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4年,日本在經過工業革命的發展後,實力已然成為亞洲第一,由於日本本土狹小,無論是工業原料還是商品市場也都嚴重不足,加上日本國內的一些好戰分子,日軍也將侵略的矛頭指向了腐朽的清政府,甲午中日戰爭中,清政府的巨額賠款也進一步刺激了日本經濟,這也使得此後的日本更加膨脹。

到了20世紀,日本擴張的野心已經昭然可見,在30年代,悍然入侵東北地區,之後發動了全面侵華戰爭,在進入戰爭模式後,當時的日本全國都非常瘋狂,日本本國居民,為了戰爭的勝利夜以繼日的生產軍事裝備,不計酬勞,而日本女人更是踴躍報名參軍,服務日軍,憑藉著強大的國力,日軍在前期也一直對中國軍隊形成碾壓,淞滬會戰中,雖然蔣介石將最為精銳的部隊全部拉到了戰場,但是還是顯得蒼白無力,國軍傷亡30萬,也徹底讓我們認識到兩國軍隊的巨大差距。

在進攻上海的同時,華北全境失陷,此後日本發動了忻口會戰,攻佔南京,到了1938年末,武漢也已經被拿下,大半個中國都淪陷,但是中國軍民從未放棄過抗戰,而抗戰最為艱難的莫過於1940年了,此時中日雙方都在僵持,而歐洲戰場,納粹德國也取得大勝,形勢不容樂觀,而國內也瀰漫著消極的抗戰情緒,為了進一步打擊日軍的囂張氣焰,八路軍準備發動一場大戰,這就是百團大戰,而此戰的指揮者是彭德懷。

1940年,在彭德懷的精心策劃下,八路軍全面向日軍發起進攻,由於自身武器的奇差,所以我軍在前期主要拔掉日軍的據點,破壞日軍的鐵路,在大戰發起的前20天裏,日軍最依賴的正太鐵路被掀翻,而華北的交通一時間全部陷入癱瘓,隨後,我軍開始主動向日軍發起進攻,此戰打響後,蔣介石也是非常讚揚八路軍的決心,並在8月29日的電令中,向國軍下達了全力配合八路軍的作戰命令。

與此同時,在山西的閻錫山也下達了作戰指令,衛立煌也讓各部隊參戰,一直到12月15日,百團大戰基本結束,此戰日軍傷亡20645人,偽軍傷亡5000多人,此戰中我軍也繳獲了大量的日軍裝備,足足堆成了幾座小山,足夠裝備兩個整編師,此戰更是打擊了日軍的囂張氣焰,為全國人民的抗戰注入了一劑強心劑。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