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看手機的你,如果稍微留意一下一些關於育兒或情感類的文章,一定對於“喪偶式育兒”這個概念不陌生,而且,在這類文章中或者評論下,一定會有很多寶媽大呼“深有同感”,痛陳她們孤立無援的育兒生活。

喪偶式育兒模式中,母親幾乎一個人承擔起照顧、教育孩子的責任,身心俱疲;孩子與父親的親子相處和交流極少,缺少父愛的他們極易造成性格上的缺陷;而父親一方面受着來自妻子的指責,一方面面對孩子對自己的排斥,心裏也未必好受。可以說,這種育兒模式中,沒有一個贏家。

育兒是夫妻的共同責任,爲何爸爸們總是缺席?

爸爸與孩子缺少天然的生物上的連接

與媽媽十月懷胎,哺乳孩子不同,爸爸與孩子缺少這種天然的生物上的連接,在新生命的整個孕育過程中,他們只提供了一顆精子。

一旦孩子降臨,面對一個“完全陌生”又“棘手”的新生命,幾乎所有的爸爸都會產生強烈的不真實感,他們甚至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無法將自己和這個小傢伙聯繫到一起。

面對這種情況,有的爸爸選擇逐漸參與到育兒中來,與孩子一點點建立起聯繫,有的則選擇暫時逃避。

社會分工減少了爸爸們育兒的機會

從目前的社會分工來看,大部分家庭還是“男主外女主內”,爸爸負責掙錢養家,媽媽更多地負責育兒。這種分工方式也大大減少了爸爸們育兒的機會,他們只有在下班之後和節假日能抽出時間來參與到育兒中來。

如果工作再忙一點,或者乾脆是那種長期出差的工作,那麼爸爸幾乎就成爲家庭中的“隱形人”,喪偶式育兒也就應運而生了。

在喪偶式育兒的家庭中,媽媽們有多大的責任?

出現喪偶式育兒,全部都是爸爸的責任嗎?其實也未必,在少數家庭,媽媽的責任甚至更大!我之所以這麼說並不是爲爸爸們開脫責任,至少有這樣幾種情況,出現喪偶式育兒,媽媽是有責任的:

1、媽媽過於強勢,家庭中凡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願來,當然也包括育兒。

過於強勢的媽媽喜歡對爸爸指手畫腳,而爸爸爲了不引起家庭矛盾,只能對媽媽俯首稱臣、言聽計從。

這樣的家庭中,媽媽往往喜歡大包大攬、掌控一切,她們總是認爲自己爲孩子所做的一切纔是正確的,而爸爸爲孩子所做的全都得不到認可,所以乾脆就不做了。

2、喜歡指責和抱怨的媽媽,把爸爸越推越遠

由於男性和女性在處事方法上的一些不同,媽媽們往往比爸爸們更“緊張”孩子,比如說孩子摔倒了,爸爸可能不太在意,但媽媽早就衝過去了。

對於爸爸們的這種行爲,媽媽們往往意識不到這只是父母之間帶孩子方式上的不同,而是指責和抱怨爸爸:“你看看你,一點都不關心孩子!”“男人帶孩子就是不行!”“你這樣帶孩子我怎麼能放心呢?”“你是怎麼帶孩子的,孩子摔了你看不到嗎?”

喜歡指責和抱怨的媽媽,要麼不放心爸爸帶孩子,要麼對爸爸帶孩子的方式進行大肆批評,這樣一來,原本還有心帶孩子的爸爸,也只好躲得遠一點,圖個清靜了。

如果說一開始是爸爸們不參與到育兒中來引起了媽媽的抱怨,那麼發展到後來,就是媽媽們的抱怨把爸爸越推越遠了。

3、心疼丈夫的媽媽,最終卻沒人心疼她的辛苦

還有一類媽媽(尤其是全職媽媽),覺得丈夫上了一天班不容易,於是把帶孩子的事情都自己攬過來,阻止爸爸帶孩子:“你明天不是還要早起嗎?我來哄孩子睡覺吧!”“你們公司最近事多,孩子的事情你就不要管了,有我呢!”

當媽媽一次次心疼丈夫的不容易之後,爸爸們爲孩子所做的越來越少,慢慢地也把媽媽帶孩子當成理所當然了,而且,由於他自己沒有親自帶孩子,也意識不到帶孩子的辛苦了。久而久之,即使媽媽覺得累了,爸爸也視而不見了。

媽媽要多鼓勵爸爸參與到育兒中來

相比與媽媽對育兒的積極和熱情,大多數爸爸很難適應一夜之間成爲人父這個事實,因此,媽媽們要想遠離喪偶式育兒,可以多鼓勵爸爸與孩子相處。

1、不要不放心爸爸帶孩子,男人們帶孩子的確可能“糙”一些,但這同樣也是他的孩子,他絕對不會故意去做傷害孩子的事情,多給他們鍛鍊的機會,纔有可能越做越好;

2、不要太“心疼”爸爸,孩子是兩個人的,該讓爸爸帶的時候,就不要取而代之,否則將沒人能看到你“既當爹又當媽”的辛苦;

3、哪怕本身非常強勢,育兒時也要學會示弱,讓爸爸覺得你搞不定那個娃,在爸爸出手之後,一定要影后附身,獻上你的“星星眼”,這樣爸爸們帶孩子的積極性一定會高漲。

最後,希望在育兒這件事上,爸爸們學會主動一些,媽媽們學會退後一些,願天下再也不要出現喪偶式育兒現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