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戏曲、庙会阵头不可或缺的铜锣,全台有八成以上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这间创立于民国38年、制锣超过一甲子的老字号工厂曾一度面临失传危机,所幸第三代林浩贤10年前选择回乡传承家族使命,故事被中华文化总会拍成短片,感动人心。

隐身在热闹宜兰市区的「林午铁工厂」,前身是军方指定维修厂,以修兵器、制作耕耘机、车床等工具为主,但过去庙会阵头少不了铜锣,曾有顾客把坏掉的铜锣拿来修,第一代师傅林午于是开始钻研制锣,从此开启家业。

林午在民国60年代时掌握诀窍,使用进口铜片替换铁片,一敲一击手打锤制的铜锣突破音质障碍,沉稳悠扬,名声如锣声般响亮,目前全台逾8成北管、阵头用的锣、钹都出自林午铁工厂;许多国内著名表演团体,使用的铜锣也纷纷指定由林午铁工厂来造,订单甚至来自西藏、印度、阿拉伯。

林午过世后,第二代林烈辉3兄弟掌店,将制锣技术发扬光大,但随时代变迁,铜锣需求较少,传统产业也面临失传危机,直到10年前,制锣师父亲林烈旗坚持敲打制锣的身影才唤回了原本学医的第三代林浩贤。

林烈旗对儿子林浩贤说,「社会上要学新东西,老师很多,但说到制铜锣,就我一个。」他告诉儿子,可以另外找出路,但要确保还有一套制锣技术在身上。32岁林浩贤于是回家学制锣,誓言传承家族使命,让制锣技术传到第三代。

中华文化总会访寻隐身巷弄角落的在地职人,自去年 8 月起推出《匠人魂》系列影片,今年找上林午铁工厂,昨天在宜兰县政府举办记者会发布第9部影片「手打铜锣篇」,林烈旗与林浩贤也到场欣赏,感动不已;文化总会表示,希望藉影片向传承三代近70年的匠人精神致敬,更期盼林午铁工厂的制锣技艺能薪火相传。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看到自家做出的锣登上大舞台,常...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看到自家做出的锣登上大舞台,常让制锣师林烈旗感动到流眼泪。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看到自家做出的锣登上大舞台常让...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看到自家做出的锣登上大舞台常让制锣师林烈旗感动到流眼泪。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林午铁工厂制锣超过一甲子,传承三代的故事被中华文化总会拍成纪念短片,制锣师林烈旗...
林午铁工厂制锣超过一甲子,传承三代的故事被中华文化总会拍成纪念短片,制锣师林烈旗(右4)、林浩贤(右3)、宜兰县代理县长陈金德(右2)、文总副会长江春男(左3)一同参与短片首映会。记者张芮瑜/摄影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传承三代故事,被中华文化总会拍...
全台有8成以上的铜锣都出自位于宜兰林午铁工厂之手,传承三代故事,被中华文化总会拍成纪念短片。图/中华文化总会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