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為髓海

  髓海是物質基礎,是元氣的根本,精髓儲存最多的地方就在腦中。骨髓和鼻涕、眼淚的性質一樣,都屬於腎管理。

  大腦供血要充足

  《黃帝內經》講人體功能的正常發揮,要靠血液提供的陽氣。眼睛能清晰地辨別東西,要靠肝臟得到良好的血液供應,肝的陽氣充盛,才能通過經絡到達眼部;腿的行走,手的靈活動作也不例外。大腦的血液供應也一樣,蹲的時間一長,猛地站立時往往會感到頭暈,那就是在重力作用下,血液沒有立即供應到腦部的結果。還有一些頸椎病患者,由於血液供應不足,會出現頭暈的癥狀。

  神經衰弱與元氣的關係

  人的元氣是由精髓氣化而成。腎藏髓,連通腦,腦是藏髓的大倉庫,所以有「腦為髓海」的說法。神經衰弱一方面是由於元氣充足,道路不通暢,導致記憶力降低,精力不集中;另一方面是由於精髓虧少,元氣化生不足,氣不養神,出現倦怠、喜安卧、多寐嗜睡等癥狀。

  通三焦,驅邪扶正防治老年痴呆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人們只能減慢衰老的速度。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痴呆症的發病率逐漸增高。肥胖、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血脂紊亂容易導致三焦氣化功能下降、水液代謝失常、痰瘀阻滯血脈,誘使痴呆發生。這一方面是因為老年人氣血陰陽相對衰落,臟腑功能下降;另一方面三焦氣化不利,生成痰濁瘀血,是痴呆症形成的直接原因。#p#副標題#e#

  如何保持三焦氣化正常

  元氣是人體之根本,是動力之源泉,是各種功能的能量來源。而三焦正是元氣供給臟腑陽氣的通路。元氣通過三焦輸布到五臟六腑,激發、推動各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合成並製造人體的能量物質,以供活動時用。另外,由於體溫、心率、血壓下降,呼吸及部分內分泌減少,使基礎代謝率降低,從而使體力得以恢復。

  上焦有宗氣,又叫大氣。宗氣藏於胸中,輔助肺臟進行呼吸,並且幫助心臟運行血液。揉按膻中穴疏利上焦氣化,調補宗氣,以行氣血。

  中焦主運,按摩中脘、足三里可促進中焦氣化,益氣和中,以生氣血、化痰濁。

  下焦主泌別清濁,按摩氣海穴,總調下焦氣化,培補、振奮和升發元氣;按摩外關穴可通調三焦。

  通過按摩以上五穴,調節三焦各部的氣機,進而調節三焦各部所屬臟腑的氣機。三焦作為氣化的總司,統領五臟六腑的功能活動。只有三焦氣化功能正常,氣血津液化生有源及升降出入的路徑通暢,才能維持機體正常的生理功能。

  三焦通利,痰濁不生

  痰,不僅僅是指我們肉眼可以看見的痰液,中醫認為身體血脈中一切不該存在的多餘物質也是痰,統稱痰濁。痰濁主要是水液在體內停留聚集,並且性質黏滯,停留在經脈往往導致血液運行不暢通,從而形成瘀血。所以又把痰和瘀一起稱作痰瘀。

  身體三焦通利,才會氣血清順,津液流通,就不會產生痰濁。氣順表現在心情愉快、食慾好、大便通暢。氣和血是人體兩大重要物質,陽氣率領血液運行,血液可以運載陽氣。氣順血順,氣虛血瘀,最終變成痰濁。

  平衡陰陽,保持元氣不再流失

  心平氣和可平衡陰陽。《黃帝內經》指出,「恬淡虛無,真氣從之」。暴怒傷陽,暴喜傷陰,情緒的強烈波動對身體傷害很大。

  要節制性生活。過度頻繁的性生活會使精血的耗傷過多,陽氣損失,可能會導致白天精力不足,腰膝酸軟甚至疼痛。

  少上火,《黃帝內經》講「壯火食氣」。身體某一機能過度亢奮,會對元氣造成損傷。比如胃火大的人食量大,若要把大量的食物消化吸收,主要依靠人體的元氣。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