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中國的兩位聖人——孫中山與晏陽初

在20世紀百年中國的歷史中,我把孫中山和晏陽初兩位先生定位在聖人的標杆上。他倆一位是革命家,一位是教育家。孫中山(1866年-1925年 ),晏陽初(1890—1990),孫中山先生僅僅享年56歲,而晏陽初先生則長命百歲。

孫中山先生是中華民族政治史中一位真正的革命家。在中國大陸,被譽為革命家的人物不少,然而,依我的標準衡量,能夠無愧「革命家」這個稱號的,卻是鳳毛麟角。而孫中山先生卻是一位當之無愧的革命家,因為在他的領導下,以1911年辛亥革命為標誌,在亞洲第一個成立了一個民主共和國——中華民國。這是從根本上對開始於公元前221年秦王朝到滿清王朝的一場偉大的政治制度的升華。孫中山先生的理論是「三民主義」,更重要的,在於孫中山先生頭腦中關於中國建設的具體方法和策略,這一切反映在他的《建國方略》中。

孫中山先生是一位致力於實現美好理想並且為之奮鬥的政治家,他決不把權力本身視為第一重要,只要能夠達到一個共同的正確目標,他不在乎權力掌握在何人手中。因此,孫中山先生是一個過於理想主義的政治家,也正因為此,他才是一位站在時代最前列的領袖。 在孫中山先生為了把中國締造成共和國的同時,晏陽初先生於1920年在美國學成歸國,他立志不做官,不發財,將終身獻給勞苦的大眾。晏陽初先生懷抱著聖人的偉大情懷,投身於中國鄉村的教育事業。首先在上海基督教青年會全國協會智育部主持平民教育工作,期間編製刊行了《平民千字科》等教材。1922年發起全國識字運動,號召「除文盲、做新民」,3月他轉到湖南長沙組織平民教育討論會,並推行他的《全城平民教育運動計劃》,長沙實驗的全國識字運動是晏陽初平民教育理論的第一次大規模實驗。1923年在長沙獲得成功的晏陽初來到北京,在文化名人張伯苓、蔣夢麟、陶行知以及時任北洋政府總理的熊希齡的夫人朱其慧等社會名流的支持下於3月26日組織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任總幹事。平教會成立後先後在華北、華中、華東、華西、華南等地開展義務掃盲活動。 晏陽初先生1923~1949年長期擔任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總會總幹事。1926年在河北定縣(今定州市)開始鄉村平民教育實驗。1940年至1949年在重慶歇馬鎮創辦中國鄉村建設育才院(後名鄉村建設學院)任院長,組織開展華西鄉村建設實驗。1950年離台灣赴美國。50年代以後,協助菲律賓、泰國、瓜地馬拉、哥倫比亞及迦納等國建立鄉村改造促進會。60年代在菲律賓創辦國際鄉村改造學院,任院長及該院理事會主席。晏陽初還曾在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擔任顧問。 在1950年,中國大陸政權開始批判晏陽初先生,而在美國,1945年11月13日被美國舊金山市授予「榮譽公民」稱號。1955年10月美國《展望》雜誌發表了一篇文章,標題是「VIP:The World""""s 100 Most ImportantPeople」,這篇文章將晏陽初列為當代世界100位最主要人物之一,尊稱他為「世界平民教育之父」、「真正的哲學家和人道主義者」。 據記載,在晏陽初先生要離開中國的時候,他的三個兒子都堅持要留下來建設新中國。晏陽初只能帶著妻子和女兒經台灣到美國。三個兒子與姐妹約定:當「新中國」一周年的時候,寄一張照片到紐約。如果三人都坐著,表明他們生活得不錯。如果有人站著,則表明那個人的處境危險,如果這樣的話,三姊妹就不要再回中國來了。一年以後照片寄到紐約,三姐妹打開來一看。兄弟三人全都站著。後來,三兄弟中最年輕的那個還自殺了,而另外兩個則是被批鬥的半身不遂。 在1949年後的中國大陸,革命——這個美好而富於激情的辭彙,成為了赤裸裸的暴力與迫害的化身。有中華民族的多少優秀兒女,在1949—1976(1978)年的歲月里,被活生生地犧牲在「革命」的血腥旗幟下。 對於孫中山先生,中國大陸13億大概盡人皆知,然而,真正懂得孫中山先生的主義、理想以及追求的人究竟有多少?這的確是個問題。而對於晏陽初先生,現在的中國大陸人知道的肯定是寥寥無幾,因為他在1950年代後,就被大陸的政治權力完全封存了起來。 眼下,中國站在了21世紀第二個年代的關頭,這個年代很可能成為中國社會重大變革的一個樞紐般的年代。我相信,湧現於20世紀上半葉的一系列偉大人物,必將重新散發出耀眼的光芒,從而照亮中華民族21世紀的未來之路。 孫中山和晏陽初——他們留下的事業,仍然是中國社會的未竟事業,仍然是21世紀中華民族必須繼承並且完成的事業。 作者:徐國進

2015/10/28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