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记者魏纭铃台北28日电)作家骆以军散文作品「小儿子」,被梦田文创以多视角改编为动画、绘本和舞台剧,今天举行「小儿子」动画分享会,该动画参加全球200个影展,7月1日在公视等多媒体频道首播。

骆以军的小儿子系列书籍,收录他平日在脸书(Facebook)书写张贴父子间逗闹的生活琐事,种种细微片段堆叠,成为一个完整的生活故事,如今与梦田文创合作,规划「可以一起长大的小儿子跨界创作计划」。

动画「小儿子」以作家骆以军为原型,描述他与2个性格迥异的孩子时而像同伴打闹,时而还原为父亲角色,带领他们学习观看,所描述出的各种生活面向。大儿子性格内向、小儿子古灵精怪,还有美丽娴雅的妻子,加上在屋里四处冲窜的狗,所组成的家庭群像。

动画「小儿子」由台北艺术大学动画学系主任史明辉担任导演和编剧,史明辉受访指出,这个文本一开始就很吸引人,动画在人物个性的设定有不少细节可循,例如动画角色的脸型:固执的「骆爸鼻」是方块酥脸、、爱跟爸爸抗议很有个性的小儿子是本垒板脸、内向的大儿子则是花生头脸,「这些角色个性设定完后,再配合挑选出来章节,可发挥的地方就很大。」

梦田文创执行长苏丽媚亲自担任动画「小儿子」的转译编剧主创,从原著254篇散文中选出15篇亲子议题进行改编。苏丽媚对「命大的蟑螂」这篇特别有感,「我家里也有很多壁虎,会叫自己的小儿子去打死,但孩子也是回说,家里养著壁虎他也不会怎么样,要不要干脆养他」,这情节与动画「小儿子」也想养蟑螂的想法雷同。

「这些看似趣味的家庭日常,呈现了成人与小孩间看事物角度的不同」。苏丽媚认为,世间万物的美丑好坏标签,都是被社会规范定义,小孩其实拥有最开放的眼光。

骆以军说,其实很害羞看自己的作品,有点不太敢看动画「小儿子」,但他看了却有点泪汪汪,更直言「梦田文创搞太大了,超乎我的想像,很感动」。

梦田文创表示,动画「小儿子」将在7月1日起于公视、爱奇艺、LINE TV、三立、Vidol、My Kids频道、Hami Video、MOD儿童199、C-pop、VIKI等平台播出。未来还会推出绘本、舞台剧及实体书店。

目前动画「小儿子」正走向世界,参加全球超过200个影展,预计会在190几个国家播出,已入围印度班加洛短片影展、印度浦那短片影展、俄罗斯国际动画影展及收到美国洛杉矶的国际影展、义大利罗马国际短片影展等竞赛入选通知。(编辑:张芷瑄)1070628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