾巴尼亞還再三要求中國提供糧油,而此時的中國經濟處於崩潰邊緣,確實拿不出更多的東西。阿爾巴尼亞很不滿意,表示決不會在外來經濟壓力下低頭,並拒絕給中國需要的原油、瀝青。在阿爾巴尼亞勞動黨第七次代表大會上,霍查含沙射影攻擊中國。如此這般,就不會再伸手了吧?但1975年6月,阿方又來中國要援助。7月3日,中阿簽訂長期無息貸款等議定書。     1976年鄧小平復出後,在外交領域的第一個重大決策就是結束中阿的畸形關係。1978年7月7日,中國外交部照會阿爾巴尼亞駐華大使館,中國政府決定停止對阿爾巴尼亞的經濟和軍事援助,撤回專家。直到1983年,中阿兩國才逐步恢復正常的國家關係。    1970年至1976年,中國援非金額高達180.15億美元    1964年,周恩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說:前幾年我們對蘇聯和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的貿易欠賬,現在已經全部提前還清。我們還節衣縮食,拿出相當大的一部分資金和物資支援社會主義兄弟國家和民族主義國家。    1965年3月,周恩來對來訪的巴基斯坦總統阿尤布·汗說:在我們「三五」計劃期間,除已經提供的6000萬美元外,我們將繼續向你們提供援助。1966年7月29日,中巴簽訂無償軍事援助議定書。僅此一年,中國對巴基斯坦的4筆無償援助已經達到1.8億元人民幣。1968年12月26日,中國再次無償援助巴基斯坦1億元人民幣。    1970年11月13日,毛澤東會見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時說,「四五」計劃安排的對外經濟援助太少,特別是對巴基斯坦的經濟援助很不夠,要由原定的2億元人民幣增加到5億元人民幣。中國對朝鮮的援助一直未斷,不斷向朝提供物資援助。新華社報道:1970年中國向朝鮮提供石油15萬噸,1972年增加到140萬噸。1972年中朝商定共同建設輸油管,1974年2月破土動工,1976年1月輸油管竣工,年輸油能力為400萬噸。    1975年4月23日,中共中央發出壓縮和調整我國對外援助支出的文件。我國對援助支出占財政支出的比例,「一五」、「二五」期間為1%多一點。從1963年開始比例逐年有所提高,到1972年、1973年、1974年上升到6.7%、7.2%、6.3%,超過了國力所能負擔的程度。中共中央決定,在第五個五年計劃期間,對外援助占財政支出的比例將由「四五」時期的預計6.5%降至5%以內。對外援助總額基本維持「四五」水平,大約平均每年50億元人民幣。    1970年至1976年,中國對非洲的援助金額高達18.15億美元。1970年代後,又同31個國家簽訂了經濟技術合作協定。1970年代,我國先後同智利、秘魯、牙買加、蓋亞那等國簽訂了經濟合作協定。1975年8月18日,中柬兩國政府經濟技術合作協定在北京簽字。協議規定,中國向柬埔寨提供價值6億元人民幣的一般物資和成套項目的無償援助。1976年2月10日,簽訂中國向柬埔寨提供無償軍事援助協定,援助額摺合人民幣2.26億元。    1976年中國對外援助為300億元人民幣,占國家財政支出的37%,比上年降低1.2%。    新中國成立後,對外援助被當作中國支援世界革命,越援越多。一些受援國從工農業、軍事設施到日用品什麼都要,還有些援助國伸手要外匯還債。1962年2月6日,周恩來在七千人大會上就說過:國際義務必須承擔,現在我們承擔的國際義務一天比一天重起來了。能做的做,不能做的要說清楚不能做或者以後做,不要使他們發生錯覺,以為我們什麼都行了。1967年8月,周恩來同馬里代表談話時說:如果拿我們的援助來滿足法國的慾望,彌補財政赤字和貿易順差,等於我們幫助你們重新回到殖民地(馬里曾為法國殖民地,1960年獨立),我們不能做這種事。    考慮到越南戰爭發生了很大變化,朝鮮、阿爾巴尼亞等受援國的經濟已有一定的基礎,有的受援國的生活水平比中國還高,而要求中國援助的第三世界國日益增多,需要統籌兼顧,同時中國國內建設也需要加強,1973年5月,周恩來在外事會議上說:國家現在力量有限,我們是力不從心,中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今後只能是有重點地適當地進行對外援助。6月7日,周恩來就中國政府1974年向越南提供無償援助事致函毛澤東等:這幾年由於越南抗美救國戰爭規模擴大,我國援助的物資和外匯也隨著擴大。這次越方提了一個估計值為81億元人民幣的大計劃,不切實際,我們也做不到。擬先定金額25億元的援助計劃,然後再分類計算。該項計劃已同越南商定。毛澤東終於批准了修改後的方案。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