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武漢市光谷第十一小學開展了“爸爸接送周”活動,倡議學生的父親抽出時間接送孩子上學放學,活動第一天,媽媽和孩子都超級開心。該校校長表示,希望家校一起努力,向“喪偶式育兒”說不。(據3月19日《楚天都市報》)

  此事經本報報道之後引發各方熱議,《新京報》《中國教育報》《北京青年報》等多家媒體都予以肯定,也有網友稱,“一刀切”的做法可能會對單親家庭造成歧視。學校則迴應,活動是倡議並非強制。

  “喪偶式育兒”近年來是個熱詞,許多父親在孩子的成長中缺席,多受“男主外,女主內”的刻板傳統觀念影響,或是因爲工作繁忙壓力大,懶得管家中瑣事。但已有衆多研究和實踐證明,父親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父親的積極參與養育,對在責任心培養、自立精神和合作能力方面,都有非常顯著的正面影響。所以,“喪偶式育兒”這種極端的說法,更多的是對於改變的期待。

  學校設立“爸爸接送周”,可視爲迴應期待的一小步。學校主動參與進來,作爲具有專業性和發言權的重要力量,爲親子交流搭建橋樑,讓平常的上學放學,因爲有了爸爸的集體參與,變得更有儀式感,給了家長一個善意的提醒,一次改變的契機,也爲孩子留下一段特別的、美好的回憶。

  當然,網友的質疑也不是全無道理。教育本就沒有標準答案,每個家庭都是形狀各異的不等邊形。任何一項初衷良好的舉措,如果要求每個人都整齊劃一地做到,並形成某種評價標準,效果就會大打折扣,最後變成形式主義。所以,學校在踐行“爸爸接送周”的過程中,更應注意組織引導,氛圍營造,不僅要加強父親和孩子之間的親子羈絆,更要鼓勵大家去學會尊重,分享關愛,讓家庭的溫暖和睦,化爲內心的包容和善良。

  其實,爸爸接送孩子,本應該是件很正常的事,有不少教育理念相對進步的家庭,也一直在堅持“父母搭配、育兒不累”的做法。可是,輿論對此熱切關注,也依然說明,父親參與太少,仍是家庭教育的一大痛點,需要全社會去關注、去幫助、去改變。因此,像“爸爸接送周”這樣的創舉,雖不算完美,但仍值得鼓勵和讚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