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业祭祀祖师爷


  戏曲,包括一些说唱表演艺术,是爱好者的职业行为。这类职业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巫觋」,当时的巫觋是娱神的。后来由于神祗的人格化,现实化,才使得巫觋转而为优伶,而专事娱人。

  戏曲业祖师敬祀的是一个庞杂的系统,有唐明皇、周庄王、观音大士、九皇爷、耿梦、翼宿星君、二郎神、优梦等。在民间说唱也分别敬奉:三皇、庄王、东方朔、孔夫子、丘处机、范单等为祖师爷。有的是同一祖师,几种说法,并对祖师确指不一,解释不同。其实,这些所谓的祖师也大都是一种「讹祖」现象。不过戏曲业对祖师都非常虔诚。以为对祖师神的敬奉,可以使他们得到技艺方面的「神授」。比如说,「老郎神」可以在梦中给艺人指点、传授技艺,只有拜了祖师爷,才能够演好戏。

  戏曲业中有一说,叫做「拜过唐明皇,演戏心不慌,演戏胆就壮」。跪拜时候,仪式完毕,要取些香灰撒入海碗内,一口气喝下去。据说喝了这碗香灰水,记性就会好,嗓子也不哑。出入场门时,上下场都要向后台的祖师爷祭拜敬礼,否则就说「不拜老郎神,装什不像什」。老郎是唐玄宗,唐明皇之说最为普遍。这个多才多艺、风流自诩的皇帝,曾不囿于帝王之尊,而粉墨登场,与优伶为伍。唐玄宗酷爱音乐歌舞,并且创作了「霓裳羽衣曲」。有一个传说,某年八月十五之夜,唐玄宗在宫内赏月时,得到一个道士的导引进入了月宫,数百名身穿白衣的仙女在悠扬的仙曲伴奏下,为唐玄宗表演了霓裳舞,他边看边默记仙曲。唐玄宗返回人间后,便诏令伶官舞女依谱排练世乐舞「霓裳羽衣曲」。他还擅击鼓奏乐,常和大臣们在宫中的梨园内演戏,聊以自娱。每逢演戏时,唐明皇也不掩其本来面目,扮装登场,因碍于君臣之礼,不便称呼「朕」,而称呼「老郎」。也有的说法是因唐明皇自称三郎,且禅退为太上皇,故称曰「老郎」。老郎神的神像大多被绘为眉清目秀,面白无须,身穿黄袍、头顶王冠的英俊少年之相。供奉老郎神,平时都是要供奉的,旧时戏台的后台上一般都供有老郎神的画像或者是牌位,演员上场时,都要向神位拜祭,进后台后,先要向神位拱手作揖,叫「参驾」,出场叫「辞驾」,从台上下来叫「谢驾」。俗话说,上台不拜老郎神,演什么不像什么。梨园内对祖师爷是「平时宗之,临场敬之,诞辰祭之」。

  信奉唐明皇为祖师爷的戏班说,因为唐明皇扮演过小丑角色,至今,演小丑的演员就有许多特权。比如,别人不能坐的地方他可以坐,别人不能说的话他可以说出来等等;又说,唐明皇是个打鼓出身,打鼓的座位叫「九龙口」,至今场面「九龙口」的位置也只有鼓师才能坐得。这些也是祖师敬祭的一种反映。

  旧时在戏班里,不但对祖师爷,对神,对人,对动物,都要烧香祭奠,对把子等时候也要烧香磕头,演出什么戏要对什么道具顶礼膜拜,不然上台后就会出事的。舞台上使用的兵器,如鞭、杵、刀、棒、棍、枪、剑、叉,在上台之前都要给这些兵器行礼,名曰祭鞭、祭杵、祭刀等等。

  新建的戏楼、戏院、会馆、庙台等建筑完工后,进行首场演出的戏班,都能要举行「破台」的祭礼。业内人士称台口朝南、朝东的戏台为「阳台」,朝北的为「阴台」,朝西的为「白虎台」,俗话说:「要想发大财,最忌白虎台」,但是没办法,由于地方的原因,遇到白虎台,就要「破台」后才可以演出。

  为了把戏演好,戏班还有「请神」祭祀习俗。一个戏班的成立,必须要有请「老郎神」的仪式:事先用梨木雕刻成一个小孩儿的模样,在屁股上挖一个小洞儿。夜间,全戏班的人按照一定顺序在同一铜盆内洗手,不准换盆换水,不准说话。洗手之后,班主抱著这个神像,领著大伙儿到乱坟岗、破庙或传说经常闹鬼的不安静的地方,把神像放在桌子上,摆上供品,上香烧纸。大伙儿在地上跪著祷告,并在暗中静候,这时候遇到鸡鸣、犬吠、风吹草动,便认为是神魂附体了。有人说:「来了!」大伙儿齐声说道:「接著了。」班主这时赶紧用浆糊把一小块儿白布糊住神像的屁股上的洞口,大伙儿敲锣打鼓,鸣炮吹号,将神像抱回住地。这样,这个戏班就可以正式挂牌唱戏了。

  以后腊月三十夜里将近初一凌晨,都要照此举办一次接神活动,以祈盼新的一年里财运亨通。

  旧时戏班里还要敬奉「五仙爷」、「八仙爷」的神灵。所敬的五仙爷是:刺猬、狐狸、蛇、黄鼠狼、老鼠五种动物。平时在戏内不敢称呼五种动物的名称,要改为某某爷的敬称。可见戏业内对其敬畏之情。

  戏班敬庄王的庙中有八仙爷的塑像,此八仙爷为:座大爷(老雕)、白二爷(刺猬)、三太爷(狐狸)、柳四爷(蛇)、黄五爷(黄鼠狼)、团六爷(龟)、飞七爷(野鸡)、灰八爷(老鼠)。

  在戏班中,各种戏曲行当又有自己的行当保护神。据《京戏长谈》讲:武戏供奉五昌兵马大元帅,又供「筋斗祖师」「白猿」,设在供奉的牌位的桌下,连同五昌一起称为「武猖」。乐队单独供奉音乐祖师李龟年,管戏箱的供奉青衣童子,又称「指天划地聋哑童子」,尊称「指天划地佛」。梳头供奉祖师「南海观音菩萨」,俗说观音菩萨是男性的,女菩萨是他的化身。旧时饰演旦角的都是男性,所以和观音男女像拉上了关系,所以敬他为祖师,其牌位供在梳头桌上方,梳头桌上除了戏具用品外,禁放其他物品,否则便是对祖师的不恭敬。各行当都要诚心敬祖,不能怠慢。否则对演出不利,要受责罚。

  除了敬奉、祭祀职业神祗外,还在迎神的时候遇到什么动物,也是很有讲究的。据说,遇到白羊、牛、狗以及人,都是吉兆;遇见兔子、飞禽,就认为要四处奔跑,不得安生。反过来说,在迎神的时候,给这些兔子、老鼠一个封号,叫兔子精、老鼠精,就解决了忌讳的问题。

  如果迎神遇到人了,人旺,多唱神戏,而对这个人来说就不是好事而要倒霉了。有的给戏班送礼以求免灾;有的找上门来,要求戏班给破灾。这时候,班主往往会让人去拿一个戏班供神的蒸馍,脸朝外坐在门槛上一口气吃完,就平安无事了。

  旧时业内人,社会地位低下,生活没保障,他们渴望平安、顺利,因此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讲不吉利的话,不敢做不吉利的事。由於戏曲业在渊源方面的这种与神明密切联系的性质,故此,戏曲业素来就长期笼罩著神秘的气氛,祭神活动表现了各个角落和各个方面。侯敬德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