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三十四年冬,光緒帝載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將溥儀養育在宮中。消息傳來,醇王府頓時發生一場大亂。溥儀的祖母老福晉劉佳氏剛聽完載灃帶回來的的懿旨就暈厥過去。因爲醇王府的人都知道,對於溥儀而言,進皇宮做皇帝並不是什麼了不得的喜事,相反,會造成溥儀一生的悲劇。

  溥儀作爲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他的命運說喜不喜,說悲不悲,但他在皇宮裏的日子可謂是悲慘的。他三歲進宮,在宮廷之中孤獨的呆了長達15年之久,18歲被趕出了皇宮。他的自傳《我的前半生》之中寫到:他最痛恨宮廷裏的生活,在裏面,他沒有什麼自由,有的只有無邊的孤獨和寂寞。慈禧扶持他登基,只不過是讓他掛着一個皇帝的空名而已,當時的溥儀才三歲,懂什麼政治。

  連同溥儀一起進宮的只有奶媽王連壽,王連壽是任丘縣人,18歲時老家遭旱災,丈夫病死,爲了賺錢撫養女兒,她進入醇親王府給溥儀當奶媽,可後來她的女兒也病死了,王府中人爲了不影響她的情緒,竟然對她隱瞞了情況。19歲的王連壽帶着溥儀入宮,可算溥儀最親近的人,但她也不能時刻陪在溥儀身邊,只有餵奶的時候纔行,然而對於正常孩子而言,一歲就可以斷奶了,溥儀三歲時本已斷奶,可他進入皇宮太孤獨恐懼,便時時兩讓奶媽王連壽陪着。

  當時的溥儀在宮裏可謂悽慘,沒有人管他,只有隨他而來的奶媽常常照顧他,於是溥儀就對這個奶媽有了依賴性,在宮裏溥儀只聽乳母一個人的話。在他剛進宮時由於哭的厲害,他的奶媽王焦氏便把他抱起來餵奶,漸漸地,這就成爲了一種習慣。只要溥儀一哭鬧,乳母就會過來給溥儀喝奶以平復溥儀的哭鬧,而這個習慣就這樣一直持續到溥儀九歲。

  溥儀長到九歲,還是依然改不了每天尋找奶媽的習慣,爲了避免宮女們尷尬,王連壽爲此專門做了一個大袍子,每當溥儀需要她的時候,就讓他鑽進去。宮中更是充斥着各種流言蜚語。後來,一些太妃長輩們,迫於壓力,認爲有損皇家顏面,就將王連壽趕出了皇宮。溥儀很是哭鬧了一陣。

  只是後來溥儀結婚,感念奶媽王連壽的餵養之恩,又把她接到身邊贍養。1946年王連壽在和溥儀家眷一起轉移途中,被殘餘的關東軍勢力流彈片打中,在痛苦中當場死去,結局很是悽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