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外語不見得要與學習外來文化畫上等號. 我們可以運用中國文化來學習英語. 舉例來說, 用唐詩或中國文學教小孩英文不但可將固有文化載入英文這個外來語言, 同時也能將英語學好, 而且是有自尊的英語. 如此一來英語成為固有文化的載器, 而不是固有文化的弱化器. 那些認為從學齡前即開始學習外語會弱化中華文化的人士, 是否可參考本文看法, 從新考慮將外語學習年齡提前到幼稚園小班?

語言學家 Chomsky 最重要的論點為: 

我們需要從我們的“表現" --即當我們說或聽時我們做了什麼, 區分出我們的“能力"--即我們所知道的語言。由於語言使用者,不管說什麼語言(或多重語言),都有一種語言藍圖在我們的頭腦裡,那是一種內在的代碼,或系統。(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and Mary Louise Pratt,1980)

We need to distinguish our "competence," which is what we know about language, from our "performance," which is what we do when we speak or listen. As language-users, for whatever language (or languages)we speak, we have a kind of linguistic blueprint in our heads, an internalized code, or system.  (Elizabeth Closs Traugott and Mary Louise Pratt,1980)

也就是說這種 "語言藍圖" 是與生俱有的, 而且應該是多重語言的架構. 從語言的學習現象來看, 這種語言藍圖會隨著年紀增長而逐漸鈍化及單一化. 外語學習的情況也會越來越吃力. 必須不斷的返復做文法構句練習及聽說讀寫等的輸入及記憶, 才能勉強拼湊毀損的藍圖, 回復一些幼兒時期上天賜予的能力. 從成本效益的角度來看, 實在是太划不來, 更令人沮喪的是, 成效不彰.

如果將英語教育延遲到小學階段才開始 , 主因只是為了防止外來語言弱化固有語言及文化, 我想大可不必如是認定. 人的語言藍圖是很宏偉及多重的, 不過它有個至命缺點, 就是老化及定型的速度非常快. 基本上, 我個人認為 小學六年級的語言藍圖年紀大蓋是80歲, 一年級為30歲. 也就是說從懷孕至學齡前, 是語言藍圖的最佳狀況. 決策者應該認真思考此一情況.  上天賜予我們如此絕妙的語言藍圖, 我們確不願全面的開發! 竟然只讓每個人在最黃金的短暫時刻僅開發單一語言, 是謂浪費恩賜是也.

從另一方面而言, 如果有一種方法同時可消除決策者認為的過早學習外語的疑慮, 又可將外語自然學好, 不但如此, 又可讓外語學習者的外語充滿自有文化的內函, 是有自尊的,  不愛昧的學習過程. 那麼何不即刻進行 改變呢? 這個方法就是我之前提的將中國文學載入外語(英文)的學習課程內. 以下是一首英文唐詩, 用它來教導學生英文, 與用McDonald 的速食內容教英文比較, 一個是物象連接心靈的中國詩 (Image Poem), 另一個是現代物質文明的消費現象. 兩者皆可用簡單的單字表達, 可是深度大不相同. 更重要的是, 這首英文中國詩裡頭有我們祖先的傳承元素.

 

                                 

You come from the home-town.                      君自故鄉來

You should know what has happened there. 應知故鄉事

The day you left, before the silk lattice,          來日綺窗前

Were the plum trees blooming?                      寒梅著花未

by Wang Wei

(林綠 譯.  摘自 中國詩樂之旅, 詩之造境, 第 57頁. 幼福 出版 1983, Jan 01)

待續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