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西口其實是一個人口遷移事件,時間大致在明清和民國初期,晉商的發跡和崛起帶動了「走西口」這個詞,直至現在,一說起走西口,首先聯想到的是就是山西的晉商一步一步走出的茶葉絲綢之路,其中,西口是山西通往內蒙古的一個關隘。其實山西當時走西口有兩條路線,一個是通過右玉的殺虎口,一個是大同往東經過張家口進入蒙古。當然現在說起走西口,已經泛指殺虎口了。

至於西口的具體位置,說法很多,總的來說大致是山西陝西人進入內蒙古的通道。狹義上的西口指長城北的口外,山西的殺虎口只是其中之一,其他的還是有陝西的府谷口,河北獨石口。但目前比較主流的看法是,西口就是指山西右玉的殺虎口。因為殺虎口的地理位置決定了它獨特的戰略地位,同時它也是長城上最重要的關隘之一。殺虎口位於山西與內蒙古的交界處,是南北通商的必經之路。殺虎口原來並不叫這個名字,叫殺胡口,顧名思義,長城內外的緊張局勢,到了清朝,殺胡口改名為殺虎口。

而走西口也是自然條件惡劣迫使下的一次人口遷移,山西曆來土地貧瘠,生態差,人們靠務農為生始終不穩定,尤其是晉北,很多人被迫到口外謀生,說起歷史很辛酸,但走西口同時也反映了晉商的創業史,無數的山西人通過殺虎口北上,開發了內蒙古的部分地區,帶去了先進的農耕文化,人流物流也漸漸繁榮,殺虎口的興衰也反映了晉商的興衰。其實,仔細管啥的話,現在內蒙古的很多地方都有很多山西的影子,包括方言,也和晉北很像,文化的傳播也對多民族國家的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我爺爺1882年生,九歲就開始趕驢,於別人一起走西口,走的路線是張虎口,雙山,榆林,定邊,在定邊一帶馱著鹽,販往山西。山西是商家的集點,他們用鹽在山西兌換些布,再返往銀口。你們可能不懂東南西北,只是聽人說呢。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