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绘制:我是憨仔 simpleboydraws)

图、文/善耕365 插画/我是憨仔 simpleboydraws

狗医生是什么?是狗儿?还是医生?是人?还是动物?

许多人听到「狗医生」这个名词时,会直觉反应认为是在说照顾狗儿的饲主,或是兽医暱称。其实,狗医生就是狗儿的一个职业,以狗狗进行「动物辅助治疗」,担任病患与专业治疗人员间沟通的桥梁(注1)。

▲▼(狗医生妮妮。图/台湾狗医生协会提供)

请继续往下阅读...

台湾狗医生协会 在台首例推广动物辅助治疗「让流浪狗转行当医生」

台湾狗医生协会成立至今已20年,由创办人陈秀宜女士发起与引进,是台湾第一个推广与进行狗医生大使动物辅助活动与治疗服务的单位,狗医生大使们会定期到医院、老人养护中心、特殊教育中心进行义务的探访活动,让病人及身心障碍人士都能感受到动物无条件的爱,理事长张泮崇说:「最初创立的契机是希望能改善流浪犬的问题,并辅助他们成为狗医生,并推广动物辅助治疗,再从这个角度切入期盼宣扬爱护动物的理念,进而缓解台湾流浪犬的问题」。台湾狗医生协会推广至今也培养许多狗医生,现在协会里的狗医生约莫有80多位,是协会的伙伴、狗医生们及饲主共同努力的结果。

▲▼(狗医生贝贝、贝贝妈、训练师多多妈、讲师斗宅妈前往羊毛毡手创馆,分享狗医生养成过程。图/台湾狗医生协会提供)

狗医生是如何提供服务呢?

狗医生服务内容可分为「陪伴活动」及「复健治疗」两种,在「陪伴活动」中服务对象可获得与动物相伴的乐趣,并增加他们被探视、得到关怀的机会,是普遍、也是协会最常从事的出勤任务。

「复健治疗」的方式,就比较专业,需配合复健师的疗程设计,协助进行患者复健,例如利用丢球、梳毛、抚摸狗儿、牵狗儿散步等等活动,让服务对象自发性地增加局部或全身肢体活动度,或利用狗儿与服务对象进行对话,刺激口语表达,并且在互动过程中试著去辨识个体、追溯记忆等刺激心智的练习,从而慢慢地获得改善。狗医生主要服务对象是弱势族群、儿童及年长者,因此狗儿必须是非常亲人、稳定性要高且适应环境的能力要强。

狗医生的定期服务属于「义务性服务」,一但合约签订后,是不会向服务机构收取任何费用,因此如果有需要的单位,例如学校、医疗院所、机构等,需要狗医生这样角色的介入时,可以到台湾狗医生协会的官网做申请喔。

狗宝贝出勤当医生,「饲主」成为最得力助手
▲▼(狗医生依宝与依宝妈在Discovery 探索生活节活动,与现场民众互动。图/台湾狗医生协会提供)

在狗医生服务现场你会听到「多多妈」、「依宝妈」等某某妈/爸的称呼,可能会疑惑说,是哪个小朋友家长或是谁的爸妈在现场吗?答案是,协会里的每一位狗医生饲主,我们不用本名来称呼,所以会用「某某妈/爸」来做替代,而多多、依宝正是狗医生的名字!狗医生每次出任务时,一定是由饲主陪同,饲主担任的是「动物助手」的工作,随时注意狗儿的状况,与服务对象闲话家常,引导他们和狗儿互动,因此饲主志工是服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你知道你家的毛孩子也可以成为狗医生吗?只要参加协会课程,饲主与狗儿一起学习,还可以建立良好的互动信任关系!接下来,我们将要带你更深入了解什么样的狗儿能够成为狗医生,又有什么动人的故事,下一篇「我不会说话,但我懂得聆听你的心声 — 迷人又讨喜的狗医生」

※注1:狗医生会进行「动物辅助治疗」,是以目标为导向的介入措施,透过专业人员协助,设计一套方案出用来改善人类生理、社会、情绪、或认知上的功能,让被陪伴的对象在身心理上达到正向的影响。

原文连结:狗儿竟然也能当医生?带你一窥从来没听过的职业 — 狗医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