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今年3月,樂視印度市場就被曝出裁員85%,樂視體育等樂視生態系子公司的「割肉」大戲陸續上演。騰訊科技也從內部渠道獲悉,樂視手機的裁員規模不小,至少在50%。

「手機業務現在幾乎都停止了。員工就三種狀態,離職、繼續觀望和協商賠償。」一位樂視手機員工對騰訊科技說。

去年,樂視爆發資金裂危機,手機業務成為第一個受害者,數十家手機供應商及代理商上門討債,涉及金額約有數十億元。

隨後,2017年年初,在一個內部會議上,賈躍亭明確表示,資金問題短期還是難以解決,手機、體育等業務需要展開「自救」。

不能確定具體有多少人主動選擇離開樂視,但樂視為了挽留人才,會用股票期權承諾來進行員工激勵。

據瞭解,樂視員工滿一年即可簽約持股,每年分到20%的比例,到第六年方可兌現。「目前,樂視確實有不少員工拿到了公司股份,那些協商賠償的員工就是到了行權時間。」

為了節省資金,樂視還停掉了部分員工的五險一金,「大概是從今年4月份開始的,不僅僅是手機業務,覆蓋樂視幾乎所有體系。」

除了員工相繼離開外,一些中高層也在近期提交了辭職申請。其中不乏重要的銷售、營銷、供應鏈等崗位。在他們看來,樂視手機業務這關很難度過。

隨著裁員一同進行的還有,樂視手機欠款逾期引來的上門討債。日前,在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姚家園路的樂視大廈外,來自全國各地50餘家供應商聚集於此,向樂視移動討要拖欠了半年多的費用。

6月3日,樂視回復媒體稱樂視手機與供應商的商務問題,一直在積極解決中,具體詳情不便透露。

不同於樂視的其他業務,樂視手機從出道就採取的是生態補貼硬體,負利定價的策略,即樂視本身的硬體是虧損的。

過去得以持續運營,在於樂視的生態化反模式,不斷的用另一個生態業務彌補手機業務的資金空缺。現在沒有了資金,樂視手機該何去何從?

今年4月份,樂視宣佈任命阿不力克木·阿不力米提(簡稱「阿木」)出任樂視移動CEO,馮幸轉崗分管樂視控股政府事務和運營商事務。

對於擅長戰略諮詢、並不懂手機業務的阿木而言,接管後採取的「自救」措施是一方面縮減人員,精簡開支,另一方面則是想法設法引入資金,但後者目前進展並不順利。由於無法解決資金問題,樂視手機不得不調整今年的出貨量目標。

據上述內部人士透露,樂視手機今年的銷量目標一直在調整,目前已由最初的1300萬部縮至現在的900萬左右,相比2016年逼近2000萬部的銷量不到一半,原因是無法支付供應鏈的訂單費用。

但從目前的危機程度來看,900萬部出貨量的目標也恐難完成。據一位產品負責人透露,儘管有資金危機,但樂視手機的產品仍在規劃,跨度包括整個2017年。「目前人員很多離職,產品規劃實施的可能已很小。」

從2014年開始,智能手機市場的增速就已開始放緩,截至2016年底,增速基本為零,宣告了智能手機進入到了存量市場的爭奪。

大浪淘沙之後,很多手機逐漸退出了歷史舞臺,樂視手機何去何從?

短期來看,樂視急需更龐大的資金來緩解危機。但對於手機業務,解決了資金問題並不代表解決了一切,樂視還需要消除供應鏈的誠信危機,這需要一定時間,但留給樂視手機的時間並不多了。


消失不消失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的樂3手機2月份買的到4月份就開始出現來電話時無法上滑接聽不了電話,要不是就出現來電話時自動接聽,大家可以到各個論壇去看看出現這樣的問題大有人在,一個電話就連最基本的功能就有缺陷,我不知道還值不值得信任。


樂視手機會逐漸退出市場嗎?

會的。

任何事物都有一個發生、發展、高潮和結局的過程,樂視手機目前正處於收尾、結局這個過程,正逐步退出人們的視線。若干年後,大浪淘沙,驚回首,你會發現樂視手機已經倒在沙灘上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