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逐章批判 原创:若耶非耶?子路篇第十三:会糊弄、善作秀,才是为政高手

子路问孔子如何为政。孔子说:「自己先带头示范,鼓动老百姓勤勉地劳作。」子路请求孔子再多讲一些,孔子说:「不要倦怠。」(子路问政。子曰:「先之,劳之。」请益。曰:「无倦。」这种例子不用到孔子的时代去找,因为今天也随时可见。如每年植树节前夕,就能看到从首都到全国各地大大小小的领导们的集体示范:领导们乘大车小车奔向植树地,在一大帮子秘书、新闻媒体和「工作人员」的簇拥下,神采奕奕地来到一个个由民工们事先掘好的地窝前,拉开架势,如此那般这般。记者媚俗的采访,领导高屋建瓴的阔论,然后号召全体人民云云。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先之」。所以,皇帝躬耕示民,各级衙门「劝农」之声不绝于耳。欠欠身子,做做样子,表示一下姿态而已,至于有什么作用、有什么效果,隐藏的「微言大义」,就让那些御用文人去编好了。

孔子的意思,就是「寓治于教」,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要善于作秀,而且要作秀不止,报纸上有声音,电视上有图像!

孔子的「为政」之道,之所以能够成为盛行不衰的「为官之经」,关键在于它迎合了专制政治的需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记载说:「赵普再相,人言普山东人,所读止《论语》……太宗尝以此论问普。普略不隐,对曰:"臣平生所知,诚不出此。昔以其半辅定天下,今欲以其半辅陛下致太平。』」元?高文秀《遇上皇》三折:「每决大事,启文观书,乃《论语》也,此时称小官以半部论语治天下。」就连严复《救亡决论》中也说:「从此天下事来,吾以半部《论语》治之足矣,又何疑哉!又何难哉!」

半部《论语》治天下往往成为读书人的口头禅。会糊弄、善作秀,投机取巧,就是《论语》政治思想的核心。

《论语》,是专制的「厚黑」纲领,其要点就是要能够迎合好上司、哄骗好庶民,「对上能摆平,对下能铲平」,制造一片大好形势,虚构社会安定和谐。

在专制政治下,半部《论语》治天下,并非无稽之谈。

《论语》的宗旨是要老百姓规规距距、老老实实听任摆布,只有这样,朝廷才能稳坐江山。当然,也不能否定《论语》对为政者美好政治道德的期盼,但历朝历代的统治者们,有哪一个是按《论语》去做的呢?有哪一个王朝是对它的民众讲仁行义的呢?又有几个饱读圣贤之书的官员是符合道德标准的君子呢?以德治国,结果是道德沦丧,民不聊生。

孔子所讲「为政」的道理,表面上华美无比,令人赞叹,但他的这些美好愿望是建筑在一滩烂泥之上的。这滩烂泥,就是人性善。他回避人的自私本性,不懂得人的言行是社会制度使然。在仁政,即人治的社会政治生态之中,人性之善不仅无法得到发挥,相反,人性之恶的花朵却开放得异常灿烂。孔子所主张的为政之道,不过是镜中之花、水中之月罢了。

专制体制下的衙门和「领导干部队伍」,是一个什么都管,就是不管人民的生死。在这样的政治体制中,它的各级官员都是由「上面」任命,官员不对国家和民众负责,只对上级负责,各级官员也俨然最高权力在本地区本行业的代言人。皇帝的(训示)讲话、御批成为各级官员行政的依据。训示、御批治国构成了中国政治史上最具特色的内容。对于各级官员来说,只要摆平上司,他们就可以为所欲为。在这样的体制下,官吏变成了官僚,民众看见领导「亲自」上厕所都会感动不已。

官僚政治,是专制的必然结果。官僚政治的突出表现,就是老百姓痛恨无比,但又无可奈何的形式主义,只要场面光彩了,还有谁再去管它的结果呢?

那么,专制体制又是采用怎样的方式来维持运转的呢?从专制的历史来看,主要有三种途径:

一是提倡清官廉吏的贤人政治。就是要求官员在对上级负责的同时,不仅忠君,也要爱民,选拔官员要德才兼备,要「爱民如子」。翻开历史,也是「君轻民贵」、「仁政爱民」的表面文章满天飞。长期在儒家思想熏陶下的民众,总是逆来顺受,总是期盼「真命天子」、「青天老爷」和「平民宰相」的来关怀和保护自己。所以,受儒家文化毒害最深的中国人,对清官总是有著一种特别的感情。

二是把惩治贪官污吏作为一种巩固统治的手段,而不是真的要达到官员清正廉洁的目的。当官吏的劣迹引起了民愤,并影响到统治的稳定时,贪官作为一张政治「牌」就会被抛出,杀一儆百,以维护社会的和谐。但专制下的官吏队伍从宽泛的意义上来说,实际上就是一个大的帮派体系,同属既得利益群体,官官相护,无官不贪就成为体制内的一种正常的现象。从皇帝到地方小吏,他们需要的是对上级的忠诚,而不是廉洁。所以,监察御史这样的「纪委监察」衙门,同流合污也就是必然的。

三是专制体制本身有意识地实行一套自我调节和防患于未然的措施。如异地为官和地方长官、重要衙门官员的频繁调动,以避免这些官员和豪绅奸商的相互勾结。

在儒家思想的毒害和统治者愚民政治的教化之下,对孔子的异常崇拜,对专制的麻木,已经使民众患上了严重的「路径依赖」症。经济学中的「路径依赖」理论认为,社会中存在一种现象:各种事件以特有的方式展开,使过程与制度变得僵化和不可改变,当外部条件改变时,依然难以改变那些顺应从前力量的旧制度、旧习惯、旧思想。

难怪子路要骂孔子迂腐。

但统治者却用孔子的思想,把民众变得更加「迂腐」:温良、顺从。

儒家对秦始皇「焚书坑儒」口诛笔伐,但当他们得势之后,其它学派的学者却无不死于他们的屠刀之下。独尊儒术,本质上就是统一思想,思想一旦统一,全民智商衰退,思考能力丧失,所以在儒家文化的土壤上从来就没有生长出具有世界影响的思想家。《论语》的政治思想衍变为政治的诈谋之术。也成了教化、宣传、欺骗的工具,成为涂抹在专制体制上漂亮的油漆,成为仁政的化妆品,成为愚弄民众精神「毒品」的精美包装。这就使《论语》已不具备思想价值和科学意义,而成为专制统治的思想武器。

尼采的「超人」之论,成就了希特勒的法西斯主义。

孔子的为政之道,成就了集权专制政治。

(待续)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