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2017年3月,上海米哈遊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米哈遊”)的一紙IPO申請,使得這家原本只在遊戲圈內小有名氣的公司引發了廣泛的關注。

  年輕和會賺錢是這家公司最顯著的兩個標籤。公司創立於2012年,三個創始人都是85後,公司員工的平均年齡不到30歲。同時,在短短的幾年時間裏,米哈遊推出的兩款手遊已經獲得了數千萬的註冊用戶。

  招股說明書顯示,僅2017年上半年,米哈遊就實現了5.87億元的營收和4.47億元的利潤。

  事實上,這家公司此前少有對外宣傳,在業內都頗爲神祕。晨報記者專訪了米哈遊總裁劉偉,聽他講述了米哈遊的創業故事。

  米哈遊總裁劉偉

  無路可走

  根據米哈遊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3年公司的全年營收只有130萬元,扣除包括人工在內的各項開支後,利潤不過28萬元。劉偉還特意補充了一句,“當時公司賬上只有100多萬,就這點錢還是包含了2012年的100萬融資在內的。 “

  用劉偉的話說,整個2013年,他們都處在極度的焦慮中,構成焦慮的一部分來自於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一部分來自於公司賬上的錢真的不多了。

  有幾個月,公司全員每個週末都會專門開會討論公司未來的方向。“我們要做很多非常掙扎的選擇,”劉偉說,討論的主題主要落在接下來應該怎麼走,是堅持原有的方向,繼續開發“崩壞”IP,還是去做當時更流行的卡牌類的手遊,以及要不要專門花精力去融資,以使得公司能夠活得更久一點。

  這個關係到公司生死存亡的會議,並沒有如想象中那樣人人爭得面紅耳赤,不是因爲大家對這個事情不關心,只是在那個時候,沒有人能擁有非常堅定的意見。“即使稱得上堅定,也是一種無知的堅定,畢竟當時我們視野和認知的侷限性很大。”

  多次討論的唯一結果是,除了專注於“崩壞”IP,開發第二代手遊,他們無路可走。

  劉偉把當時他們手上的牌面列了一遍:公司早就斷了擴大規模的念頭,一年多的時間裏,沒有招到過新人,因爲在職的四個員工本身拿的就只是市場價一半的工資。除了創始人,剩下的人能夠堅持下去,“純粹靠的是對我們的信任,以及對公司在做的事情的熱愛。”

  融資方面,行業狀況和之前相比並沒有什麼改觀,“又嘗試過一兩次,但基本上沒有結果,覺得了解情況了,就馬上停手了。”劉偉說,“也有一些機構的人本身是動漫的愛好者,對我們很認可,但他們無法說服機構拿出錢來。”

  劉偉坦言,在當時的場景下,其他選擇都會有更長的週期和不確定性,而公司的規模和資金也決定了他們沒有任何試錯的空間,絕境逼着他們專注於產品的迭代。

  “那些最正確的路往往是最艱難的路,”這句話成了劉偉和夥伴們當時做艱難決定時用於自我慰藉的雞湯,就像一個走夜路的人需要吹口哨來給自己壯膽。

  雖然,回過頭來看,選擇在原創IP上死磕到底,並不是來自於什麼堅定的決策,而是一種客觀條件下的本能選擇。但是,在當時的場景下,決定投入全部精力做第二代產品本身就是破釜沉舟之舉,“不做出改變,繼續維持第一代產品,至少還能勉強養活團隊,公司還能苟活下去,做出改變卻不成功,我們的創業也就結束了。“

  2013年7月做完決定後,劉偉和夥伴們用很低的研發成本和不到半年的時間做出了“崩壞“系列的第二款手遊《崩壞學園2》。他們從第一代產品存在的缺陷中吸取了大量教訓,同時還借鑑了當時主流的商業化模式,”我們預期會比第一代產品多掙10倍的錢,“實際情況是多掙了100倍的錢。

  新的焦慮

  2014年1月,《崩壞學園2》在B站首發,當月就實現了幾百萬的營收。3月上線全平臺後,很快就取得了月營收過千萬,年營收過億的成績。

  劉偉把這種感覺稱爲坐過山車,瞬間從谷底衝到了山巔,“你以爲會有想象中的興奮和激動,但迎面而來的只有各種措手不及的情況,根本沒有時間去高興。“

  此前,米哈遊不過是一家由7人團隊組成的小公司,當收入和關注隨着《崩壞學園2》成爲一款現象級手遊蜂擁而至時,擺在劉偉面前的是無數的問題。

  公司需要並且有條件招人了,卻連專職的HR都沒有;賬上有了大量的收入,卻沒有專業的財務人員 ;有很多公司想尋求合作,卻沒有專職商務;用戶量飛速增長,服務器架構又不行。

  劉偉清楚地記得,《崩壞學園2》上線的第三天,服務器就崩潰了。此後,蔡浩宇需要守在電腦前,每四個小時把服務器手動重啓一遍。同時,因爲產品存在很多BUG,用戶付費經常會出現不到賬的情況,而公司沒有一個專職客服,只能由劉偉來受理用戶的投訴電話。

  ”那時候,我一個人身兼數職,每天要幹到凌晨3點才能把當天的事處理完,回家倒頭就睡,第二天9點起來接着工作。“劉偉說,”營收只是流水上的一個數字,根本沒有時間去關注,只是很慶幸公司終於可以活下來了。“

  生存的焦慮總算翻篇了,但取而代之的是發展的焦慮。“壓力其實更大了,”劉偉表示,這是一種局中人才能體會到的微妙心態。

  對於一個創業三年、一直都處在掙扎狀態的年輕團隊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來之不易的機會,越是珍貴,越擔心抓不住。“我們不希望只是賺完一波錢就離場,於是會擔心自己能力不足,會擔心稍微做的不好就會崩盤,我們只能拼盡全力。”

  說這些話時,劉偉不時會有胃反酸的反應。他說,自己的腸胃就是在那一年搞壞的,主要是喫飯不及時,總是能精準地錯過飯點。失眠倒是很少,因爲實在太累,沒有精力失眠。

  照常人的思路,公司有錢了,又這麼缺人,就應該迅速擴張。但劉偉說,他在招聘時信奉的一條準則是,擴大規模不能以稀釋人才密度和企業文化爲代價。這是一條鐵律,即使在米哈遊最迫切需要擴張的時候也不曾打破。

  這條鐵律下,招聘變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用劉偉的話說,符合條件又願意來公司的要麼是熟悉的人,要麼是上海交大的學弟學妹。他寬慰自己說,情況已經比之前好很多了,至少他們有底氣開出一份和市場價持平的薪水。

  2014年過完春節,劉偉招到了公司兩年來的第一個新員工,“我們之前就認識的一個用戶,崗位是客服。”從此,米哈遊走上了有序擴張的道路,當年年底,公司職員就達到了40人,此後基本保持着員工人數一年翻一倍的增長速度,目前米哈遊的員工人數已經超過800人。

  劉偉把《崩壞學園2》成功的主要原因歸結爲時代和行業的發展。“2014年,屬於國產動漫的時代到來了,整個國產動漫行業都迎來了爆發。”他說,“我們只是非常幸運的成爲了這輪爆發中的一個標杆,成爲了助推這個行業並隨之騰飛的一份子。”

  事實上,不只米哈遊,目前做國產動漫比較出名的公司,比如有妖氣、B站等,都是在2014年迎來了發展的春天,或是獲得營收,或是獲得外部的投資和關注。在此之前,整個行業都處在無人關注的狀態。

  但機會確實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在劉偉看來,米哈遊能夠有幸把握住這個機會,離不開他們對於這個行業的熱愛和專注。“我們是斷然不可能在2011年就預測到,國產動漫行業會在2014年迎來爆發,之所以會做這個行業,還是因爲發自內心的熱愛。”

  熱愛指引他們進入了這個行業,而專注則將決定他們能夠堅持多久。“我們當時去找投資的時候,並不是拉不到投資,不少投資人看重我們的研發能力,但投資的條件是我們同意做其他類型的產品。”劉偉說,接受這個條件,生存上會更容易,但他們基本想都不想就拒絕了。

  2014年掙錢以後,專注更多的表現在不盲目多元化。“外界覺得我們總歸會去做別的東西,但我們依舊在堅持開發’崩壞‘這個IP”。2016年10月,米哈遊推出了3D動作類手遊《崩壞3》。到2017年年底,這款“崩壞”系列的第三代產品已經爲公司帶來了超過24億元的充值流水。

  劉偉坦言,這份專注也使他們失去了不少機會。米哈遊在業界小有名氣後,很多公司來尋求合作和投資,但米哈遊堅持不代理其他產品,也不做投資,都拒絕了。“我們拒絕投資的很多公司,現在也發展成了行業裏不錯的公司。”他笑着說,“會有遺憾,但也可能我們把握了這些機會,反而荒廢了公司的主業。”

  米哈遊的變與不變|二次元並不是全部米哈遊的變與不變|屬於上海的大學生創業故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