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7年3月,上海米哈游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米哈游”)的一纸IPO申请,使得这家原本只在游戏圈内小有名气的公司引发了广泛的关注。

  年轻和会赚钱是这家公司最显著的两个标签。公司创立于2012年,三个创始人都是85后,公司员工的平均年龄不到30岁。同时,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米哈游推出的两款手游已经获得了数千万的注册用户。

  招股说明书显示,仅2017年上半年,米哈游就实现了5.87亿元的营收和4.47亿元的利润。

  事实上,这家公司此前少有对外宣传,在业内都颇为神秘。晨报记者专访了米哈游总裁刘伟,听他讲述了米哈游的创业故事。

  米哈游总裁刘伟

  无路可走

  根据米哈游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3年公司的全年营收只有130万元,扣除包括人工在内的各项开支后,利润不过28万元。刘伟还特意补充了一句,“当时公司账上只有100多万,就这点钱还是包含了2012年的100万融资在内的。 “

  用刘伟的话说,整个2013年,他们都处在极度的焦虑中,构成焦虑的一部分来自于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恐惧,一部分来自于公司账上的钱真的不多了。

  有几个月,公司全员每个周末都会专门开会讨论公司未来的方向。“我们要做很多非常挣扎的选择,”刘伟说,讨论的主题主要落在接下来应该怎么走,是坚持原有的方向,继续开发“崩坏”IP,还是去做当时更流行的卡牌类的手游,以及要不要专门花精力去融资,以使得公司能够活得更久一点。

  这个关系到公司生死存亡的会议,并没有如想象中那样人人争得面红耳赤,不是因为大家对这个事情不关心,只是在那个时候,没有人能拥有非常坚定的意见。“即使称得上坚定,也是一种无知的坚定,毕竟当时我们视野和认知的局限性很大。”

  多次讨论的唯一结果是,除了专注于“崩坏”IP,开发第二代手游,他们无路可走。

  刘伟把当时他们手上的牌面列了一遍:公司早就断了扩大规模的念头,一年多的时间里,没有招到过新人,因为在职的四个员工本身拿的就只是市场价一半的工资。除了创始人,剩下的人能够坚持下去,“纯粹靠的是对我们的信任,以及对公司在做的事情的热爱。”

  融资方面,行业状况和之前相比并没有什么改观,“又尝试过一两次,但基本上没有结果,觉得了解情况了,就马上停手了。”刘伟说,“也有一些机构的人本身是动漫的爱好者,对我们很认可,但他们无法说服机构拿出钱来。”

  刘伟坦言,在当时的场景下,其他选择都会有更长的周期和不确定性,而公司的规模和资金也决定了他们没有任何试错的空间,绝境逼着他们专注于产品的迭代。

  “那些最正确的路往往是最艰难的路,”这句话成了刘伟和伙伴们当时做艰难决定时用于自我慰藉的鸡汤,就像一个走夜路的人需要吹口哨来给自己壮胆。

  虽然,回过头来看,选择在原创IP上死磕到底,并不是来自于什么坚定的决策,而是一种客观条件下的本能选择。但是,在当时的场景下,决定投入全部精力做第二代产品本身就是破釜沉舟之举,“不做出改变,继续维持第一代产品,至少还能勉强养活团队,公司还能苟活下去,做出改变却不成功,我们的创业也就结束了。“

  2013年7月做完决定后,刘伟和伙伴们用很低的研发成本和不到半年的时间做出了“崩坏“系列的第二款手游《崩坏学园2》。他们从第一代产品存在的缺陷中吸取了大量教训,同时还借鉴了当时主流的商业化模式,”我们预期会比第一代产品多挣10倍的钱,“实际情况是多挣了100倍的钱。

  新的焦虑

  2014年1月,《崩坏学园2》在B站首发,当月就实现了几百万的营收。3月上线全平台后,很快就取得了月营收过千万,年营收过亿的成绩。

  刘伟把这种感觉称为坐过山车,瞬间从谷底冲到了山巅,“你以为会有想象中的兴奋和激动,但迎面而来的只有各种措手不及的情况,根本没有时间去高兴。“

  此前,米哈游不过是一家由7人团队组成的小公司,当收入和关注随着《崩坏学园2》成为一款现象级手游蜂拥而至时,摆在刘伟面前的是无数的问题。

  公司需要并且有条件招人了,却连专职的HR都没有;账上有了大量的收入,却没有专业的财务人员 ;有很多公司想寻求合作,却没有专职商务;用户量飞速增长,服务器架构又不行。

  刘伟清楚地记得,《崩坏学园2》上线的第三天,服务器就崩溃了。此后,蔡浩宇需要守在电脑前,每四个小时把服务器手动重启一遍。同时,因为产品存在很多BUG,用户付费经常会出现不到账的情况,而公司没有一个专职客服,只能由刘伟来受理用户的投诉电话。

  ”那时候,我一个人身兼数职,每天要干到凌晨3点才能把当天的事处理完,回家倒头就睡,第二天9点起来接着工作。“刘伟说,”营收只是流水上的一个数字,根本没有时间去关注,只是很庆幸公司终于可以活下来了。“

  生存的焦虑总算翻篇了,但取而代之的是发展的焦虑。“压力其实更大了,”刘伟表示,这是一种局中人才能体会到的微妙心态。

  对于一个创业三年、一直都处在挣扎状态的年轻团队而言,这是一个非常来之不易的机会,越是珍贵,越担心抓不住。“我们不希望只是赚完一波钱就离场,于是会担心自己能力不足,会担心稍微做的不好就会崩盘,我们只能拼尽全力。”

  说这些话时,刘伟不时会有胃反酸的反应。他说,自己的肠胃就是在那一年搞坏的,主要是吃饭不及时,总是能精准地错过饭点。失眠倒是很少,因为实在太累,没有精力失眠。

  照常人的思路,公司有钱了,又这么缺人,就应该迅速扩张。但刘伟说,他在招聘时信奉的一条准则是,扩大规模不能以稀释人才密度和企业文化为代价。这是一条铁律,即使在米哈游最迫切需要扩张的时候也不曾打破。

  这条铁律下,招聘变成了一件不容易的事,用刘伟的话说,符合条件又愿意来公司的要么是熟悉的人,要么是上海交大的学弟学妹。他宽慰自己说,情况已经比之前好很多了,至少他们有底气开出一份和市场价持平的薪水。

  2014年过完春节,刘伟招到了公司两年来的第一个新员工,“我们之前就认识的一个用户,岗位是客服。”从此,米哈游走上了有序扩张的道路,当年年底,公司职员就达到了40人,此后基本保持着员工人数一年翻一倍的增长速度,目前米哈游的员工人数已经超过800人。

  刘伟把《崩坏学园2》成功的主要原因归结为时代和行业的发展。“2014年,属于国产动漫的时代到来了,整个国产动漫行业都迎来了爆发。”他说,“我们只是非常幸运的成为了这轮爆发中的一个标杆,成为了助推这个行业并随之腾飞的一份子。”

  事实上,不只米哈游,目前做国产动漫比较出名的公司,比如有妖气、B站等,都是在2014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或是获得营收,或是获得外部的投资和关注。在此之前,整个行业都处在无人关注的状态。

  但机会确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刘伟看来,米哈游能够有幸把握住这个机会,离不开他们对于这个行业的热爱和专注。“我们是断然不可能在2011年就预测到,国产动漫行业会在2014年迎来爆发,之所以会做这个行业,还是因为发自内心的热爱。”

  热爱指引他们进入了这个行业,而专注则将决定他们能够坚持多久。“我们当时去找投资的时候,并不是拉不到投资,不少投资人看重我们的研发能力,但投资的条件是我们同意做其他类型的产品。”刘伟说,接受这个条件,生存上会更容易,但他们基本想都不想就拒绝了。

  2014年挣钱以后,专注更多的表现在不盲目多元化。“外界觉得我们总归会去做别的东西,但我们依旧在坚持开发’崩坏‘这个IP”。2016年10月,米哈游推出了3D动作类手游《崩坏3》。到2017年年底,这款“崩坏”系列的第三代产品已经为公司带来了超过24亿元的充值流水。

  刘伟坦言,这份专注也使他们失去了不少机会。米哈游在业界小有名气后,很多公司来寻求合作和投资,但米哈游坚持不代理其他产品,也不做投资,都拒绝了。“我们拒绝投资的很多公司,现在也发展成了行业里不错的公司。”他笑着说,“会有遗憾,但也可能我们把握了这些机会,反而荒废了公司的主业。”

  米哈游的变与不变|二次元并不是全部米哈游的变与不变|属于上海的大学生创业故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