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首发于网易体育

2011年,当泽穗希在法兰克福人民球场举起女足世界杯冠军时,世人恐怕都未曾想到,一群身高徘徊在160cm上下的日本球员可以在决赛中击败注册球员数十倍于日本的美国队。

赞扬声不绝于耳,但抱持著日本女足只是昙花一现的观点,同样大有人在。

然而在3年之后的哥斯大黎加、7年之后的法国,日本队分别举起了U17和U20世界杯的冠军,完成了女足赛场的世界杯大满贯。

至此,再也没有人说她们是「昙花一现」了。

在哥斯大黎加,日本U17的姑娘们在夺得冠军的路上,打出了6战全胜,进23球仅丢1球的骄人战绩。

那时,她们的主教练是高仓麻子,后者在2013年才成为主教练,接手了这支年轻的队伍。

在任上,高仓麻子倡导球队「以传接为主体发动进攻」、「以团队整体来完成防守」,打造出了一支「坚韧顽强,擅长取胜」的强悍球队。在日本媒体的眼中,这是一次成功的「高仓改革」。

2019年5月27日,日本女足出征即将开幕的法国世界杯,在东京羽田机场举办的壮行仪式上,代表日本女足立下夺冠誓言的,正是高仓麻子。

「我征召的球员都拥有冠军精神,如果我们一开始的目标不是夺得冠军的话,就会一无斩获,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夺冠。」

在壮行仪式上,高仓麻子向国民们表示,这是一场艰巨的战斗,但日本女足将会全力以赴,瞄准最后的目标——冠军。

虽然日本女足在国际足联排名中名列第七,但是作为2011年世界杯冠军、2015年世界杯亚军得主,高仓麻子有资格、也有底气立下这样的誓言。

这份底气,源自一段40年的历史积淀。

1

1986年,日后将会为国家队攻城拔寨的强力前锋山口麻美刚刚出生,然而在她3岁的时候,日本足协才创立了日本女足联赛,参赛球队只有可怜的10支。

山口麻美接受采访时曾经谈到自己童年踢球时的情况:她小时候根本不知道日本还有专业的女足球队,学习无门的她干脆和男孩子们一起踢球,虽常被撞倒,却总是乐在其中。

她不知道情况其实并不奇怪,因为日本女足的「出生日期」并没有比她早多少,而且10支队伍参赛的情况,也远远不是最惨淡的时候。

1966年,神户的女学生组建了日本历史上第一支女足球队,随后在经济情况更好的关东、关西地区出现了越来越多的球队,并且有了跨地区联赛的雏形。

1977年,还没有国家队的日本足协派出女足俱乐部FC神南参加首届亚洲女足锦标赛,两战全败的成绩让日本足协大受刺激,2年后,他们决定将女足纳入到足协的管理范畴中。

1980年,日本女足联赛成立,但严格来说,只能算是「日本局部地区女足联赛」,真正意义上全国范围内的女足联赛,要等到1990年以后。

也就是山口麻美的童年。

那时的女足俱乐部基本都是在依托企业赞助的资金生存,在经济腾飞时期,一支女足俱乐部对于企业来说不算什么,但在1998年,经济奇迹的泡沫破裂,日本进入了「消失的三十年」时期,女足俱乐部对于企业来说,也就成为了累赘。

2003年,日本女足陷入了历史的最低谷。足协为了凑够参赛球队,将两级联赛合二为一。由于强弱差距加大,联赛质量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无人关注,更无人赞助,日本女足联赛甚至惨淡到在比赛的时候,当比分发生变化,需要用人工的方式去翻动比分牌。

那个时候的姑娘们,只想著能够继续踢球,世界杯冠军是标准意义上的天方夜谭。

2

2003年是日本女足的谷底,也是她们触底反弹的开端。

在那一年的美国女足世界杯,日本女足1胜2负,小组赛结束就打道回府,这让日本足协深受打击,也正是从这一年开始,足协开始想办法提振日本女足。

首先就是将合二为一的联赛再次拆分,即使面临顶级联赛只有8支球队的窘境,也要恢复升降机制度。

其次,日本足协联手都道府县协会,让女足运动走进校园,在学校成立女足社团、兴趣课、在学校之间设立高中女足锦标赛,这些举措大大增加了女足运动的社会基础。

完成普及之后,日本女足也走上了「精英化」的培养路线。

日本足协打造了一套由地区、都道府县、地域、全国构成的四个层级的训练中心制度,将有潜力的小女足球员纳入送往日本的国家训练中心——JFA足球学院「深造」。

除此之外,日本足协也设计了很多新方法:选拔U15以上的女足球员以未来国字型大小预备军身份参加年度各项集训的 「女足国脚挑战企划」;出资送国足核心队员留洋的「海外指定选手制度」。

日本足协不仅想出了很多办法,在他们最擅长的细节上也做到了极致。

登录日本足协,你可以查询到日本女足的各种比赛的详细数据,甚至包括校园足球范畴的女足高中联赛,甚至是30岁、40岁以上级别的赛事信息。

详细程度,甚至超越我们的中超联赛。

特鲁西埃在接受采访时曾经透露过,他在执教日本国家队时,曾经提供一份致力于足球项目在日本国内铺开的「一揽子计划」,其中既包括男足、青少年足球,也包括女足和业余足球。

在之后的日子,日本足协一直在严格地实施这份总体规划,即便经历了男足在2006德国世界杯的失败和女足在亚洲赛场的长期原地踏步,但日本足协依然在坚持。

正是,这些举措和这份坚持,最终让日本足协收获了果实。

3

「当时我就对足协领导说,如果我们有日本技术,我们随便拿冠军。」

作为中国女足的奠基人之一,商瑞华指导曾经在2005年带领女足少年队前往韩国比赛,决赛在一球领先的情况下被日本队扳平,最终在点球大战中输给了对手。

「她们所有的技术动作都很规范合理,比如铲球这一个动作都特别认真,场上从来没有胡踢的,比赛前的热身训练上,你看她们的射门全都是低低的打在大门框里,我们很多都是高射炮。」

然而,日本队合理的可不只是单兵技术。

日本足协很清楚,2003年以来在青训和联赛下的功夫,是一笔放眼未来的投资。想要在短期内提高球队的成绩,需要想一些其他的办法。

而在理论上,日本女足想要提高成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日本女性平均身高只有160cm左右,对抗力量远逊于欧美选手,在个人层面,日本女足运动员几乎找不到任何硬体优势。

效力于日视美人俱乐部的岩清水梓的想法就代表著日本足协的想法:「日本人在体格和速度方面都有劣势,所以我觉得只有把日本人的优点变得更加突出,比如团队合作和体力等,这样才能变强。」

决定让女足走上男子足球目前流行的传控道路的日本足协制定了一套统一的训练大纲,从国家队到俱乐部,从成年队到梯队,大家按照同一套训练大纲进行战术训练。

「这让他们各个女足梯队的风格都很统一,也很快能够适应球队。」

在长期的磨合和锻炼之后,日本女足所展现出的团队协作水平帮助她们迅速提高,在2011年世界杯,日本队让全世界为之一亮,英媒就对他们的表现大加赞赏:

「除了天赋和身体外,日本女足在其他方面做到了极致。」

现在,传控足球的传统已经从佐佐木则夫的手中传到了高仓麻子的手中。

早在2016年春天上任的时候,高仓麻子就表示将继承佐佐木泽夫留下的「以全体球员不惜体力的奔跑和不断的传导球为主」的风格特点。

将传控足球进行到底,就是日本女足始终保持竞争力的秘诀。

4

本届世界杯,日本女足阵中最大牌的球员就是目前效力于法甲霸主里昂的熊谷纱希。

2011年,当时只有21岁的熊谷纱希也跟随球队征战了德国世界杯。在最后与美国队的决赛,熊谷纱希在点球大战中罚进了致胜的关键一球,在球队捧起世界杯冠军的过程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现在,已经成为日本队队长的熊谷纱希即将率领自己的后辈继续冲击世界杯冠军,然而当被记者问到有什么建议可以提供给在日本踢球的小朋友们时,熊谷纱希说:

「我希望孩子们能够把「成为一名女足球员」当做自己的梦想来看待。现在在海外踢球的女球员并不过,我希望她们能够将出国当做目标。」

在日本国内,虽然女足力量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相较于注册足球人口以百万计的美国和德国,日本还是无法和他们相提并论。

注册足球人口数量不足,本土联赛也就很难进步,日本足协也是在最近才提出女足联赛职业化的时间表,所以日本足协非常鼓励本国球员留洋,去美国或欧洲这些高水平联赛锻炼自己。

然而,即便是在这些高水平联赛,球员的薪资也不算高。2009年,泽穗希效力于美国女足职业大联盟的华盛顿自由时,收入只能勉强保证日常开销。

日本足协为了让泽穗希等球员安心留在国外踢球,特意推出了一项政策:凡是去女足领域世界排名前十的国家联赛踢球的日本球员,都可以获得20万日元的就职准备金和每天1万日元的生活补助金。

目前,这项政策还在实施当中,而且各项金额都有了可观的提升,这些都让日本球员的留洋动力非常充沛。


2018年8月31日,中国队和日本队在印尼亚运会决赛狭路相逢。整场比赛打得非常胶著,双方都为了金牌拼尽了全力。比赛打到第90分钟,日本队前锋菅泽优衣香头槌破门,用一记绝杀击碎了「铿锵玫瑰」的冠军梦。

然而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这位在球场上的强力中锋,在生活中同时也是一位公司文员。

「我每天都要去保险公司上班,然后在傍晚开始训练。主要做文案,接电话,做Excel表格。」

由于联赛还没有职业化,所以日本绝大多数女足球员都有另一份工作。白天上班,晚上训练的生活,基本上是她们的正常状态。

支撑姑娘们坚持下去的理由,就是出于对足球的热爱。

女足运动员的收入只能用微薄来形容,而由于需要训练、比赛,她们很少能够找到好工作,而时间灵活的兼职却又不够稳定,所以女足球员的生活还是很辛苦的。

前国脚丸山桂里奈曾经透露,她最窘迫的时候每个月只有8万日元的收入,于是「我在我家附近的公园里、路边上带著杂草回来,然后当天妇罗吃。」

面对大同小异的类似境况,即将在世界杯上为日本队镇守龙门的门将池田咲纪子淡淡地说:

「坚持踢球的理由就是喜欢,因为从小自己就是不服输的性格。」

2011年为日本队捧起世界杯冠军的泽穗希曾经在08年奥运会的更衣室里对自己的队友说:「当你们觉得痛苦的时候,就看看我的后背。」

在征战美国女足职业大联盟的时候,泽穗希曾经与一位美国男子相恋,但是2004年大联盟解体,泽穗希需要做出一个艰难的抉择:留在美国陪伴恋人,或者回到日本继续踢球。

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后者。

从某种角度来说,日本足球的风靡源自于高桥阳一所创作的《足球小将》,在这部漫画的影响下,数以万计的日本儿童走上了绿茵场,缔造了今日日本足球的盛景。

2011年,高桥阳一开始了「女版《足球小将》」的创作,其中的主角「小枫」就是以泽穗希为原型。当被问到为什么要做「女版《足球小将》」时,高桥阳一表示他是深感日本女足在艰难中前行的感动,这种感动带来的动力让他对世界足坛的关注有了新的认识。

「绿茵场上容不下傲慢,我认为我们的女足姑娘无论在任何场合下都能保持一颗谦逊、平稳、果敢的心,比如泽穗希,永远都在不知疲倦地奔跑,哪怕明知道自己会输,但她敢在最难的地方站出来、挺住,这就是日本的精神。」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